【熱】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1

首先審材料

【熱】地理學習方法

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註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準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繫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繫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繫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佈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知識點概括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注: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十、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複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分佈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

地理學習方法2

【關於系統學習】

1、我們應該認真閱讀課本,掌握課本上的所有知識。在閱讀教科書時,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閱讀課文的標題,瞭解課文的主要知識,在心裏建立最基本的框架,然後閱讀課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然後閱讀筆記和地圖,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我們可以在課前和背誦期間做這件事。

2、必要時,我們可以參考資料,幫助我們加深對教科書知識的理解。

3、積極思考、注重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我們在該地區的空間定位,兩個是至關重要的。例如,面對一個經度和緯度,我們首先確保它在大陸,哪個國家,然後我們將開始認爲這個國家的一些特徵,如自然條件、經濟水平、etc、If足夠的時間我們可以繼續蔓延,想想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等基本情況。如果我們注意發散思維,平時做藝術綜合主題更容易開始。

4、嚴格的思考。例如,非洲氣候類型的分佈有非常明顯的緯度線、自然帶、氣候類型、沿南北方向、沿東西方向或緯度方向延伸。以赤道爲軸線,南北草原氣候,然後向北和南地中海氣候。當談到東非高原,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時,它被認爲是熱帶雨林氣候,但它已經變成了稀樹草原氣候。在學習中,我們不僅要注意掌握這一共性,而且要注意這些個性。我們不僅要注重整體,還要注重局部等。

【關於地圖】

1、多看地圖,每天看,邊看邊想聯繫,儘可能用自己的知識點,移動全身,用圖片和書評。每天30分鐘看照片的時間,確保你得到。

2、地圖是關鍵。最好記住大陸和國家的地形圖,在確定經度和緯度線之後準確地確定地理位置。明確中國四個高原和四個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特徵、動植物。

3、圖與圖的轉換:將剖面圖轉換爲平面圖,平面圖轉換爲立體圖,局部圖轉換爲全圖,錶轉換爲圖、扇形圖和條形圖等。

4、圖形與文本的轉換:儘可能地把所有知識點放在地理教材中去理解和掌握各種圖形,不去記憶,學會把圖片和文本從空氣中轉換出來。例如,獲取等高線圖,從地圖上的等高線可以從等高線方向、密度、山區趨勢變化規律、坡度大小、農業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解讀。

5、應特別注意五條經線和五條緯線。在訓練中,我經常問自己要弄清楚這十條線穿過的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在不超過十度的經緯度範圍內勾勒出輪廓。描述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學會分析自然、環境、能源、氣候等地圖。

【關於課堂】

1、爲了有一個好的預覽,非常重要的是要快速地看一看,並得到一個總體的印象。

2、上課認真聽講更重要。通常情況下,當你分心時,你會發現自己從斯里蘭卡跑到阿拉斯加。

3、適當的強調地指出,記住老師強調的內容,記住我不能立刻理解內容。做筆記時最好帶一個5的空間,容易使註釋和n的審查。盲目濫用筆記,努力沒有泄漏,說明這是一個神話,因爲記得多影響講座。

4、上課後及時複習,當天鞏固,效果最好,然後是一週小複習,每月一次大複習。

高中地理第一卷應注重理解各種地理現象的原理。第二卷側重於人文地理學的分析與應用,根據農業、工業等大板塊逐步消化,最後進行綜合實踐。

地理學習方法3

正確處理點線面關係

在地理複習策略的運用上,應認真抓好“點、線、面”之間的關係。

首先是點,即《考試說明》規定的知識點和考點,這是複習的基石。這些考點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元素,逐個落實這些考點,就能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考試時,若能將試題快速返回教材、檢索到相應考點,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線,即人地關係這條主線。這是學科功能的重要體現。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講述了當前人類共同關心的資源、人口與環境三大問題,考生應理解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現實表現和解決措施,樹立科學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與環境觀。

第三是面,即以地圖爲截面,培養考生的讀圖、繪圖能力。

小提醒:說到“點”,除了知識點、考點外,考生還應注意熱點。高考不迴避社會熱點,近年的文科綜合測試以熱點材料作爲試題的切入口已成爲一大趨勢。因此,在複習中以熱點爲載體,並將之題型化處理,達到學用結合的目標很有必要。考生應以社會熱點爲載體,培養應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航天基地、滬寧杭和環渤海與珠三角三大經濟區、中東地區、美國金融危機等熱點和焦點。

加強知識內在聯繫

通過研究考綱和高考試題,可以發現所有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規律:“取材於課本,但又不拘泥於課本”。這就要求複習應迴歸課本,對主幹知識進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識後,就能以此爲知識的生長點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能夠運用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造。地理課本中運用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決千差萬別的實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造。地理課本中的文字系統、圖像系統、練習系統三者是有機結合、互爲補充的,成爲該學科完整的知識體系。

