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高中學習方法指導,希望有所幫助!

一、高效上課

對於中學生來說,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是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只有抓住這一環節,通過這一途徑,才能使學習獲得成功。“課上一分鐘,課後十日功”,正是對上課的最好評價。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要上好課,必須做到課前“三到場”、課堂“五並用”:

一是要精到(即興趣濃厚),帶着興趣聽課效果最佳。愁眉苦臉、呆若木雞地坐在那裏聽課,決不可能聽出好效果。

二是要心到,它是學好知識的根本所在;

三是要書到,課本、筆記本、同步練習、課堂作業本、筆墨等,這是課前必須準備好的東西。

“五並用”指手、腦、眼、耳、口並用,眼睛要盯着黑板和書本,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爲虛、眼見爲實”;耳朵要聽,根據老師的思路專心聽講,大腦要思考;要認真去分析理解老師講的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和習題,要用“心”去感悟、體會老師和同學們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重點學習老師的讀題、審題、聯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領。要像小孩學走路那樣慢慢模仿,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注意老師講課中的提示,弄懂問題的本質。要用手圈點,用手作筆記,老師演算時自己要在草稿本上跟着演算,課堂練習更要迅速演練。要用口積極回答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二、優質作業

作業是指通過獨立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做作業可以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加以鞏固;可以檢驗聽課的效果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可以發現所學知識的缺漏並加以彌補。同時,學生做的作業,給老師提供了教學的反饋信息,教師通過批改作業,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所以作業是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一)高質量作業的一般要求

1、作業要準確、規範、快速

準確來源於對試題的正確分析和認真態度,分析不正確決不會有正確的答案。審題無誤、所答對所問、思維、表達、運算過程、標點、符號、答案都要準確。恰當地運用學科特定的術語而完整地表述,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邏輯嚴密,不囉嗦、不能跳步驟,做到無漏字、錯字、字跡工整,紙面乾淨,佈局合理,解題格式要符合各科各類型題目的要求。做作業還要講效率,不但要做得對,而且要做得快。現在各種考試的題量都比較大,只有平時養成了快速解題的習慣,才能使考試順利完成。

2、作業要獨立思考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的時候,纔是真正的知識。”有些同學在做作業時,不是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去攻克知識的“堡壘”,而是怕吃苦,圖省事,把別人的作業“搬”到自己的作業本上,由於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印象不深,很快就會忘記。長此下去,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做作業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所學知識才能長久地“貯存”在自己的大腦中。

3、把做作業看成是一次考試

如果能把每次做作業當成一次考試,嚴肅、正確地對待,就能真實地反映出自己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有位狀元曾深有體會地說:“做作業和考試一樣,考試就和平時做作業一樣。”這“兩個一樣”是很值得同學們回味和思考的。

4、作業之後要反思

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爲什麼這樣做?想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爲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二)完成作業的程序

要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既要充分認識作業的重要意義,明確高質量作業的一般要求,還應掌握完成作業的科學方法和程序。完成作業一般分下面四個程序:

1、複習

就是指學生做作業前先要複習書本或筆記上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定義、公理、定理、法則等),主要內容、教師講述的內容、思路、方法等。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再動筆做作業。知識只有充分理解後,才能深刻記憶和正確運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年輕時非常重視複習,他複習的時間比別人多,但他做作業卻比別人快得多。“先複習後作業”是學習上“事半功倍”的成功經驗。我們有的同學恰恰不注意這一點,做題之前不看書、不看筆記、知識點都搞不清楚,作業的準確性可想而知。

2、審題

就是認真看題,弄懂題意,分清題型,明確題目的要求等,然後抓住題目的實質和核心。聯想自己弄懂了的知識,把題目中出現的“新情境”與有關知識掛鉤,思考解題途徑、依據,確定解題的方向、步驟。只有審題準、才能定向對。有時在定向的過程中還需要回頭再審題,仔細推敲題意,以確定“定向”無誤。定向中要防止出現走(走題)、漏(漏題)、偏(只及一點,丟掉全面)、亂(亂套、亂碰)的情況。要想作業好又快,審題,定向是關鍵。陝西師大有位數學解題專家說:“解題長度與審題成反比”,意思是說,在審題上花的時間越多,下的功夫越深,則審題就越透徹,解題方法就越簡單。

3、解題

解題就是學生在深思熟慮後、獨立地把做題思路用書面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應儘量遵循高質量作業的要求,先求準、再求規範、快速和有創見。要準而快是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靠學生對知識鑽得深,掌握得牢,從而思考能力強、解題技巧高,也靠平時練好“寫”和“算”的基本功。所以我們提倡“勤學苦練”、“精選精練”。此外,解題最好一次寫成,切忌寫了改,改了又寫,使作業塗改太多。

