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亭》唐詩鑑賞

《汴河亭》是唐代詩人許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情感充沛,體現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呢?下面一起來看下!

《汴河亭》唐詩鑑賞

  《汴河亭》

  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前言】

《汴河亭》是唐代詩人許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前三聯寫隋煬帝遊幸江都豪奢情狀。先寫興起遊興,再寫劈崑崙、修運河,前擁後簇的奢侈豪華場面。這些描寫極爲生動,不但寫出煬帝東遊時派頭之大,聲勢之壯,場面之豪華,而且極富動感。尾聯卒章顯其志,但並不直接評述,而是以四海義師蜂起,天下終至歸唐,隋煬帝的“迷樓”恰如陳後主的“景陽樓”,點出其國亡身滅的`可悲下場。這首詩表面是寫對隋煬帝的批判,實際是借古喻今,諷刺晚唐的腐敗。

【註釋】

汴河:又名汴渠。即通濟渠,流經今河南、安徽境,在泗縣入淮河,隋煬帝所開,西通河洛。南達江淮,煬帝幸江都(今江蘇揚州),即由此道。汴河亭,在今開封市附近汴河之旁,傳爲煬帝行宮故址。

廣陵:今江蘇揚州。帝:隋煬帝楊廣。

崑崙一派流:指黃河,舊說黃河發源於崑崙山,“先劈”即謂將黃河鑿渠分引。

百二:指煬帝的禁衛兵驍勇。象闕:亦稱象魏。古時宮廷門外有二臺,上作樓觀,兩觀對峙,中間闕然爲道,乃懸掛法令之處。

“三千宮女”句:《隋書·煬帝紀》:“庚申,遣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往江南採木造龍舟、鳳帽、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

旗:一作旌。

四海義師:指天下反隋的義軍。歸:歸附。有道:指唐朝。

迷樓:(煬)帝顧左右曰:“雖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還似:一作何異。景陽樓:即景陽殿,南朝陳後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胖。殿下有井,名胭脂井。隋兵攻破金陵,後主與寵妃張麗華投此井,未死,爲隋兵所執。後世稱之爲辱井。

【翻譯】

鮮花盛開時煬帝東遊揚州,先將崑崙山劈開讓黃河分流。御林軍辭別宮廷跟皇帝走,三千宮女一起上了龍舟。鼓聲驚天震動了星雲,旌旗閃動始見浪中日月影。天下義軍反隋歸附唐朝,煬帝迷樓恰似景陽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隋煬帝楊廣東遊廣陵的盛況,憑弔古蹟,婉轉勸諷,抒發感慨。

首聯寫隋煬帝東遊前的準備。聞說揚州花盛,便想前去觀賞,這是人之常情。起句氣勢和緩;語不驚人。但緊一句便頓起波瀾,楊廣爲了去廣陵看花,竟鑿渠引流、大興水土。爲逞一己的私慾,竟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崑崙一派流”,一語中的,揭示本質。頷聯寫楊廣離宮時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這個場面如何壯觀,氣勢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從隨行的隊伍着筆,運用的是反襯手法。禁兵二百,前護後擁,宮女三千,尾隨其後。皇帝的赫赫聲威,於此表現無遺。頸聯寫沿途的喧鬧情景。鼓聲震天,凝固流雲,驚動星辰,旌旗招展,覆蓋着水面,彷彿波浪起伏,旗開之處,可見水底日月沉浮。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進一層。前三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依次寫來,極言隋朝昏君的豪奢無度。

尾聯總束前文,避實就虛,刪繁就簡,寫出隋朝的結局,點明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這個結局,是歷史的結局,又是隋煬帝荒淫無度的結局。陳後主驕奢荒淫而築景陽城,終爲隋朝所滅;隋君沉醉酒色而建迷樓,終爲李唐所代。歷史發展遵循着固有的軌跡。詩人以隋比陳,言唐軍爲有道之師。可是,當初隋滅陳之際,隋軍也是有道之軍,這種借古諷勸晚唐之意寓於不言之中。

這首詩筆力矯健,氣勢雄偉,場面宏大,感受沉重,體現了一種陽剛之美。頷聯和頸聯,用詞與對仗,都極爲工整圓穩,體現了詩人“整密”的藝術風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