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範文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範文

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1

今晚可以看《開學第一課》,我激動的快速扒完碗裏的飯,衝到我們家一年都開不到幾次的電視機前。

打開電視,廣告大軍空降到我面前,擠到我和開學第一課之間的縫隙中。盼啊,等啊,打開手機。咦,時鐘都已經指到八點零三分,開學第一課怎麼還不開始呢!我開始懷疑,是開學第一課的航班延誤了,還是馬大哈的媽咪弄錯了播放時間。

耐心的在廣告面前坐了15分鐘,終於等到期盼已久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在《開學第一課》的歌聲中拉開帷幕。隨着一陣歡呼聲,主持人撒貝寧老師和何炅老師出現在電視熒幕上,帶領我們開啓了開學第一課的旅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都非常的吸人眼球,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無殼蛋孵化小雞”這個有趣的小實驗環節。

無殼兒蛋生雞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是沒有蛋殼出生的小雞,可是沒有蛋殼小雞怎麼才能生存下來呢?我也好驚訝,便跟上去,看了個究竟:原來實驗中的雞蛋是把他打開,將完整的雞蛋放在的經過改造的玻璃杯裏面,再放進溫箱裏面,等過了二十一天,小雞就會孵化出來。不過,雞蛋必須要用已經孵化過兩天的雞蛋。

這個實驗讓我感到無比驚訝,同時也看到了我們國家的科技正在向美好和完美進發。無殼孵化小機的研究成功,是不是代表着已有的試管嬰兒這個科研項目,將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代表着,以後可以不通過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就能在溫箱裏降生一個個可愛的小孩呢?

爲了祖國能長久的屹立在強國之林,做爲新時代少年的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當一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爲地球人去實現,那些還不能用科學解決的事業而奮鬥!

加油,一起努力向未來!

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2

依稀記得_年底被疫情包圍着的壓迫感,如今_年也過去了大半年,疫情在全國人民衆志成城抗擊下得到了有效遏制,而這場劫難在時間的推進下也漸漸褪了色。

九月,代表着新的學期和新的起點。疫情的有效防控爲新學期開學工作提供了穩定的保障基礎,學校正常開學,學生們告別了暑假迎來了新的學校生活。在開學之際,大型教育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

這是一檔從2008年播出至今的教育節目,十三年來未曾停播,它帶給全國青少年甚至全國人民十分深刻的教育意義。我想,這是開學第一課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你看了嗎?疫情籠罩之下的“開學第一課”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嗎?你又從中學到了什麼東西呢?

教育部在八月底的`時候發佈了《開學第一課》的收看通知,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九月一號晚上我觀看了央視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以“少年強,中國強”爲主題,以生動形象的演繹課堂爲形式,向處於疫情背景下的我們上了一堂開學之課,人生之課。

作爲全國青少年中的一員,在觀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心裏有了別樣的啓發和感想,我想,這是硬搬搬的書本所不能帶來的。

首先,節目讓我對疫情防疫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瞭解。相信很多人在疫情發生之後,更加註重個人衛生防護和個人健康生活。《開學第一課》爲我們科普了一系列關於防疫,關於衛生以及健康等知識,讓我們瞭解更多防疫知識,不僅僅是應對這場還未消散的疫情,更是爲以後做好保障。

接着,《開學第一課》着重爲我們讚頌了在疫情中保家衛國,衆志成城團結抗疫的所有英雄們,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甚至是一些“小人物”,因爲他們的存在,我們國家纔有了現在抗疫的階段性勝利,而我們的愛國心也更加堅不可摧了。學習弘揚他們這種抗疫精神,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做的。

看完了_年的《開學第一課》,向祖國和未來啓航吧,一起弘揚抗疫精神。

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3

愛國主義是中國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兒女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中國精神與我同行。大教育家陶行知爺爺說:“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什麼事都能解決,什麼苦處什麼冤屈都能受得了。我知道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李大釗是一位聞名的愛國志士。他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工作,不屈服於敵人的嚴刑拷打,不動心於高 官厚祿,大義凌然,矢志不愈,視死如歸,用錚錚鐵骨捍衛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我還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年輕的郝副營長爲了戰鬥的勝利,爲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電燈下學習,他用生命之火換來勝利之光,爲實現心中美好的願望,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英雄之舉,感天動地。這是多麼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呀。

爲了新中國的成立,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許許多多李大釗、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爲了人民的利益,爲了民族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這是多麼可貴的中華民族之魂,愛國之心呀!蘇步青老爺爺曾說過;“一個真正愛國主義者,用不着等待什麼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這是最樸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四個現代化的各個戰場上,中國精神與我同行。我們少年兒童生長在和平時期,在生活上豐衣足食,但是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決不能被困難所嚇倒,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積極思考,多做嘗試。前人死都不怕,難道我們還害怕什麼困難嗎?我們不忘中國精神,我們不忘對旗下的宣誓,不忘心中的有信念,爲了國家的富強,爲了人民的幸福,爲了民族的振興,爲了生命的價值作出不懈追求,就能成爲有使命感和責任意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傳承中華魂,弘揚愛國心,是我們少年兒童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的勤奮刻苦的學習,每天按時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爲明天建設祖國做準備,我們就是一個愛祖國的人。

cctv《開學第一課》視頻觀後感4

今晚,我們學校組織一起看“開學第一課”。這也算是央視的品牌節目了,對學生、家長、老師都是很好的教育效果。

從一個個名人到普通的百姓,每一個家庭都離不開一個“孝”字,在相處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愛”和“禮”。我們能從家人、父母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因爲時間有限,我們並沒有看完,但是,今年的主題,確實讓我感到,社會對教育的認識是深刻了,和我們許多教師有了共鳴。那就是,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還是家庭的事情。我不是在推脫我們的責任,但是,不能忽視家人的影響,言傳身教也不僅僅說得是教師。有時,我們在工作中,面對的看似是一個學生,其實是他的整個家庭。比如,孩子請假回家了,父母該如何處理好與老師的溝通問題?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委屈,父母該如何處理與學校的溝通問題?是不是就像一些家長一樣,直接來質問學校、老師呢?

反思我們的教育,或許我們有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比如,多瞭解孩子及家庭。比如,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比如,學會更多的忍耐與愛心。但是,我相信,只靠一己之力是絕對不夠的。希望,爲了孩子,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