4、檢查

作業寫成並不等於完成,必須要檢查,這是保證作業質量的重要環節。做作業中的錯誤通常有兩類;

一是知識性的錯誤,如誤用概念、公式、法則,誤用詞彙、句型,誤寫格式,思路錯誤、推理不當等;

二是過失性錯誤,如精心大意造成看錯題目,寫錯數據,寫錯符號,寫錯別字,漏答題目等。

因此,要針對自己易犯的錯誤,根據不同情況加以檢查更正。檢查的辦法很多,各科的檢查方法也有所不同,以數學作業爲例,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檢查。

(1)逐步檢查。從審題開始順次看完表達的各步驟,有無寫錯、寫漏、亂用公式、思路不對等情況。

(2)觀察分析。對解答的結果應進行判斷。如求出某人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時100公里,這顯然是不合符實際的。

(3)代入驗證法。把計算的結果代入式子,看是否合理。

(4)重做。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重做一遍,或用另一種方法做一遍,看前後兩次的結果是不一樣,再進一步覈實,判明正誤。

5、改錯

做作業再認真也難免有錯,關鍵是要認真改錯。無論是自己發現的錯處或者是老師、同學指出的錯誤,都要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出自己知識上、能力上、習慣上的弱點,不斷加以糾正。對錯題重做一遍或者改其中錯誤的部分,最好備用一個改錯本或者用彩色筆改在錯題旁,保存起來作以後複習時用,可以避免重犯類似的錯誤。改錯要及時,因爲知識是有聯繫的,若錯誤累積,就將造成知識的缺漏越來越多,以後補起來也就更難了。

6、總結

每做一道題,都應儘可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力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一個大的發現可以解決一個大的問題,但在解決任何一個問題裏都有一點點發現。”我們若能在做題中積累一點點發現,就可以培養起一種善於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速度,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例如,某次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某道題的解法新穎而簡捷,某次作文獲得了高分。這些成功是怎樣取得的,今後該如何保持和發揚自己的優勢。又如,爲什麼寫作文的.錯別字多,爲什麼做數學題總要計算出錯,應該怎樣去訓練纔會杜絕這些失誤等。對於一道題,可以從題型特點、應用知識、解題方法等方面去總結。如思考這道題是基礎或是綜合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公理、定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什麼?除了這種解法外,還有沒有別的解法?這些解法中,哪一種最恰當、簡捷?此外,還可以對一組題進行歸類、比較。

(三)做作業中的弊病

在學生中,有的人把作業當成可有可無的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則不做,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或者是採取應付的態度,馬馬虎虎,亂抄亂畫,交卷了事。這種隨隨便便,自由散漫的態度,不僅給學習帶來損失,而且必將使自己無視紀律,形成煥散的作風而難以糾正。有的人不肯動腦筋,抄襲別人的作業或現成答案,這是騙自己,騙老師的作法。別人的勞動成果不經過自己消化、吸收,永遠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長此下去,不僅學習中的漏洞越來越大,而且會養成弄虛作假的惡習,以致造成更大損失。有的人做作業的效率很低,做作業拖拖拉拉,今天的作業拖到明天,到明天又拖到後天,或者是做作業時三心二意,邊做邊玩,這樣不僅做作業耗費時間多,而且養成做事拖拉、精力不集中的習慣。要記住,世界上最寶貴的是“今”,最可惡的是“等一會再說”。也要記住蘇軾講過的話“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要專心致志地做作業。

有的人做作業前不復習,不思考、不審題、寫了撕、撕了寫,或者寫了塗、塗了改、亂套、亂碰,這樣盲目做題既浪費時間,又不能達到通過作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有的人不注意書寫的規範,字跡潦草,隨意省略步驟,這不僅影響作業的成績,而且不能培養嚴肅、嚴密、嚴格的作風。有的做完作業後不願檢查、不願改錯題,不願總結,認爲這些是麻煩事,其結果必須是知識缺漏補不起來,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文學家巴爾扎克說:“只有那些曉得控制他們自己的缺點,不讓這些缺點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強者。”望大家都是強者。

三、複習總結

所謂複習,就是重複學習以前學過的知識。《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複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複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複纔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據說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年過八旬仍能準確地背誦出圓周率小數點後面一百位數字,有人問他是怎麼記住的,他回答說:“說起來也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著名漫畫定豐子愷先生學習外語時,堅持對每篇課文讀二十二遍,第一天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又讀五遍,第四天再讀二遍。這樣,四天時間讀完二十二遍,寫完一個二十二畫的“讀”(繁體字筆畫數)字作爲記號。這就是他的“二十二遍讀書法”。經過不斷重複閱讀,他幾個月就掌握了一門外語,並能看長篇小說和從事翻譯工作。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才說:“複習是學習之母。”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必須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對比易混淆的概念,每學完一章節,要把多章節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暢通,思維活躍。複習總結分以下幾類:

