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現狀反思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的現狀反思,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的現狀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逐漸形成。人們在日漸公平的競爭中,開始意識到自己知識淺溥,後勁不足。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感嘆都化爲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傾注在下一代身上。這時,父母們培養孩子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爲預期或多或少都帶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但此時,家庭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大大滯後於家長們永無止盡的感情和物質投入。事實上,家長們大都根據自己的直覺和傳統經驗對於子女進行教育,而這種直覺和某種傳統經驗往往與科學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馳,誘使家庭教育走入如下誤區:

(1)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開發。

由於望子成龍心切,家長習慣於應用成人化方式教育少兒,以高於實際年齡的年齡檔次要求來衡量少兒是否成才。對於智力超常的"天才兒童",少年大學生的培養再次成爲教育熱點。由於這種嚴重違背少兒身、心、智、品諸方面發展規律的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遠遠超出了少兒的承受能力,因而往往面對的是"10歲神童、15才子、20凡人"的尷尬局面。

科學的少兒教育應該是對包括智力開發,創造力開發,非智力因素培養和道德品質等在內的素質全面開發,更應該是建立在少兒正常的身心發育基礎之上的合理開發。

(2)以知識教育替代智力開發。

在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智力開發。受社會上"智育至上","考試至上"和"知識教育爲主"的思想影響,再加上家長自身教育手段的匱乏,人們所常見的早教優教還僅僅停留在早認幾個字,早算幾道題,早背幾句詩這一認識教育的層次上。其實,早教優教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對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專注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等在內的智力的'全面開發,以從根本上改善孩子大腦的性能,爲孩子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更爲良好的基礎,開闢一個儘可能廣闊的空間。

(3)以智力開發替代素質教育。

早教優教、開發智力是素質教育的一箇中心內容,但並非是全部內容。而在實施早教優教的家長中,經抽樣調查,有60%的家長認爲"智力教育就是天才教育"。因而,中國的少兒教育忽視生理、心理和人品開發的問題十分嚴重。對於這種狀況,一位關注中國教育的學者曾一針見血的指出:在當前的社會現實中出現了這種十分奇特的現象——當我們製造了許多智力發達,少年老成的"小大人"時,卻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對在校大學生和成人進行起碼的基礎文明教育,包括進行"便後沖洗","人走關燈","洗完手關水龍頭"這樣的修身教育,出現了有違教育規律的嚴重倒錯。

(4)以傳統的禮規教育代替現代文明素質教育。

在目前一些家教甚嚴的家庭中,往往看不到民主、寬鬆、和睦的氣氛。我們發現大多數的這種家庭仍然用一些傳統的禮教觀念來衡量、判斷子女行爲的對錯。在對子女進行教育時,不經意流露出的總是"男女授受不親"、"下不犯上"、"一家之主"之類的陳腐觀念。而對於如何去培養一名具有良好文明素養的現代人,這部分家庭還知之甚少,甚至還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意識。

運用前述的分析模式來透視以上的幾大誤區,我們發現:這一時期,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相對穩定的計劃經濟體制剛被打破。早已滲入家庭教育與重視人才的知識、技能、輕視人才的全面素質和能力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智育至上,考試至上"的應試教育觀念還沒有來得及更新。對於知識、智育的極度重視,不僅在學校中造成數至上,死記硬背的教學氣氛,也進一步推動本由學校專職的"知識教育"功能向家庭滲透,使知識教育成爲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

與此同時,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某些陳舊的觀念仍然對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發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另外,子女因爲父母的殷切期望和過高的投入,成長受到極大的壓力,也成爲這一時期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