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詩歌作文彙總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歌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詩歌作文彙總6篇

詩歌作文 篇1

朝陽初映,手揮經典詩書,或書聲朗朗,或冥想默誦。夕陽西下,枕着濃濃墨香,或細細回味,或心意滿足。

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歲月,株弱不禁鳳的小樹苗,歷經動盪,忍受蹂躪,被輕視,被打壓,被踐踏,卻倔強地擡着頭,默默地成長。它在戰火的洗禮下,卻愈發地繁茂,抽出技條吐出嫩芽,發起義不容辭的抗戰!生活日新月異,它的腳步也不曾停下。詩人們爲它注入了新的血液,去歌頌人間的愛與美好。 它, 是中華的靈魂!是文化的精髓!是富有魅力和生命的詩歌啊!

一眼就在琳琅滿目的書架上看到了你《中華經典誦讀》。妙趣橫生的封面,撲鼻而來的墨香,還有那些由活潑靈動的漢字組合而成的詩詞歌賦,一 下 就抓住了我的“胃口”。我打小迷戀詩歌,每一篇雋永婉約的散文,意韻優美的佳句,發人深省的詩文,經典傳誦的名篇的背後都有着一些鮮爲人知的歷史,着實耐人尋味。

南唐後主李煜的命運經歷了兩個時段的變故。原本高高在上的一代君主,生活窮奢極欲,不料卻淪作了宋國的階下因,終日鬱鬱寡歡,命運被他人掌控,他感受亡國之痛後,滿腔的悲憤與孤獨無人傾訴,無奈下灑灑脫脫地寫下段膾炙 人口的絕句, 卻終究難逃一個“死”字。他的詩意境深遠,含而不露,哀而不傷,極富藝術感染力,被後人廣爲傳誦,只可惜落了個如此悲慘的下場。若是他不求偏安方,而是廣開言路,發展經濟,改革內政,豈不能有所成就,又怎會死在宋太宗的手上?這樣慘痛的教訓,難道不引人深思嗎?

陶淵明所追求的是那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無拘無束,我卻對此不以爲然。古人云:“知足者常樂。 ”我想說:“不知足者常樂。”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光明,如果只是安於現狀,不有所追求,豈不如同常人般被埋沒在人山人海中渾噩度日,虛度此生嗎?少年本當胸懷“凌雲志”,不甘平庸,穩紮穩打地建好“地基”。 只有在不懈的追求極致和理想,“精雕細琢”之後,才能在社會的角逐中脫穎而出,讓全世界都爲你喝彩! 詩歌,讓心靈受到洗禮;詩歌,讓靈魂得到滌盪;詩歌,讓情感得以昇華;詩歌,讓智慧得以延伸……

詩歌作文 篇2

還在回味着初秋的愜意,貪享着中秋的碩果,

不覺已到深秋。

就那麼輕輕的,才一個轉身,就已滿樹葉落,

敲打我的敏感的心靈。

從踩在落葉上,發出的“吱吱嘎嘎”的聲音裏,

窺視這個蕭瑟的季節,頓感很冷。

但還有幾片黃葉,仍倔強的停留在幹去的枝頭,

瑟瑟的搖曳着它們已單薄的夢想。

溫順,從此後變爲一種奢侈,

斑斕的.色彩,也有悲壯變爲淒冷。

涼如水的寒意,由指尖隨着血脈直抵胸口,

吞噬着身體裏全部的暖。

美女們不得已,把衣領豎起,

用僅有的薄衣裹嚴,漸顯幹皺的皮膚。

脣卻如何藏起,只得任由深秋的風,把它吹到乾癟,

舌遊過,一遍又一遍,最後勾勒出了一道暗紅的脣線來。

詩歌作文 篇3

我總想像詩人一樣,讚頌那美麗的河。

河,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像涓涓的小溪那樣寧靜,也不像波濤洶涌的大海那樣澎湃。河,在我的心中,只適合在詩歌中讚頌!