第一,做好每一天的及時複習。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複習。複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和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對於例題要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爲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我們可以簡記爲“過電影式的複習法”。

第二、做好每一週的複習。一週結束後,務必要利用星期天對上週所學內容進行復習與總結。我發現很多人不愛做此工作,致使你們知識遺忘的速度快得驚人。做過的同類問題,不到二十天時間渾然不知,這怎麼得行。要知道,忘了就等於沒有學,通過複習把自己遺忘了的知識重新找回來,這本身就是一個,複習的遍數越多,知識就越熟,就越不容易忘記。同學們學習知識可別象猴子辦包穀那樣,辦一個掉一個。

第三、做好單元複習。學習一個單元后應及時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再與書、筆記相對照,使其內容完善。

第四、做好單元小結。單元小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

一是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二是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三是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我們經常說“題海”,意思是說題是做不完的,即使做了最後也會忘的,但如果我們的知識與方法沒有忘,就可運用它們去解決問題。過去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三年下來,我不知道這門學科學到了些什麼。”爲何有此認爲,就是因爲沒有對知識進行系統總結,使之形成網絡,是散亂的。學了什麼,學了多少,心中無數,這也是導致考試以前緊張的原因之一。

四、勤做筆記

筆記就是用筆記錄,是幫人記憶的工具,是一種積累資料的有效方法。如果說人的大腦是一座儲存知識的倉庫,那麼筆記本則是知識倉庫的使者。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這些獨有的知識積累,猶如海濱拾貝,深海探珠,即使一時閒置,也是珠寶成串,一旦派上用場,就會蓬蓽生輝。學會筆記是一項基本功,堅持筆記是善於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馬克思著《資本論》傾注了40年的心血,參考了1500多種書籍,寫了100多本摘要;列寧寫《哲學筆記》時邊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毛澤東閱讀僅有十幾萬字的《倫理學原理》一書,寫下的批語、筆記就有12000多字。筆記的方式多種多樣,這裏只介紹聽課筆記的作法。

(一)聽課筆記要記下聽課的重點和難點

一般說來,講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反映出來。板書、思路、事例、總結。板書是老師在黑板上列出的講課綱目、往往以提綱、圖解、表解的形式反映老師所講的知識的內在聯繫,便於我們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應當有選擇性的記錄,思路、指老師分析問題、推導結論的過程,體現老師的思想方法和對教材透徹的理解,記下老師的思路,有利於啓發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事例,指老師在講解重點內容時所舉的典型事例,如語文、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典型例句,數理化學科中的典型例題,記下這些典型例題,可以加深對重要公式、概念的理解,便於課後的對照複習。總結,是對一個章節、一個課時所講內容的歸納總結、往往是講課的重點概括,是經過篩選、濃縮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如果能夠準確而有條理地記下來,可以減輕我們學習上許多不必要的負擔,少走彎路。

(二)聽課筆記要記信息

在課堂上,要善於捕促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中既有知識的,也有解題方法的。老師在講課時,經常有比較精彩的分析、畫龍點晴的描述,講到比較重要、關鍵、本質的地方,往往要重複幾句,這時就應及時把有用的話記錄下來。老師有時講課就像演員,進入了角色,臨場發揮,這時應抓住時機,把自己受感染、受啓發的方記下來,以便課後複習時回味。在課堂上,老師的提問或引導大家的討論,同學們在發言時,往往也會有獨到之處,或提供一些理解問題的途徑、方法(即使有錯或片面也不要緊)或一些教訓,此時也應抓住時機,把它記錄下來,以便借鑑。

(三)聽課筆記要思索

筆記記得好,有助於學習,記得不好,就流於形式。課堂上,有些同學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什麼就記什麼,老師寫一黑板,他的本子就記了一大篇。這樣記筆記,只能是錄相式的,沒有多大用處。記筆記,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學習過程。

爲了不使筆記不致於變成“錄相帶”,必須把在課堂上聽到的、看到的,通過大腦加以思索、進行初步的分析,哪些該記、哪些不必記;哪些聽懂了,哪些還聽不懂,哪些似懂非懂,要在筆記本上作些記號。如果你的思路跟着老師的思路,此時,你要多問幾個爲什麼,並做適當的記載。

