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寓言小故事九則

  短短的一則寓言小故事總是能夠意味深長地講出很多道理來。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小編爲您帶來的中國寓言故事,希望能夠對同學們有所啓發!

 

中國經典寓言小故事九則

  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可以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幹高過山頭80尺後纔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爲什麼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誇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製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爲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麼大,有這麼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淳于髡薦賢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幹、品德好的人。有個叫淳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名賢士。齊宣王當然很高興。可是,他對頃刻間出現的這麼多賢士感到有點懷疑。

於是齊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對他說:“先生,我有一個疑點想問問你。我聽說,能在方圓千里的範圍內找到一位賢人,那麼天下的賢人就多得可以肩並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範圍內能出現一個聖人,那麼世上的聖人就多得可以腳跟挨着腳跟地向你走來。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時間裏就給我推薦了7位賢人,如此看來,賢人豈不遍地皆是,有點太多了嗎?”

淳于髡笑了笑,對齊宣王說:“大王您聽我說,人以羣分、物以類聚。同類的鳥,它們總是棲息、聚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它們也總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到低窪潮溼的地方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些植物,別說是短短的幾天,就是幾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車去裝了。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的。我淳于髡向來與賢士爲伍,我的朋友個個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尋求賢士,這就像在河裏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樣,輕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麼能嫌我一天之內給您舉薦的賢士太多了呢?我周圍的賢士多得很,豈止這7個人!今後,我還要繼續向大王推薦呢。”

淳于髡一番話,使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看起來,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識別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啊!

  堅瓠無用

齊國有一個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願與達官貴人爲伍而隱居鄉間,認爲自己這樣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國有個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裏去見他,對他說:

“我聽說過先生的大義,您是不願仰人鼻息的人。我沒有什麼別的本事,只會種莊稼蔬菜,特別是種葫蘆很有方法。現在,我有一個大葫蘆。它不僅堅硬得像石頭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致於葫蘆裏面沒有空竅。這是我特意留下來的一隻大葫蘆,我想把它送給您。”

田仲聽後,對屈谷說:

“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時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東西。現在你的這個葫蘆雖然很大,然而它不僅皮厚,沒有空竅,而且堅硬得不能剖開,像這樣的葫蘆既不能裝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麼用處呢?”

屈谷說:“先生說的對極了,我馬上把它扔掉。不過先生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您雖然是不仰仗別人而活着,但是您隱居在此,空有滿腦子的學問和渾身的本領,卻對國家沒有一點用處,您同我剛纔說的那個大葫蘆不是一樣的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不將自己的本領貢獻給國家、社會,僅僅只是在那裏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潔的名聲,實質上這種處世之道並不明智。到頭來,他的智慧與貢獻還遠不及那位種田的農夫屈谷。

  識別踢人的馬

伯樂是我國古代最善於識別馬的人,他擅長相馬的名聲家喻戶曉。

有兩個人慕名從很遠的地方來到伯樂身邊,拜伯樂爲師,專門學習相馬的本領。伯樂將自己識別馬的訣竅講給他們聽,同時又帶他們四處實踐,觀察、識別各種各樣的馬。

這一天,伯樂帶着這兩個人一起到趙簡子的馬廄裏去看馬,要他們說出其中愛踢人的馬來。其中一個人仔細觀察了一會兒,指着一匹馬說:

“這就是一匹愛踢人的馬。”

另一個人則用手去摸馬的屁股。他連續摸了三遍,這馬依然站在那裏,不僅沒有踢人,甚至連一點焦躁不安的反應也沒有。

那個人見馬很馴服,覺得很難爲情,他以爲自己看錯了。摸馬的人見他對自己正確的看法產生了動搖,便對他解釋說:“其實你並沒有看錯。這匹馬的確是一匹踢人的馬。我摸它的時候,它沒有踢我,是因爲這馬受了傷。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勞損的表現;前腿膝關節腫脹說明這馬失過前蹄。而馬在踢人的時候,通常要舉起後腿,這時,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關節受了傷的馬難以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所以後腿擡不起來,它也就難以踢人了。你善於識別踢人的馬,可是卻不善於發現馬身上的傷痛。”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是相馬、看人,還是判斷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瞭解情況,注意分析各種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爲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爲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爲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着頭一邊欣賞着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爲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