有的考生在複習課本時,只重文字,忽視圖像,不看課後練習,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與圖像、課後練習有關聯,這樣就會出現知識弱點和盲區,在不該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後期複習不可忽視圖像和練習部分,更應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

小提醒:複習課本時,一定要建立起知識網絡。例如,複習“氣候”時,可以從氣候的四大因子: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展開聯想。以一個知識點爲中心,儘可能拓展其外延,儘量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繫起來,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這樣,知識才能轉化成能力。

宜將圖文有機結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地理思維能力及運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圖表、地圖去闡述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設置新情景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已經成爲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顯著特色。因此,夯實基礎和培養能力是整個地理複習過程的兩個根本着眼點。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及高考的要求,地理複習必須注意圖文結合。

圖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題的主要特徵,所以考生要學會運用經緯度、海陸輪廓形態、地形、河流分佈及政區邊界等方法進行區域定位。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的配合,地理教學就無法有效地展開。因此,複習時,考生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更要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掌握繪製相關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的配合,地理教學就無法有效地展開。因此,複習時,考生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更要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正確方法,掌握繪製相關地理圖像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種資料,進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的能力,獲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題的關鍵之一。爲此在認定圖表材料時應該仔細、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圖文信息”,不丟掉任何一個信息點,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圖例、註記、標題說明等。

保證題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爲主,試題以問題立意入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要努力體會地理學科的思維特點,總結解題規律和技巧,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科學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保證每天都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須防止沉溺於“題海”而不能自拔。

爲此,考生應有計劃、適度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試題,以培養答題的感覺。建議考生對衆多的複習資料進行精選,最好有針對性練一些幾年來各地的高考真題,通過做題培養答題的思路,通過做題檢測自己答題的準確性,在精細方面下工夫。同時將最近一段時間做過的模擬題、仿真題進行整理,適當彙總一下最近自己常見的知識漏洞和解題方法的不足。

對於每考必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課本知識的複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進行定點訓練。採用“練習———找到出錯原因———迴歸課本———再練習”的複習模式,讓弱點不再弱。□小提醒:對不同的題可以採取不同處理方式,有的題要一步一步認真解答,而有的題則可略去複雜過程,或乾脆“看題”,即尋找解題思路而不動筆。對超教材、超教學大綱的偏、難、怪題應堅決放棄,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掌握複習的主動權。

地理學習方法4

初中地理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兩部分,與其他學科相比,該學科以其綜合性、區域性、空間性見長,內容涉及地形、氣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產等。根據調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該門課難學,並存在偏科現象。其實,學習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學好,特推薦幾種學習方法。

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並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於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爲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爲:北臨內蒙古、西臨陝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爲“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黃河流經的省份可編爲“青川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豫魯”,也可編爲“青川甘爲寧蒙山,西和東。(“爲”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陝西,“和”指河南)。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有些地名編順口溜應按順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經的國家,黃河、長江流經的省份。

三、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複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佈”。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於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徵。

學會以上識記方法,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內容,變薄弱學科爲優勢學科,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各門課程。

地理學習方法5

1、對地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等,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2.對地圖和地理圖像的學習方法:

(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圖像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佈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類型的圖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徵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

(2)知識複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通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通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圖像相關的知識點標註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爲一體。

(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徵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通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複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3.對地圖和地理圖像的學習方法:

(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圖像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佈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類型的圖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徵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

(2)知識複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通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通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圖像相關的知識點標註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爲一體。

(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徵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通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複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6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牀;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羣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繫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爲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爲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爲什麼成爲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爲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地理學習方法7

1.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共同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乾溼季之分。

不同點: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地區分佈 只分佈於北半球的南亞、東南亞 南北半球均有分佈,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分佈較廣。 月降水量 全部>0 個別月份可能爲零 年降水量 1500~20xxmm 750~1000mm 雨季 短(4個月) 長(6個月) 最熱月份 有一個熱季(一般爲3~5月),最熱月爲5月 北半球爲7月,南半球爲1月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2.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共同點:最冷月平均氣溫<0℃,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都是夏季較多。

不同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區分佈 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僅分佈於亞洲東部 月降水量 全部<100mm 有>100mm的月份 年降水量 不足300mm 500~1000mm 降水類型 少雨型 夏雨型

高考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特徵描述性表達

特徵描述是近幾年高題查比較多的一種,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徵,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徵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徵的一個。

(2)歸納總結性表達

經常會利用熱點報道,從要求、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象(事物)的發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後,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係,層層推理,環環相扣;少一個環節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跳躍。

