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習題集之橘逾淮爲枳

《橘逾淮爲枳》加點字解釋A卷

文言文習題集之橘逾淮爲枳

1、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 )( )

2、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 )

3、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 )( )

4、爲 其來也,臣請 縛一人,過王而行( )( )( )( )( )

5、王曰:“何爲者也?”( )( )

6、王曰:“何坐?”曰:“坐盜。”( )

7、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

8、縛者曷爲者也?( )( )

9、齊人固善盜乎?( )( )

10、晏子避席對曰:( )

11、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 )( )( )( )( )( )( )

12、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 )( )

13、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 )( )( )( )( )( )

14、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 )

《橘逾淮爲枳》句子翻譯測試卷(B卷)

1、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2、吾欲辱之,何以也?

3、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4、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5、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6、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7、聖人非所與熙也。

《橘逾淮爲枳》閱讀理解卷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本文選自 。晏子,名 ,字平仲, 時期齊國的政治家,以 著稱。

2、本文記述了 的故事課文共分兩部分:

第二部分(3-6節) ,

3、課文最大的特點是通過 來刻畫人物性格。楚王表面上誇晏子爲“習辭者”,卻敢“辱之”,這充分表明他 晏子面對楚王的陰謀,將計就計,以“ ”爲比喻,以反問句 指出 。本文描寫了楚王的平庸愚昧是爲了襯托晏子的 《橘逾淮爲枳》加點字解釋A卷答案

1.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出使)(代詞。可譯爲“這”)

2.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助詞。相當於“的'”)(善於辭令,很會說話。)

3.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將要來)(使受恥辱;侮辱)(疑問代詞。相當於“什麼”、“怎麼”)

4. 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於,在)(代詞。他)(請允許我做某事)(捆綁)(經過)(行走)

5. 王曰:“何爲者也?”(什麼)(做)

6. 王曰:“何坐?”曰:“坐盜。”(犯------罪)

7.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拜訪,謁見)

8. 縛者曷爲者也?(同“何”)(做)

9.齊人固善盜乎?(本來,原本)(善於,擅長)

5、 晏子避席對曰:(離開座位)

6、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代詞,這句話)(草木生長)(是)(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可譯爲“在”)(變爲,成爲)(表示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僅僅)(代詞。指橘和枳。)(果實)

7、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如此,這樣)(疑問代詞,相當於“什麼”“怎麼”“爲什麼”)(不同,不同的)

8、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活着,生存)(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可譯爲“在”)(進入,與“出”相對)(莫非)(助詞。相當於“的”)(使,讓;致使)(善於,擅長)

14、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同“嬉”,戲弄。)(取得,獲得,招致)(辱)

《橘逾淮爲枳》句子翻譯測試B卷答案

1、晏嬰,齊之習辭者也。晏嬰是齊國最擅長外交辭令的人。

2、吾欲辱之,何以也?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

3、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

4、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一樣。

5、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水土不一樣啊。

6、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7、聖人非所與熙也。聖人是不可以隨便戲弄的。

《橘逾淮爲枳》閱讀理解卷答案

1、本文選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以善於辭令著稱。

2、本文記述了晏子出使楚國,憑着機智善辯,挫敗了楚王的確詭計,維護了個人和祖國尊嚴的故事。課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1-2節),寫晏子使楚前夕,楚王與其左右策劃侮辱晏子的辦法。第二部分(3-6節),寫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3、課文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對話來刻畫人物性格。楚王表面上誇晏子爲“習辭者”,卻敢“辱之”,這充分表明他目空一切,不把晏子放在眼裏。晏自面對楚王的陰謀,將計就計,以“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爲比喻,以反問句“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指出是楚國的“水土”使民善盜。本文描寫了楚王的平庸愚昧是爲了襯托晏子的機智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