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賣花聲》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詩歌了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還苦於找不到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鑑賞《賣花聲》,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歌鑑賞《賣花聲》

詞的上闋,“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是從屈原的《楚辭·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轉化而來。短短兩句呈現的是一幅簫疏的景象:洞庭湖,秋水與長天一色,茫茫無際;秋風裏,萬木凋零,樹葉在君山之上紛紛飄落。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又名洞庭山,相傳虞舜之妃湘君曾遊此,故名。作者立於岳陽樓上鳥瞰君山歷歷在目,但未必能看到片片落葉,這很可能是作者當時正處於失意中的一種感覺,他把自己的處境與落葉聯想到一起。如是,這景語也就是情語了。

“十分斟酒斂芳顏”,這時作者已從樓前轉到了室內。一位歌女正滿滿地斟上一杯酒,收斂起笑容,打算爲客人唱一曲送別的名曲《陽關三疊》。但是作者沒有同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別西出陽關的元二,而是即將南下的遷客,不唱也罷。這看是一句表面話,但其中卻飽含着作者的無奈、辛酸和悲痛。

詞的下闋,“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這是酒後作者帶着幾分醉意再次來到樓前,他扶着高樓上的.欄杆,放眼遠眺,只見淡遠的天空,白雲在悠閒地飄動。作者的思緒隨着這飄動的白雲不由猛然驚起:“何人此路得生還?”古時嶺南一帶素稱蠻荒絕域,成了歷代貶官的流放之地。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貶海南時曾有詩:“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這時的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輩文人的命運,也想到了自己的命運,這才發出瞭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嘆。詞的末兩句,“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這是從白居易的《題岳陽樓》詩:“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的化用。長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作者因回首夕陽而念及家國,這既有難言的憤懣,也有無限的眷戀。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這首詞在內容層次上有很大的跳躍,但結構安排自然得體,了無痕跡。全詞起伏跌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內心複雜的感情,深沉真切,動人心魄。這是一首格調很高、有較強感染力的好詞。

此詞作於元豐六年(1083)作者被貶往郴州,途經岳陽樓時。詞中道出了謫貶失意的心情,是題詠岳陽樓的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詞沈鬱悲壯,扣人心絃。

上片起首二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時的悲涼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意。第三句詞筆轉向樓內。此時詞人正樓內飲宴,因爲他的身份是謫降官,又將離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氣氛顯得沉悶。“十分斟酒斂芳顏”,說明歌妓給他斟上了滿滿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臉上沒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滿,也說明滿杯敬意。“斂芳顏”,即斂眉、斂容。寫女子之動情,可謂極宛極真,深得其妙。

四、五兩句,悽愴之情,溢於言外;百端愁緒,紛至沓來。《陽關曲》本是唐代王維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入樂府時名《渭城曲》,又名《陽關曲》,送別時歌唱。其辭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淨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寫情景,與此刻岳陽樓上的餞別有某些相似之處。聯繫作者的身世來看,他因寫了一些所謂反戰的“謗詩”,被從與西夏作戰的前線撤了下來;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陽關,反而南遷郴州。這兩句熔自我解嘲與譏諷當局於一爐,正話反說,語直意婉,抒發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過片承“酒”而來,將視界再度收回樓前,寫詞人帶着醉意憑欄獨立。仰望天空,只見天淡雲閒;回首長安,又覺情牽意縈。濃烈的抒情中插入這筆寫景,使感情更爲頓宕,深得迴旋紆迴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極工。不言醉臉、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飾代人,是一個非常形象的修辭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們的想象,更易產生美感。從結構來講,“醉袖”也與前面的“十分斟酒”緊相呼應,針線亦甚綿密。“天淡雲閒”四字以淡語、閒語間之,使全詞做到了有張有弛,疾徐有致。由於感情上如此一鬆,下面一句突然揚起,便能激動人心。“何人此路得生還”,完全是口語,但卻比人工鍛鍊的語言更富有表現力。它概括了古往今來多少遷客的命運,也傾吐了詞人壓胸底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和深刻的現實性,負載着無盡的悲哀與痛楚。

結尾兩句筆鋒一轉,又揭示內心深處的矛盾。這裏的結句用的是宋人獨創的脫胎換骨法。費袞《樑溪漫志》卷七曾評論說:“白樂天《題岳陽樓》詩云:”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芸叟用此換骨也。“所謂換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換之“(釋惠洪《天廚禁臠》)。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詞人對故鄉的眷戀,對遭貶的怨憤,對君王的期待,和盤托出,意蘊深厚。

這首詞,寫得層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摯含蓄,悲壯淒涼,將作者對無端遭貶謫的遷愁謫恨寫得淋漓盡致,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賣花聲

張舜民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賣花聲 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 ,

戰火曾燒赤壁山 ,

將軍空老玉門關 。

傷心秦漢 ,

生民塗炭 ,

讀書人一聲長嘆 !

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賣花聲·雨花臺》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賣花聲(兩首)

其一

曉鏡雲鬢殘,慵整羅衫。風欺芰荷舞翩躚。校門一入深如海,老了芳顏。

嬌眼睡猶酣,倦倚窗簾。雲自無心水自閒。楚腰只爲高考細,誤了嬋娟。

其二

尋章摘句豈堪羨,鏡中衰鬢已先斑,壯心空老舊書案。

成也高三,敗也高三,教書人一聲長嘆。

賣花聲

瘦鸞

袖薄那禁寒。羞與郎言。早拼賣卻硯池田。辛苦天寒蘿屋底,又遇荒年。

繡帖未完成。針線拋殘。嬌兒啼飯心太酸。一盞瓦燈籬落外,廢盡秋眠。

此詞描寫了詞人在飢寒交迫中的無奈與辛酸,愁苦中卻盡顯溫存,實爲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