(5)區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並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着區域比較,如“爲什麼水稻種植的分佈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着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藉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省時間。

地理學習方法8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爲: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瞭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地理課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範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爲,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爲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如下。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經線以東爲東經度,0?經線以西爲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爲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爲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微量清水入河&rdquo 高中英語;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地理學習方法9

一、注意各小節間的聯繫

高中地理選修教材主要的知識內容是概念,影響因素和類型,規律,以及實例分折,人文地理佔大部分,自然地理比例低。在學習過程中要抓這幾條知識線索進行學習,注重知識的要點學習,過多過細反而記不住;

同時要注意各節之間的知識聯繫,如人口這一章節,要注意人口數量與環境和人口素質與環境兩節之間的聯繫和不同;又如城市的形態和城市合理規劃之間的聯繫,城市功能分區與城市功能分區成因之間的聯繫,文化區和文化擴散的聯繫等。弄清這些聯繫不僅有利於理解,同時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運用,有利於把握知識重點。

二、加強網絡知識的梳理

高二選修教材雖然概念多,知識點多,但每章節內部有着緊密內在聯繫,這種聯繫形成了知識網絡,通過梳理網絡層次有利於同學們在運用知識時輕鬆自如,不易忘記,同時又有利於知識遷移運用。

而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知識載體,地理的原理,規律,分佈以及考試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圖上,所以掌握了圖中的知識,就把握了知識的主幹,既懂得用圖釋文,又懂得從圖中掌握課文知識也是學習的好方法。

地理學習方法10

複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溫故而知新,特別是同學們即將進入高三,如何在即將進入高三的暑假裏進行有效的複習,顯得尤其重要。高三地理學習與複習的內容多而雜,而且很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學習與複習,是學生們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

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爲載體。在緊密聯繫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

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於這些主幹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繫,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

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爲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繫政治、歷史。圖表可分爲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

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零敲碎打,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追求數量;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對偏向理科的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在複習的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勤於分析、多加思考。

地理學習方法11

理解多重聯繫法 掌握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現今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更新極快、知識急劇擴增的時代,學生學習無法再依賴於死記硬背而是要多重聯繫,地理學習也同樣,必須在聯繫中掌握知識,才能學得紮實又靈活。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領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綜合聯繫,靈活運用,才能使思路暢通,舉一反三。在頭腦中要通過知識聯繫,建立思維線索,使掌握的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能融會貫通,引伸遷移,能從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尋覓顯現問題中潛隱的關係。加強知識聯繫,用聯繫的方法來學習,來掌握地理知識,學會地理技能。

一、縱向聯繫法

從知識的縱向聯繫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聯繫。

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後順序來聯繫。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在許多局部知識範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岩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繫,如人口再生產的類型: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級的聯繫。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爲標誌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爲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爲主要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繫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橫向聯繫。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後聯繫。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佈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繫,如學習工業分佈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羣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繫,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於理解其空間分佈與空間聯繫,也加強了記憶。

二、橫向聯繫法

從知識的橫向聯繫看,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係,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如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就存在着這種橫向聯繫,因爲它們都是由日光、空氣、水、礦物、生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組成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繫起來,成爲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人代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係最爲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工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受制於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局部地區的地面狀況,來影響或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象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於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環境。

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上的相互關係,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繫。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佈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佈上的橫向聯繫,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繫各項地理事物,並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絡。

各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繫。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項重要方法。如冷鋒和暖鋒的比較,氣旋與反氣旋的比較,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不同地域類型的農業生產特點、措施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對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着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繫。橫向聯繫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徵、總結規律,並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繫。

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在這些現象或活動之間,反映了同一時間地理事物的橫向聯繫。這種聯繫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與氣候形成變化的原因。總之,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繫的有關問題。

從知識的多向聯繫看,這裏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繫,前者稱內部聯繫,如自然地理與人代地理,地形、氣候、水代、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繫的線索;後者稱外部聯繫,如地理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聯繫,特別是與政治、歷史、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繫,與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繫,有助於知識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在高考代綜試卷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多向聯繫法

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繫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23°26′N,可以從下面幾點取得聯繫:(1)地球表面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等。(6)氣壓帶移動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繫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理自轉產生地方時的變化、晝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於使知識的多向聯繫更爲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繫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繫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溼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溼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對流雨(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鋒面雨(4)暖溼空氣沿颱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颱風雨。

四、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常規從正面去思考,而從反面來思考,這樣既可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養多向思維能力。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介乎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爲什麼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水

打破習慣定勢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如數學上定理與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積岩,但沉積岩並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方法。如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引起的變化——陽光直射範圍、極晝、極夜範圍、五帶的劃分範圍亦隨之變化等。

