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

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1

一、泰州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範圍涉及全市99個鄉鎮,6個經濟開發區,調查對象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農村勞動力,共調查農村勞動力總數1932766人,女性860804人,其中:可輸出135785人,佔農村總勞動力7.02%;已輸出1360574人,佔農村總勞動力70.4%;不可輸出436407人,佔農村總勞動22.58%。

(一)全市可輸出農村勞動力資源135788人,其中:女性65744人,佔總數48.42%。從技能培訓上看:已參加各類培訓17202人,佔總數12.67%;從文化程度上看:大專及以上384人,佔總數0.28%,中專(職、技校、高中)11564人,佔總數8.52%,初中及以下123840人,佔總數91.2%;從年齡結構上看:16-25週歲18577人,佔總數13.68%,26-40週歲68600人,佔總數50.52%,41週歲48611人,佔總數35.8%。

(二)全市已轉移農村勞動力(含輸出)1360589人,其中:女性506663人,佔總數37.24%。從技能培訓上看:已參加各類培訓254156人,佔總數18.68%。從去向上看:就地轉移493164人,佔總數36.25%;縣內153419人,佔總數11.28%市內119175人,佔總數8.76%;省內277082人,佔總數20.36%;國內314317人,佔總數23.1%;境外3432人,佔總數0.25%。從行業上看:建築業327337人,佔總數24.06%;機械業149303人,佔總數10.98%;電子業24730人,佔總數1.82%;商服業192237人,佔總數14.13%;家政業11722人,佔總數0.86%;;輕紡業99514人,佔總數7.31%;其它行業555746人,佔總數40.84%。

(三)全市不可輸出農村勞動力439241人,其中女性288398人,佔總數65.66%。因身體原因不可輸出72832人,佔總數16.58%;因家庭原因不可輸出273721人,佔總數62.32%;因本人不願意外出92688人,佔總數21.1%。

(四)今後3年預測新成長農村勞動力總數93977人,其中:05年32284人、06年30774人、07年30919人。

二、調查情況分析

一是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可輸出人數相對較少。全市僅135788人,主要是近年來我市小城鎮建設速度加快,鄉鎮經濟發展迅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

二是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可輸出人員中參加培訓僅爲17202人,佔總數12.67%,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3840人,佔總數91.2%。

三是就業半徑小。大多數農民跨出農門並沒有走出市門,從已輸出的情況看,就地轉移或縣內、市內轉移765758人,佔總數56.28%;而境外就業僅有3432人,佔總數0.25%。

四是就業層次偏低。從已輸出的農村勞動力從業情況看,由於文化程度較低,又未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從事建築、輕紡、家政、商服等行業的簡單體力勞動者佔46.36%,而從事機械、電子等技術工作的僅佔12.79%。

五是就業觀念尚未根本轉變。不少農民思想不解放,害怕離開家鄉和土地,認爲“在家萬事好,出門難上難”,外出務工緻富的觀念不夠強,只願在家門口打季節工,缺乏創業意識。 從調查情況看,因家庭原因和本人不願意外出佔不可輸出勞動力的83.42%。

三、主要對策及措施

目前,全市尚有135788人農村勞動力有待輸出,總體狀況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已轉移輸出的農村勞動力,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輸出人員的波動性和流動性較大,加之文化程度、技能狀況、市場就業竟爭能力等不確定因素,返鄉迴流的機率大大增加。針對可供輸出的勞動力和已輸出勞動力的狀況,應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擴大勞務輸出,促進富民創業。

1、大力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在城區建設融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職業指導、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勞務派遣爲一體的示範性勞動力市場。在鄉鎮和農村,努力實現勞務輸出信息資源面向廣大農民羣衆,全方位實時提供。加大信息網絡建設,在全市全面形成城鄉一體的分層次、網絡型、綜合型勞動力市場,爲勞務輸出大開方便之門。同時,大力培育社會職業中介機構和勞務輸出經紀人,形成一批潛力大、輸出總量大的輸出基地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機構,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

2、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制定《2004-2010年農民工培訓規劃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目標任務》和《泰州市農村勞務輸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並着手組織就業培訓機構、各類職技校和社會辦學力量認真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力爭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青壯年農民掌握1—2項專業技能,實現由單純憑力氣掙錢,向主要憑技術、技能掙錢的轉變。同時,積極推行農民職業技能鑑定制度,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資格證書持有率,提高農民持有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覆蓋率,提高勞務輸出效益。

