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入木三分

東晉時候,我國出了一位大書法家,這就是被歷代書法家、鑑賞家稱爲最高楷模的“書聖”王羲之。

寓言故事入木三分

王羲之從小喜歡練字,七歲就能寫出一手好字。十二歲那年,一天,他見到父親枕頭下有一本介紹寫字方法的書——《筆論》,就興沖沖地拿着它去找父親教他練書法。父親說他年歲小,沒有應允,答應待他長大後,一定教他練書法。王羲之一聽急得跪下來向父親請求說:“現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長大了再學,那就太晚了。”父親看他決心大,便答應了。

從那時起,王羲之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如癡如迷地苦練書法,即便在休息的時候,也在細心地揣摩着字體的間架結構和氣勢,心裏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畫,時間一久,竟連衣襟都劃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寫越好,字跡既秀麗又矯健,到青年時期他已經是有些名氣的書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練,走路、吃飯、乃至睡覺都在揣摩各書法家的筆勢,手指不停地劃字影。有一天,上了牀,他還用手凌空劃字,一不留意,竟劃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說:“你怎麼在人家身上劃?自己的`呢?沒啦!”

沒料到,就這句玩笑話,竟讓王羲之悟及到應該創造自己的書體。從那以後,他翻讀碑帖手跡,揉和百家之長,得千變萬化之神,自成一體,他的字寫得更加優美,蒼勁了。據傳說,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雕刻工匠照着刻下來,工匠刻木時,竟吃驚地發現墨跡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當然,這種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人們只不過藉此來形容王羲之所寫的字筆力雄勁,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後來人們也根據這個傳說,引申成“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說話、分析問題或寫文章非常深刻。

【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見解深刻、透徹。

【出處】唐·張懷瓘《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