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範文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需要開展調查工作,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範文

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1

我被分到衡陽市外國語學校初二(372)班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英語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兩個方面。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虛心的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實習期間,我也對我校做了一次深入的教育調查工作,針對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

這次調查的主要方法是發放問卷,調查的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有所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調查的過程十分辛苦,爲了得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爲了更好的瞭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況,最終的調查結果如表附一。

1.中學生厭學現狀分析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態度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在中學學校教育中比較普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通過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調查發現,因“喜歡學習”上學的初中生僅佔10.5%,充分說明厭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其帶來的相關社會問題,令家長茫然、教師憂慮、教育界關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學生厭學主要表現是: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維遲緩,提不起精神和情緒消極,作業拖拉,敷衍了事,伴隨着學習效率降低,作業錯誤率上升,學習成績差等後果。根據學生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心理診斷,學生厭學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應,即是由於持續努力和精神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引起的不適和厭倦狀態。一般認爲,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精神緊張程度過高;二是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三是思想衝突、挫折、憂慮、懼怕等情緒的反應。厭學心理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2.中學生厭學的成因分析

2.1外在原因

2.1.1學習的時間週期較長。

學習是種內化過程,不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根據《教育法》的規定,適令兒童的基礎教育需要九年的時間,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知道,無論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乾的時間長了都或多或少地會產生厭倦情緒,何況至少要九年的持續學習呢?

2.1.2學習負擔重,內容繁瑣、教學方法的呆板。

現在,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習的第一要務,這關係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採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大量的聯繫使學生嶽發感覺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學生的學習動機依賴於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來激發,但實事求是地講,學校採用的各科教材,無論怎樣精心設計安排,其趣味性也無法與其他傳遞知識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師、學生及知識構成的傳遞系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按照一成不變的模式運轉着,很少發生變化,使學生對學習缺乏新鮮感,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厭學心理。

2.1.3學生心理壓力太重。

現代中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太重,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驅使的教師,都對學生的學習抓得特別緊。學生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所好學校。特別是家長教子心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又毫無心理學知識。所以,總是無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產生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使家長滿意的挫折感。這樣,學生心理產生太大壓力,必然造成厭學心理。

2.1.4缺乏必要的輔導和關心。

有些家長在平時從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於家務很是辛苦,他們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認爲只要將孩子的吃、穿照顧好就行了。孩子學習上無人輔導,思想上又無人關心,天長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

到困難繞道走,失去依賴就寸步難行。

2.1.5教師原因。

常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反過來也有厭其師而倦其道。教育方法落後,課堂氣氛沉悶,師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次學生因爲對老師的反感而討厭上老師的課,極力迴避與老師的接觸,最終發展到對某一科目的厭學。有些則是過分的看中分數,使學生感到厭煩。還有的是因爲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不滿。更有的老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爲低他們的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麼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彷彿遇見仇敵一般。“差生是由老師一手造成的”。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爲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2內在原因

2.2.1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

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爲什麼而學習,該怎樣去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盲目性。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還會受到來自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同時又不知道怎樣與教師密切配合和交流。導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難時就產生逃避的想法。

2.2.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由於沒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業成績不良,造成精神苦悶,覺得難以學習下去,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極重要。

2.2.3學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導致厭學心理產生的內在原因。

厭學學生中一部分學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現在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都不會太高。

2.2.4人際交往問題。

青少年更渴望尋求同齡人的接納、陪伴和友誼,傾向於從同伴那裏看到自己,否則學生會覺得孤單無助,自尊心受到打擊,就開始討厭學習。他不是真的討厭學習,只是不喜歡學校環境。從而對學校生活產生了恐懼,開始逃避上學最終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3.解決方式

3.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

社會、學校及家庭,爲從根本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都適當降低了要求,減少了教學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從過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有充裕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生活。

3.2充分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

突出實驗教學,不但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而且要組織好每一個分組實驗。當上實驗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都是很高的,說明學生喜歡實踐活動。要儘量通過活動課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看錄像等,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克服厭學情緒。

3.3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課堂教學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於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樣就杜絕了厭學情緒的產生。