總之,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學習中要取得成功,不能僅僅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培養主動學習的技能與習慣

地理學習方法12

第一單元地球

第一課講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這個看看書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們認識地球的幾個重要過程,形狀的大小搞清楚,5頁的圖1.2背會。

第二課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網這個很重要,這個學不好,以後就費盡

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弄懂就行,7頁的圖1.31.4背會。經度和緯度,要能在圖上,認出是多少度,北緯,南緯,東經,西經用什麼字母表示,最大是什麼。圖1.5一定要背會,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緯度要清楚。都得背。經緯網看看就行。

第三課地球的自轉背背概念就行,但11頁的圖1.13一定要背下來。

第三課地球的公轉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頁的圖1.17和1.19必須背會。

第二單元地圖

第一課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頁下面的圖背會

第二課地形圖的判讀記概念,記住那6個地形就OK了

第三單元海洋和陸地

第一課海陸的分佈,記那8個球,會畫大洲輪廓圖,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線,知道四大洋的面積

第二課海陸的面貌還是記概念,記38頁下面的圖,和39頁中間的圖和35頁圖3.4

第三課,還是背概念,和42頁的下面那4幅圖,和43頁的板塊圖這個經常考,火山和地震帶背背,記44也的圖3.15

就這些,4單元不考,其餘的都不考,記住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記住這句話,一定能考好!

新高一地理小知識之二十四節氣

導語: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爲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 高考,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

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爲“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後爲“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

11月22日前後爲“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爲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爲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地理學習方法13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短平快【1】

很多同學一提到地理就怕,考試一次,地理最差,下大力氣學習一陣,一考還是最差。其實,他們沒有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長期以來地理思維沒有得到培養,所以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理想。下面我總結一下地理的學習方法,希望能爲同學們找到一個提高成績的捷徑,讓他們從殘酷的高考備考中暫喘一口氣。

一、更新對地理學科的認識。

在高考文綜試卷裏,地理是最難得一門,它跟歷史、政治的學習方法迥異,出題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讀圖題,作圖題,還有簡答題。從適應高考角度講,地理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本身就比較複雜。另外,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聯繫十分緊密,初中地理知識不紮實,就很難適應高中地理學習,而整個中國的現狀是,初中地理教育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地理教學更薄弱,有的找非專業的老師帶課,有的甚至就不開地理課,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認爲,這是高中學生普遍感覺地理難學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計劃補習初中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圖,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動手寫(或表達),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的學科,地圖可以容納無數的地理知識(或叫地理信息),學會用地圖,會使你的地理學起來很輕鬆;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學們必須理解地理原理,然後學會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這好比做數學題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樣;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點,要求同學們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地理問題,所以平時要勤動手寫,要學習課本語言和老師的地理語言;地理試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總結答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下面我展開講一些地理試題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否則,它就不是一道好題。這一思想是要告訴你,做地理試題時,不要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第一,好好審題(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審題);第二,寫出做題理論(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信息(信息從材料中來,從學過的知識中來);第四,表達(用專業術語回答;若是簡答題,分條回答;先主後次;要注意是簡述還是詳細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學們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類型的題目很苦惱,難道你就不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對策,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而不是,這次錯,下次錯,以後還錯。

三、上課要認真聽講。

不要指望着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課堂上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任務。

老師上課設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老師讓你在書上劃一下,你就沒有必要非把它寫下來;老師讓你必須動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答案,你就不要只劃課本的原話;老師讓你們分組討論完成任務,你最好先不要單幹;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你最好不要與其他同學討論......總之,不要自作聰明地偷懶,對老師佈置的任務大打折扣,這樣結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對平時的練習題有所取捨,不要搞題海戰術。

我們平時做的地理試題,充斥着大量的怪題、舊題、偏難的試題 高中政治,對同學們“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師,我們要擦亮眼睛,看清這些地理試題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資料編寫的很厚,內容總結的很多,其實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看似給人“很專業”的印象,其實是爲了增加頁數,編書人和書商的利潤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試題是把課本中的某一句話拿出來考學生,高考絕對不會這樣考!課本中某的一句話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正確的,但是把它單獨摘出來就不一定正確了,這樣的題目我們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試題材料信息嚴重不足,根本與高考題目的設計思想不一致,把學生當成博物學家來考!本人經常遇到一些錯題,它們在很多教輔資料中到處“遊蕩”,毒害着我們學生。

4.很多題目中的圖、表製作十分粗劣,根本經不起科學考究。

5.有些教輔資料爲了充實內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題目拿來讓高一的學生做,無形中增加了難度,使本來就困難的地理學習和教學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