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2

一、基本情況

(一)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選取了具有一定區域代表性的XX縣界頭鎮橋頭村大地村民小組、界頭村黃家窩村民小組爲調查對象,其中,橋頭村大地村民小組共有57戶居民,264人,勞動力138人,有水田300畝左右,農作物種植以烤煙、水稻、油菜爲主;每家都有外出到長三角、珠三角打工的人,佔了總人口的40%左右;年收入4-5萬元的佔80%,4萬元以下的佔20%,其中最多的可達10萬元(有2-3戶),最低的3萬元,經濟發展狀況可代表界頭的中等水平,農戶普遍重視子女教育。例如,王xx,家庭人員共6人(初中以上1人,初中2人,初中以下2人,幼兒1人),勞動力4人,讀書1人;共有水田9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油菜;養豬出欄4頭,雞30只;每年外出打工 4個月,主要從事泥工,每天收入100元,條件成熟時還是想外出務工;目前也想租別人的田地發展種植業,但附近無人出租。李xx,家庭人員共6人,其中在外工作1人,勞動力4人(初中以上2人);有水田5畝,長期租種2.5畝,種煙季節租1.5畝,山地1畝種樹,主要種植水稻、烤煙、油菜;養豬出欄1頭,雞10餘隻;每年收入4-5萬元,目前想租田但是租不到。去年夫妻兩人外出廣東10個月從事電線加工工作,純收入3萬元,因妻子分娩回家。王某,家庭成員6人,初中以上文化2人,勞動力3人,有田地14畝,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烤煙,目前種烤煙的田已租給其他人(地租0.3萬元),年收入2萬元左右,兩人外出打工年純收入5萬,田地已出租一半,自種一半;養豬19頭,雞30多隻。

黃家窩村民小組共有25戶,110人,勞動力75人,田地200畝,農作物種植以烤煙、水稻、油菜爲主,外出打工50多人,年收入3-4萬元;按戶來計算年收入10萬以上的有兩戶,4-5萬的有15戶,4萬以下的有3-4戶。例如,黃xx,家庭成員4人,勞動力2人,有田地5畝,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烤煙,目前種烤煙的田已租給其他人(地租0.3萬元),年總收入4萬多元左右,兩人外出打工主從事建築和餐飲,田地有流轉的意向,但無人接手。該戶認爲在目前種田只能保證家庭的糧油需要,無法創造更多的現金收入;出租田地每畝可收入700元左右,租田來種每畝需500-600元,也想將土地流轉來自己種,但由於對市場不瞭解不撐握,不敢償試。

(二)勞動力結構。兩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4人,共有勞動力213人,從年齡結構上來看30歲以上佔60%左右,30歲以下的佔40%左右;男性勞動力佔54%左右,女性勞動力佔46%左右;初中以上的佔37%左右,初中以下的佔63%左右。

(三)外出務工情況。兩個村民小組共有155人外出打工,其中長期在外打工的有佔66人,佔43%左右,季節性外出打工的89人,佔57%左右;長期外出務工主要是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從事電器生產、鞋類生產和在縣內和XX市內從事建築、餐飲、其他服務業;季節性外出務工主要是在縣內和XX市內從事建築、伐木、運輸等行業;長期在外務工人員收入可達每年4萬元左右,季節性外出務工收入可達每年3萬元左右,最高的務工收入可達每年10萬元左右。

二、勞動力現狀特點分析

從調研結果來看兩個村民小組勞動力及勞動力務工情況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在逐年增多。兩個村民小組外出務工人員有155人,佔總人口的41.4%,佔勞動力總數的72.8%,較前幾年所佔比例分別增加了20個和30個百分點。

二是外出務工地點有明顯變化。在前幾年外出務工絕大部分還侷限於縣內和周邊的一地區,外出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務工的很少,從本次調研來看,僅橋頭村大地村民小組就有共有50多人外出到長三角、珠三角打工,佔了總人口的40%左右。

