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文言文翻譯

祖家爲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志節,常賙濟貧困,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才。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祖逖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祖逖文言文翻譯

《祖逖》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爲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爲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爲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牀舞劍。 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諮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爲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着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爲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文言文翻譯教案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文言的倒裝句式

2、能將含有倒裝句式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倒裝句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生課前練習,文言文翻譯教案。

1、善哉,祁黃羊之論也!

2、有人於此,指其過而告之則喜,何如?

3、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營,立之階下,不之視。

二、翻譯文本內的倒裝句並總結歸納其特點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爲"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其倒裝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爲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謂語的後面,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分析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爲"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何不試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賓短語做"試"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教案《文言文翻譯教案》。

3.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爲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爲"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構成的定語後置。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分析此句爲"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構成的。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係的句子,表領屬關係的定語則不後置。

3.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對於這類句子,有兩種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

例:寧信度,無自信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在這類句子中,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⑶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實義。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讀"爲"不知"的前置賓語,"句讀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三、翻譯課內語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5.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四、翻譯課外語段

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爲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羣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選自《明史》)?

(1)誠然,卿不朕欺。_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

(1)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