3.4寓教於樂,把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愉快的情緒相結合。

父母或教師應從青少年身心的發展特點上掌握孩子最喜歡哪些事情,然後把學習文化知識同引起學生愉快情緒的活動結合起來,每當學生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時,就放手讓孩子自由選擇去做自己喜歡乾的事。長此以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最終建立起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變厭學爲好學。總之,要面對學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的厭學情緒,不斷髮現各種克服此現象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從而使學生生動活潑、自覺主動地完成學業,以提高教育質量。

3.5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營造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中時時要裝着厭學學生,爲其營造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備課時要了解厭學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過程中做到五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答問,優先演算,優先批改,優先輔導。四經常,即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要及時想辦法,儘量創造環境,教師要用愛這把鑰匙開啓僵化的心靈,要愛得真,愛得持久,多關心瞭解,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

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學生學習提高了,他們纔會變得自信起來,那麼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3.6老師要注意批評的尺度,成功時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

中學生的承受能力遠不如成年人,但作爲成年人的老師,在批評學生時,就要注意場合和尺度,以激勵爲主,少用批評、責怪爲妙。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們嚐到成功的喜悅,這能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綜上所述,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複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總之,中學生“厭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力導,因材施教,齊抓共管,從嚴治校,那麼,中學生的“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扼止。

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2

幼兒教育是爲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爲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項目及範圍

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爲首要之重,因爲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着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對象範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爲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於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着聽幼兒園課,後來由於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爲我今後的工作量。作爲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調查目的意義

爲進一步瞭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爲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過程分析

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爲生活、學習、遊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係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係,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後,理解幼兒的探索願望和探索行爲,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幹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並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通過兒歌、遊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製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裏,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着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係較爲突出,在這種關係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爲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係,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並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並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爲是教師的惰性。因爲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爲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遊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於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並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遊戲活動和

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慾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於創造力。

2、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避免趕熱鬧的現象。

如訓練幼兒進行珠心算,這種集中時間訓練出來的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不大,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靠犧牲幼兒大量遊戲、活動時間換來的去漸漸被遺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把珠心算視爲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覺得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把兒童的頭腦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3、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充分地把家長調動起來,成立如“母親沙龍”等形式的家長組織,由幼兒園主辦,面向家長,以座談、講座、娛樂遊戲等多種形式,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不定期發行小刊物,內容可以是交流各種有關育兒知識、信息、營養、生活常識,探討家庭教育的內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讓教師與家庭彼此溝通,互相瞭解孩子在家、在園時的情況,力求對孩子的教育觀點,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識,這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和幼兒園相比,我區學前班相對要差一些。

我區16所學校,共20個學前班,部分在職幼兒教師平均年齡爲40歲左右,部分教師是外聘教師,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學前教育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範,教學內容單一,忽視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創造性作爲整體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銜接上出現了斷軌現象。因此很多家長認爲學前教育是浪費時間,因爲教的很多是重複知識,上一年之後,教師還要重新教,這樣再學時,孩子就無興趣、無新鮮感了,或者覺得知識簡單,就會養成驕傲,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這與當前幼兒教育《新綱要》和小學基礎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研究型學習大相徑庭,而且很多一年級孩子在個人行爲習慣養成、個人事物管理以及與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會掃地、不會繫鞋帶、扣鈕釦等等。因此,我覺得需要改善學前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前教育這一階段,應該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自理自立,養成良好的習慣,爲他們進入小學一年級打好基礎;

2、加強學前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通過繼續教育加強自身學習,同時我也會隨時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3、內容要有計劃性,根據《新綱要》把該開的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達到學前教育的目標;

4、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開設英語課,研究表明6歲左右正是學前教育這一階段兒童學習外語的敏感期。如果在這階段時間裏,適當加大外語信息輸入量,加強兒童學習外語實踐活動,會大大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也會大力支持、擁護。

總之,新課程帶來了新教育,同時也向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會隨時對自己的工作以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爲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相信,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我區幼教工作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教育教學管理調查報告3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在現代社會裏越來越需要教育爲培養個人的判斷力和責任感做出貢獻。”爲此,我選取了這一課題,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新路子,爲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作一點努力。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課題調查的具體目標是:

(1)瞭解學生責任感狀況;