五、主動學習

做任何事情,積極主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也不例外。由於每一位教師的授課,都只能針對本班多數學生的實際,這樣勢必造成有的吃不消、有的吃不飽,這就要求同學們充分掌握學習的主動性,不等待、不依靠,不恥下問,自主學習。通過師生共同探討,閱讀課外書籍,做課外練習題等方式,把知識點吃透,弄懂把知識面拓寬拓廣,這樣做既彰顯了個性,又提高了能力,施展了才華。但是,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恰恰缺乏這一點,不懂的問題寧肯爛在肚子裏,也不願開口問一下別人。從來不知道預習,也不願意看參考書,課外練習也不多做道,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明知錯誤也不更正,有的同學甚至一年也不會問老師一個問題。這些同學決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而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被動學習的態度十分有害,必須改變。

六、合理作息

高效率學習的另一個要求是科學利用時間,勞逸結合,合理作息。

(一)珍惜時間

人最大的壓力就是生命短促,時不我待。前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因爲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積累起來的”。也正是因爲如此,列寧的夫人曾說:“凡是想獲得優異成果的人,都應該異常謹慎地珍惜和支配自己的時間。”當羅馬士兵的刀劍舉到75歲的阿基米德胸前時,這位科學巨人還要求再給他一點時間,讓他把一條几何定理證完。魯迅先生正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看書和寫作上,才爲後人留下了400多萬字的作品。愛迪生連新婚之夜都是在實驗度過,纔有一千多項發明。一般的人碌碌無爲,就是將今天所做的事拖到明天。高中三年,如白駒過窠,彈指一揮間,要學的知識卻很多,要想在學業上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抓緊時間,利用時間。

(二)科學用腦

一臺機器每工作一段時間就要停下來歇一會兒,加加水,散散熱,才能延長使用壽命。人的大腦是一臺高度精密的儀器,更要科學利用,勞逸結合,講究用腦衛生,學習纔會優質高效。那些會學習的人一定會休息,相反,那些不注意用腦衛生的人,久而就會產生大腦疲倦,神經衰弱,學習低效甚至無效,久而久之,對學習的興趣就會蕩然無存。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高中生每天的睡眠不應低於8小時,最好在晚上十點鐘開始睡,六點鐘起牀,中午一定要午休一個小時,晚上最好不要開夜差,以免影響了第二天的精力和體力;其次,要養成課間休息走出教室的習慣,一節課爲什麼只定45分鐘,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課間一定要走出教室,到室外走走、跳跳,望望綠色美景,聞聞大自然的泥土芳香,頓覺神清氣爽,與同學說說笑笑,讓大腦休息,當緊蹦的弦得到適度鬆後,再精神飽滿地開始下一節課的學習;再次要加強鍛鍊,儘可能地堅持晨練,做好課間操和眼保健操,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形成健康的體魄。冬季到了,要適當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跑步、跳繩、踢踺、打乓乒球、羽毛球等球類活動,最後還要努力給自己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多閱讀詩歌,欣賞音樂,聽聽笑話等,一個不懂得欣賞音樂的人,不是一個具有高雅情趣的人,一個沒有歌聲的集體,一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集體。

七、觀察思考

科學離不開觀察,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爲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相結合,要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達爾文觀察植物授粉情況發現了遺傳學原理。

獨立思考是一種學習精神。一個高中生應當做事有主見、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一,不輕信、不盲從、不人云亦云,能獨立完成任務,不輕易受羣體因素的影響。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徵,當別的同學總願意讓老師反覆講解時,他們卻更願意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獨立的智慧去努力獲取知識,正是他們這種學習的獨立性,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但很多學生,通常只會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地抄下來,課後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麼是什麼,教什麼是什麼,把自己變成一個“知識容器”。我們提倡不唯一,要儘可能尋求更多的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講練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學生要多與老師交流,要敢於向老師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敢於與老師爭論,最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的是駕馭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纔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八、合作學習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講,學生聽只是一種單向傳遞,而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我們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還要與同學們互幫互學,展開討論。一位哲人曾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有兩種思想”。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羣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有的同學在學習中十分保守,擔心別人挖了自己的法寶而超過了自己,因而不願與他人合作,這是十分錯誤的。通過交流合作,雙方不僅可以學到對方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與別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

九、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而我們所學習的每門功課都直接爲今後的發展服務。理科使人超越,文科使人練達,藝體使人灑脫。牛頓、愛因斯坦、歐拉等許多科學巨匠往往都是全才;物理學家胡克功虧一簣於數學,這是巨大的遺憾。因此,作爲一名中學生,絕對不應偏科,對喜歡的學科要認真學習,對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一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短期目標,中程目標和長遠目標,然後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不能重理輕文或重文輕理,更不應有豆芽學科之說。

同學們,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很多,諸如動手實驗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等,這裏就不多談了。在這裏向和同學們共勉《童年》、《腳印》兩首歌曲,願同學們能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希望你們腳踏實地,踩實人生路上的每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