三是外出務工收入已成爲家庭現金的主要來源。當前農業雖然在向前發展,但在一定的時期內農民從事種養業所獲得的收入還是不高,以界頭爲例,一畝田一年可以種兩季,收入3-4千元,扣除生產成本純收入僅有1千元左右,單純靠種養業收入來維持一個家庭的運轉是非常困難的。從兩個村民小組外出務工收入來看,最高收入已達10萬元,最低的也達3萬多,平均可達4萬左右,這些現金收入入用於維持一戶農村家庭一年的運轉從目前生活水平來看是綽綽有餘了。

四是具有較強的裙帶性。經親朋好友介紹或引路而實現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佔大多數,通過政府或職業中介機構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的人數相對較少。特別是青年勞動力流動週期長,有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

五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分佈於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縣內和周邊一些地區,隨着騰衝的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有增加趨勢。

六是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隨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權,又加入了外出務工大潮,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外出做工經商,屬亦工亦農性轉移。

七是依然以從事純體力勞動爲主。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63%,由於他們普遍素質偏低,技能單一,這與就業市場要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們外出就業的空間逐漸縮減,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

八是由單純的打工者向個體私營業主轉變。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單位從事管理或技術工種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蓄了一定資金,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他們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紛紛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從而真正發家致富。

三、存在問題

(一)轉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我縣基層就業服務機構和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尚未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導致盲目性很大。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首先,它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本,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和損失。

(二)轉移就業沒有形成可靠的保障。由於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長期存在,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如在就業政策、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保護及有效監督,使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在就業環境、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等方面形成二元分化,對比鮮明。

(三)勞動力素質較低,制約了轉移領域,就業難度增大。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轉移數量和轉移層次的重要因素。從長遠看,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低素質勞動力的轉移領域必將越來越窄。由於農村受地域、經濟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人對學習文化知識的認識不足,片面認爲反正是打工,晚不如早,讀了大學一樣要自己找工作。因此40%左右初中畢業生就大規模外出務工,他們文化素質和技能普遍低。我縣約有90%以上的務工人員多從事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的體力和簡單的手工勞動。當前,勞動力市場正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術技能型轉變,低素質勞動力就業的難度增大。政府對農民工的培訓,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和措施。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日漸增大。一是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對勞動力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簡單勞動力需求量逐漸減少。二是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面臨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雙重壓力。三是面臨其它地區民工的競爭壓力。

(五)勞動力培訓實效性不強,與市場需求相差甚遠。我縣只有社保局、農業局的陽光工程和扶貧辦的專項扶貧培訓資金,負責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培訓,受條件和各方面因素制約,培訓很單一,尤其是缺少時間短、見效快的實用型務工崗位技能培訓,培訓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培訓設施、培訓手段等落後造成務工人員技能較差,制約了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能力,影響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六)勞動力轉移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較混亂,非法職介現象嚴重。現鄉鎮雖然成立了勞動服務站,但存在着有機構人員少(或無專職人員)、經費不足等問題。因此,對外開拓勞務基地、蒐集用工信息和維權等方面的力度不夠大,上下內外有機結合的聯動機制不健全,由此而出現了勞動力轉移信息不暢、工作脫節、有組織勞務輸出比例低的局面,影響了農村外出勞務收入的提高、權益的維護和輸出的穩定性。

(七)勞動力轉移人員相關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就業環境較差。因有些外出務工人員法制觀念不強,不主動或不堅決要求籤訂用工合同;有些個體老闆、私企不遵紀守法,不願意甚至強烈拒絕簽訂勞務用工合同,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爲此,勞務人員在醫療保障、勞動保護、工傷和失業保險等福利待遇方面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八)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農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有部分村寨形成了季節性或長期性的空巢村;二是由於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造成了田地撂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四、下步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完善職業技能培訓。一是要進行思想引導。引導農村勞動力不要盲目地擠大學這張門,要認識職業技能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謀生之路。二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鄉鎮、學校培訓機構的協調,逐步構建起覆蓋城鎮失業人員、被徵地農民、農村勞動力等各類城鄉勞動力的培訓格局。三是要以徵地農轉非人員、農村勞動力中的青壯年農民爲重點培訓對象,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加強培訓專業與當地和外地用工信息的相互吻合,依託區域特色產業,選擇與當地經濟密切結合,就業前景好的崗位,開展轉崗就業培訓。四是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鑑定,提高市場就業競爭力。五是特別要重視加強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建設和對農村創業人員的培訓。

