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個問題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的三個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個問題——家庭教育中,我最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和有效的溝通。我認爲緊密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家長用平等、坦誠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主見,關心孩子的情緒,提供充分的自由和支持。這樣做不但使教育手段更有效,更能獲得孩子的認同和信任,而且孩子會具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會自發產生探索的興趣和熱情,包括對外(人際溝通)和對內(滿足好奇心)。

第二,對孩子的正面引導,建立良好行爲習慣。我們認爲,知識和技能只是工具和手段,立身處世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質,是世界觀價值觀,是行爲規範。我們通過言傳身教,把公德心、基本的道德規範傳遞給孩子,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舉例、對比、評論、分析,在我們家長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獨立思考,逐漸建立起他自己的是非觀、道德觀和爲人處事的一套準則。我們相信他律不如自律,引導孩子自己思考什麼是對的,是好的,比嚴格管理更有效。表面的活潑調皮背後有嚴肅的自我要求,隨着年齡成長、環境的變化,孩子會越來越完善和成熟他自身的`行爲規範。

第三,一定範圍和框架下的自主學習習慣。我通過對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反思我們自己的學前教育。現在的父母很多都很重視教育,但在我看來很多家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爲追求升學逼迫孩子學習的那些就不提了,還有部分一邊提倡“快樂教育”,一邊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和課程填滿孩子的所有時間。孩子幾乎沒有停下來想一想到底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想學什麼的機會,而是習慣於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能。我的做法是,除了充分的戶外活動,只提供大量書籍、積木、棋類、繪畫材料、手工材料等我認爲有益的東西,但不給孩子規定必須做什麼、必須看什麼書,讓他自己去挖掘他的興趣點。爲了避免過於散漫,我讓他每天練習一會毛筆字,告訴他,每個人除了興趣,還有責任,完成必須完成的事,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

第四,邏輯思維的培養。我們認爲,思考、實踐、表達、交流,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一個孩子需要培養的,但邏輯思維、實證精神是學習和探索的基礎。因此我們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來龍去脈”的思考和表達習慣;一方面,經常進行思維遊戲;一方面,看書時養成“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的思考習慣。學習知識但保持懷疑精神,鼓勵動手鼓勵實踐,我認爲這是正規系統學習前的良好準備。

第二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他喜歡畫畫,每年爲幼兒園老師畫一幅畫作爲禮物。去年大班開學,爲老師畫了一幅1開大畫。週末早飯後開始動手,一整天除了午飯晚飯,都在畫那副畫,大部分時間都是趴在地上畫。到了傍晚我加入幫忙,一起畫到晚上11點時我建議第2天再繼續,可他堅持要畫完,最終在晚上1點半才完成。

第三個問題——家庭氛圍

我家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屬於活力健康型和書香氣息型兼而有之吧。理由如下:

——每週末我們全家的親子活動一直都保持——去郊遊,或去公園或小區裏的親水綠地。我們一家四口一年四季無懼寒暑都可以帶上帳篷、地墊、野餐、自行車、足球、輪滑鞋、風箏等,去享受戶外運動,奔跑和歡笑。我們致力於鍛鍊孩子的體質,通過飲食均衡、加強運動、耐寒訓練、杜絕藥物等手段,保持了非常健康的身體素質。

——我們家沒有人看電視,沒有人玩電子遊戲,平時的晚上通常都在閱讀和親子互動遊戲中度過。我們家藏書說不上數量很多,但都是爸爸媽媽多年來積累的,也爲孩子們購置了不少故事類、科技類、學習類的書籍,圖書館、繪本館,也是我們的書籍來源。孩子們都熱愛讀書,每天我們都花大量時間閱讀,爸爸媽媽有時間就親子閱讀,沒時間的話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安靜地看書。每天睡覺前,先親子閱讀一會,再各自捧書看一會,孩子們纔會心滿意足地睡覺。

書不求多,不求“熱門”“有名”,把不管什麼書拿來就要講得生動是媽媽的責任,愛惜書、找到興趣點、反覆看是孩子們的習慣。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家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學習,就能夠掌握大量漢字,都是讀出來的。

——我們家的家庭教育是以媽媽爲主,爸爸進行配合,但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自身成長進步的過程,多年來我在育兒論壇記錄孩子們成長和進步的點滴、與家長們討論育兒問題的方方面面,不斷進行學習、反思和實踐,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不盲從,不跟風,充分了解孩子,選擇合適的引導方法。

具體來說,首先是改造自身,加強自控能力,以身作則,減少因家長而起的負面影響;其次是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提供條件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發掘樂趣,而不是把自己認爲“有用”“有益”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再次是教會孩子做選擇,併爲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引導孩子去發現自我,讓他們明白,他們不只是父母的孩子,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生活、學習,都是爲他們自己的成長,他們要爲自己的言行負責任。

這樣的生活、學習習慣,讓孩子充滿活力,曾經被幼兒園老師形容爲“操場活動他玩得最歡,教室活動他最專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