(2)探索當前學生責任感狀況的特點;

(3)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責任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以上目標,我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與訪談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角度地瞭解學生的責任感現狀。問卷設計內容的考慮,從責任感的表現(對自己、對他人、對班級、對社會、對國家)及責任感個性品質構成的四因素:責知、責情、責意、責行等方面設問,共設選擇題四題。同一時間向我高三年級的學生髮放問卷,共發問卷300份左右,回收有效問卷達95%以上。

二、調查結果分析——學生責任感狀況及特點

1、從對自己的責任感表現看:人生的自我責任是在人的自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愛指愛惜自己的身體、人格、名譽。作爲社會性行爲責任的自愛,它廣泛地包含了自我作爲行爲主體對作爲客體的自我的身與心的愛護。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合理的範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並獲得發展。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學生中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34%;不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66%;從這組數字看,讓人擔憂,學生中不少人運動與保健意識方面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2>學生中學習遇到挫折時,毫不猶豫放棄的佔2%;想放棄又不甘心的佔61%;迎難而上的佔27%。

2、從對他人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於世,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張社會關係網中,與他人發生着或近或遠的關係。作爲朋友,忠誠、互助、互諒、解危濟困對於我們義不容辭。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做錯事或對不起別人時的態度,認爲沒什麼了不起的佔9%;覺得慚愧的佔24%;主動認錯道歉的佔63%。當朋友委託做事時,會拖拉着辦甚至不辦的佔4%;虎頭蛇尾的佔12%,很認真親自完成的佔84%

3、從對學校、班集體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爲其良好發展出謀出力,作爲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爲集體的努力與犧牲而自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學科競賽,你會:認爲我是被選出來的代表,成績好不好是我個人的事,不關任何人的事的佔5%;從這項來看,多數同學對集體的責任意識較強,但少數同學的責任心態也是讓人擔憂。

<2>當你值日搞衛生時:能偷懶則想辦法偷懶的佔5%;既不積極也不偷懶,如果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會搞得乾淨認真些的佔55%;既然是值日就應該儘自己的能力把衛生搞好的佔40%。在集體活動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你還會: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能不幹的則不幹的佔35%;爲集體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佔19%;樂意爲集體做事並盡力去做好的佔46%。從這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是知與行分離,真正自覺主動爲集體服務的人少了點。

4、從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治國、平天下”,就是指對國家的責任心而言,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責任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認爲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享受的佔6%;能達到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佔64%;做好本職工作,爲祖國爲社會多作貢獻的佔40%。若有機會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你會:外國生活水平高,堅決不回國的佔1%;看情況而定的佔42%;爭取回國,報效祖國的佔57%。你認爲現在在校讀書的目的:報答父母的佔6%;上大學或找份好工作的佔52%;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將來服務社會的佔42%。

<2>你對服兵役的態度是:想方設法逃避的佔6%,中國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參軍,但國家徵集到我,我會參軍的佔67%;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應積極報名參軍的佔27%。對於公益性捐款,你的態度是:不予理睬的佔3%;隨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佔24%;樂善好施,但希望加強捐款的使用監督的佔68%。你對義務獻血的看法:獻血對自己身體健康不利,不要獻血的佔5%;從這幾項看,學生中社會責任意識時強時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認識時清時糊。

總之,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我校學生責任感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1、對家庭、對朋友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模糊。

2、在朋友圈子裏責任意識強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對陌生人的責任意識較少一些。

3、對班集體的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化。

4、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爲,不少學生可以判斷出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

5、責任情感強過責任能力,學生中不少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進一步加強中學生責任感教育的對策建議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非自發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教育、培養,依賴於外部的導向和內在的自教自律、自我體驗而形成。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對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開拓外部導向與自我內化的統一。

對策之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做到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爲教育的結合,實現知行統一。學校德育工作中,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必要的理論教育是責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級階段。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自我的責任。

平等待人,樂於助人,善意批評,真誠合作,寬容大度——這是對他人的責任。履行義務,奉獻集體與社會,遵紀守法,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尊嚴,保持民族氣節,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這是對國家的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聖使命的完成必須立足於社會個體的高度責任感。

對策之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纔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爲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爲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鑑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爲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