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歷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禮儀可以興國。“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孔老夫子兩千年前就主張以禮治國、以禮服人。確立了打造謙謙君子之國的美好願望。下面小編和大家說說養成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養成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一、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傳承文明的需要。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範,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爲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爲尊敬師長的典範。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爲中華民族的傳承人——青少年兒童,他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其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爲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一個注重自身修養,重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爲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孟子也說過:“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兒童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今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腦中,環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污染。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就整體情況看,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人在學校裏,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同時,與人爲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孩子們身上正在淡化。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雖然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各種致命的弱點事先予以糾正。

二、切實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學校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教育,育人爲本。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爲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1、規範校園教育陣地

(1)加大宣傳力度。發揮紅領巾廣播站、校園電視直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內容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爲主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週講話內容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充實,能真正起到引起師生的共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狠抓養成教育。堅持舉行校週會,總結各班開展活動情況,表彰在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和激勵孩子們。利用週會課、整談課及品德與生活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爲教育,結合《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有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以日常行爲規範教育入手,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爲“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爲習慣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爲習慣。

(3)抓好校園建設。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2、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爲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小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時過境遷,物換星移,禮儀規範也隨着不斷髮生變化。歸納起來,無外乎有這樣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爲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爲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爲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爲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因此,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應明確、具體、詳細,提高可執行性。如:在與人交往中所表現的禮儀。和別人見面時要說聲“你好”、“您好”;跟別人道別時說聲“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得到別人關心、幫助、支持時要說“謝謝”;打擾了別人或有愧於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別人向自己道歉時應該回話“沒關係”、“別客氣”等。這些要求非常明確、具體,有助於學生的遵循。

此外,還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說聲“對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禮儀用語之一,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使人與人之間緊張的矛盾關係鬆弛下來,有助於我們與他人相處融洽,能讓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讓自己親近別人。

【拓展】

養成良好文明習慣

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奠基工程,從培養21世紀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長遠目標,從提高民族素質和道德水準的高度來認識,強化學生的文明禮儀,加強養成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文明、懂禮貌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一學期來,我校以弘揚傳統美德爲切入點,紮實開展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使我校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引導學生從文明禮貌開始,從禮節規範入手,從實際出發,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切實提升講文明、講禮貌、知禮節、守禮儀的自覺性。

我們的做法是:

一、認知明理,使學生形成自覺的行爲習慣。

1、認真學習《守則》《規範》。我校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爲主要依據,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開展活學活用守則活動,以“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競爭”爲中心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通過活動掌握規範、 禮儀的基本要求,逐步養成了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

2、抓住課堂教學德育點,暢通文明禮儀教育主渠道。我們充分發揮《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這些教材教育作用,創設樂學氛圍,落實禮儀規範訓練,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美德教育和文 明禮儀教育有機統一於教材之中,把傳授知識和陶冶情操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結合起來。學校還堅持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禮儀養成教育,授課時力求熔知識傳授、能 力培養、智力發揮、思想情操陶冶於一爐。

二、以豐富的活動爲載體,豐富禮儀教育的內涵,促進文明禮儀行爲規範養成。

1、開展豐富的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 。爲了使弘揚傳統美德與文明禮儀教育具體化,生動化,貼近生活實際,真正起到教育實效。我校在三月份廣泛開展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課本劇”展演活動和“文明禮儀歌謠朗誦會”活動。學生們人人都當演員,人人都背詩歌,既鍛鍊了同學們的表演能力,又生動的對自己和同學進行了教育。活動中,學校評選了最佳演員、最佳課本劇、最具創意獎等多個獎項。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少先隊作用,三月份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學生廣泛深入到敬老院、社區、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基地進行活動;四月份開展了推優入團、入隊宣誓儀式活動,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開展養成教育班級評比,激勵競爭意識。

在養成教育過程中,我們着重抓住“行爲規範 語言文明 心理健康 品質優秀”四個項目進行強化訓練,開展“養成教育”的評比活動,通過尋找優點,發現優點這種賞識 教育的教育方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了,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並把文明禮儀和各項良好習慣自覺貫徹執行,在校表現好了,在家主動幫助家長做事了,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禮儀教育活動的引領下,學生良好行爲習慣逐漸養成,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們還要結合創城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程度。

針對這方面工作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總結了幾個經驗。

1、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入手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爲內容,對廣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讓他們瞭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樹 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提高辨別與判斷能力。對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不僅非常必要,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教育孩子懂得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屬於中華 民族子孫,長大要爲振興中華做貢獻,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和睦鄰里、友愛同學,並以身作則示範,建立良好風範,讓學生懂得與人相處如何 做,什麼纔是講仁義、懂禮貌,對學生進行榮辱教育,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纔是假惡醜,怎樣做是光榮,怎樣做是恥辱,讓學生知道廉恥,有羞恥感, 立志做一個高尚的人。

2、從道德情感教育入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的文明裏。”他認爲道德情感是聯繫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爲的中間環節,是實現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爲轉化的內 部條件,根據少年兒童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我們把高深的理論,抽象的道德標準人格化,使少年兒童在富於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範例中獲得難忘的印 象。道德行爲需要實際訓練,特別是小學生,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加深體驗,提高判別能力,進一步激發道德情 感,形成道德行爲和習慣。

3、運用評價手段、調控、鞏固學生的行爲表現,激勵上進。

表揚是教育,鼓勵學生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它不僅對被表揚者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也能得到啓發、教育的作用。表揚是一種思想政治工作藝術教師只有掌 握了這種藝術,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表揚的形式多種多樣,實踐中我們發現形體評價看得見,摸得着。克服了分數評價的種種缺陷,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 點,可採取發紅花、評紅旗、上光榮榜等肯定性的正面鼓勵的形式,激勵上進,在評比中,我們遵循的是自身縱向化,同類橫向比的原則,這種有序的、得當的評價 手段,對於調控、鞏固學生的行爲表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爭取社會、家庭配合,優化校外教育環境。

文明禮貌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光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緊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可以 不斷利用社會的積極因素,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區活動,並注重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介紹學校情況和學生學習、思想的狀況, 使家長懂得良好的行爲規範養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並掌握基本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只有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康成長向上,誠實,團結,友愛,守紀的校風纔會逐步形成,教學質量也才能穩步提高,這些都證明必須要重視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