(二)推動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推進農村創業,解決勞動力外流與農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農業已進入從傳統農業向現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農民要從農業生產中獲取收入單純依靠單打獨鬥的個體行爲是已經行不通,必須向規模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從政府層面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推動土地合理流轉,二是鼓勵農民自我創業,並解決農民創業初始成本多,創業門檻過高的困難,三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及時發佈產業政策、市場信息、技術規範等,爲創業者提供產業改革、發展、結構調整、資金投向、誠信建設等方面的服務,引導創業者依法納稅,合法經營,健康發展。

(三)築巢引鳳,努力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從政府層面要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和鼓勵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拓展二、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支持縣外投資企業和各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鼓勵有一定資金基礎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給予返鄉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和支持,如項目建設的支持、用地、貸款等等。

(四)搞好服務,切實維護外出務工者的合法權益。首先,要與司法等部門聯合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提高廣大勞務人員的自我防範能力。其次,要積極尋求駐外辦事機構的支持,採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城市建立相應的管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爲農村勞動力提供相關法律政策諮詢、勞務信息、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跟蹤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如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突發事件處理等等。

鄉鎮勞動力分析報告3

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幾個特點

1、具有較強的裙帶性。經親朋好友介紹或引路而實現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佔大多數,通過政府或職業中介機構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的人數相對較少。特別是青年勞動力流動週期長,有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流動時間在5年以上的佔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3%左右。

2、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北湖區石蓋塘鎮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但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區等地區。隨着北湖區石蓋塘鎮鎮域經濟的加強,宇騰化工、裕湘面業等企業擴產,在鎮區就業的農民工有增加趨勢。

3、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隨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權,又加入了外出務工大潮,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外出做工經商,屬亦工亦農性轉移。

4、依然以從事純體力勞動爲主。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65.4%,由於他們普遍素質偏低,技能單一,這與就業市場要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們外出就業的空間逐漸縮減,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

5、由單純的打工者向個體私營業主轉變。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單位從事管理或技術工種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蓄了一定資金,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他們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紛紛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從而真正發家致富。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開放以來,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時由於基層就業信息網絡尚未健全,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信息渠道和就業指導,導致盲目性很大。農村勞動力無序化流動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同時也給輸入地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相對偏低。據調查,外出務工勞動力整體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佔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佔12.1%。同時,他們工作存在不穩定性,據調查,長期在一個地方務工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8%,兩個以上地方的佔62%。

3、農村勞動力就業尚沒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於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如在就業機會上,與城市勞動力相比,農村勞動力在就業機會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保護及有效監督,使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不僅大大低於城市職工,而且沒有保障,外出務工人員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簽訂不規範;參加養老保險人員64%,少數參加了工傷保險。近幾年,儘管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完全落實到位仍需要一段時間。

4、較低的素質制約了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領域。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的較少。受農村勞動力素質、技能低的客觀條件影響,農村勞動力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轉移領域也越來越窄。

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和建議

1、健全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要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強城鄉溝通的勞動力市場硬件、軟件建設和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及村級信息聯絡員隊伍建設,着力構築完善以政府爲主導,以社會化服務爲依託,以市場爲導向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培訓和管理體系,有效

地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就業。同時,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轉,實行土地承包權與耕作經營權的分離;支持農民進城打工和就業,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平等就業;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使農村勞動力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並逐步過渡到城鄉勞動者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2、抓好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首先要進行思想引導。引導農村勞動力不要盲目地擠大學這張門,要認識職業技能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謀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和勞動培訓機構要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力度,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體系,按照市場需求,擴大社會辦學的範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項目,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和幫助農民學習掌握新技能,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提升人力資本含量。

3、築巢引鳳,努力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近年來,北湖區石蓋塘鎮通過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引來了一批企業落戶北湖區石蓋塘鎮,吸納了衆多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如宇騰化工公司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61餘人,裕湘面業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19餘人,全鎮約有1080餘人被園區企業吸納安置。今後要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和鼓勵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拓展二、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支持縣外投資企業和各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鼓勵有一定資金基礎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給予返鄉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和支持,如項目建設的支持、用地、貸款等等。

4、搞好服務,切實維護外出務工者的合法權益。首先,要與司法等部門聯合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提高廣大勞務人員的自我防範能力。其次,要積極尋求駐外辦事機構的支持,採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城市建立相應的管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爲農村勞動力提供相關法律政策諮詢、勞務信息、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跟蹤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如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突發事件處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