“美麗的梭羅喝,我爲你歌唱……”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就連音樂家都那麼喜愛河,可我偏不愛那河,我只愛詩歌中的河。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寄託了詩人無邊的遐想,無邊的嚮往。它像沒有加糖的咖啡,並不是人人都懂得品嚐,它寄託的是詩人對淡泊的追求,寄託的是世俗對美好的嚮往……

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瘋狂。而詩歌中的河,也訴說着詩人的平生與夢。

詩歌中的河,泛起了一層層的漣漪,也激起了詩人一生的文學夢。蕩起了一片片浪花,也響起了詩人對寧靜的吶喊。

我只愛詩歌中的河,像文弱書生那樣,書寫着它淡泊的一生。我只愛詩歌中的河,沒有像如今的繁華鬧水。它也不會任人玩耍,只會靜靜地,任由詩人用筆尖帶動它的脈絡,流向未知的樂土……

在詩聖杜甫的《閬水歌》裏,我時時能領略到 “ 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 的畫境。我就把自己的靈魂寄居在那些奇奧的漢字中心,在詩歌的河流中心漫無邊際地夢幻和漂泊。它有着濃濃的墨味,悄悄地帶着一種獨特的文學氣味,出現在我的夢中……

人的生命就像河流,永遠在路上走着,無法停頓。靈魂在很多時候需要溼度,需要用故土和家鄉的水來滋養,需要詩歌來提升。即使詩歌中的河裏沒有色彩,沒有射影,沒有掌聲,也沒有鮮花。它也會懂得靜靜地流淌而不會孤芳自賞。

我總想像詩人一樣,讚頌那美麗的河。

無論是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李白的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不管是李商隱的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還是著名《詩經》裏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都像遙遠的星光,只能凝望。即使已經相隔了很多年,我們仍可用文字和古人對望,任由思想像流星一樣耀眼飛翔,只是分開收藏,我等候的願望,遙不可及的夢想……

我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不懂如何寫好一首詩,但我只想很單純地讚頌河,那條詩歌中的河!

是你,帶我走向遠方。

是你,畫出美麗的弧線。

是你,詩歌中的河。

讓我黯淡迷惘……

詩歌作文 篇4

當第一次看見桃花樹下的你,

我便知道,你是我的劫。

感情懵懂的我,

尚不知道這是怎樣的感覺,

總感覺心裏癢癢的,

不由得想見你,跟你說話,

喜歡你英姿颯爽的笑,

當看見你笑的一剎那,

整個世界就都是你的影子,

別的再也入不了耳了。

再然後,你離去時,

我不能說讓你不走,

只能晚上偷偷在被子裏哭。

不想讓你走。

在等待中,從剛開始的安慰自己,

到最後的離家出走,

我只知道我好想你,

想站在你面前說:

以前的笨丫頭已經長大了。

可是,當我找到你時,

你的身邊已經不需要我了,

你比以前更俊美了,

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再也不能一回頭就看見你了,

我軟磨硬泡的要留在你身邊,

每天安靜的生活着,

感受着你身邊的一切,

想把你的影子留在心底,

在你身邊呆了很短時間,

在別人卻看來很長時間,

3年,我任由自己任性了這麼長時間,

現在該離開了,

有時候愛情求而不得是最美好的,

盡然得到就要好好珍惜,

我想帶着這份美好走,

也許很多年後,我們還能見面,

到時候,也許我們會找到彼此的幸福。

詩歌作文 篇5

對於傳統的詩歌美學而言,它的原則性比較強調社會學與美學的一致,相較於當代詩歌的美學價值研究而言,我認爲二者強調的是不同的。從表面上是一種美學原則的分歧,實質上是人的價值標準的分歧。這就是原何老一輩詩歌評論家對當代80後歌作者的作品一味吹毛求疵的根由。在傳統的詩歌理論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讚揚,而詩人的“自我表現”則被視爲離經叛道。董喜陽在《夜雨迷離的時光(組詩)》中分別用“迷茫”、“彷徨”、“迷惑”、“思考”、“春天”作爲小標題,詩中說“我是太陽下一棵流浪的樹”“讓我一個人去品嚐遙無人煙的荒涼”。這可以說是董喜陽的個人精神價值的體現,我用我羞澀的社會學理論的角度來看,社會的價值是離不開個人的精神價值的。在當今這個社會,人的地位不斷提高,權力不斷復甦,在他的詩歌中所謂的個人的情感、個人的悲歡、個人的心靈世界便自然會提高其存在的價值。傳統的詩歌美學是存在其缺陷的,董喜陽在詩中試圖去尋找新的美學天地。這個新天地要靠在當今社會中提高社會地位的人的心靈是否覺醒,精神生活是否豐富來作爲標準去衡量它的意義。社會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影響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決定某些意識和感情,但是它不能代替,二者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規律。筆者這裏想到董喜陽的詩觀(詩歌應該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這裏允許我取斷句。)藝術探求的人的情感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所謂的詩歌多元化應該是不同價值標準的美學多元化。政治的實用價值和感情在一定領域是存在其非實用性的。正如一棵樹在植物學家和詩人的眼中價值是不一樣的。因此我想董喜陽是一個真正懂得詩歌的人。

所以建議大家多去讀讀他的詩歌。

建議大家去讀就一定要有他的詩歌的可讀性作爲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是可讀的,什麼樣的詩歌缺乏可讀性,它的界限在哪裏呢?在詩人董喜陽的詩作《在異鄉,巧遇李太白》裏,“都市鋥明瓦亮的街道旁,夕陽獨醉”“黃昏,老太龍鍾,一些動詞在喉嚨集結”他在語義上製造了含混的效果。這讓我想起克利恩斯·布魯克斯在闡述它的詩學理論時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詩的語言就是悖論的語言”。也就是說,詩的語言在本質上是含混和反諷的,所謂的張力只有通過語言的推敲和摩擦才得以實現。我認爲一個有創造力的詩人如果做不到在他的寫作中使用過去被判定爲沒有詩意的詞彙,那麼,他的寫作多多少少應該看做是不成功的。而董喜陽則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驚的詩意的詩人。

今天,正握着筆的詩人是光榮的、沉重的——後代人和未來的新藝術在多高的一層波浪中涌現,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今天無數個像董喜陽一樣的詩人的努力,取決於爲他們建築起一層多高的階石。也爲自己在藝術世界中找到並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走下去!前方什麼也沒有,甚至沒有腳印沒有道路。每一支筆和每一個夜晚,都不會是徒勞無意的。

詩歌作文 篇6

我從小就喜歡讀詩。

幼兒時,在幾個長輩旁邊,我用那稚嫩的童音一遍一遍地讀着會讀而不理解的古詩。在她們的誇讚聲中,我享受着讀詩的樂趣。

小學,我對詩的癡迷更進一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們在老師的領讀下一遍又一遍地讀着李白的《靜夜思》,我奇怪,這短短二十個字爲什麼佔了課本的整整一頁?當老師對分析這首詩後,我才深深知道李白那種像明月一般透明的思鄉情感,是一頁紙遠遠承載不了的。此後,我對詩更癡迷了,每讀懂一首詩,讀懂一個詩人的情懷時我就像探險家找到寶藏時一樣興奮。

現在,詩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到晚上,我做完作業後,我家便成爲詩的殿堂。你看,一位美麗的婦女正拿着書深情地朗誦着詩歌;你看,一位帥氣的先生正對着窗外流利地背誦那古樸的詩詞;還有一個活潑的孩子,他正在品味詩中傳達的情感,臉上顯得很陶醉。沒錯,這就是我家。三人齊聲朗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媽媽說:“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躺在病榻上不爲自己的病體擔憂,卻想着爲國家戍守邊疆,多麼可敬啊。”爸爸說:“做夢都是騎上戰馬馳騁邊疆的情景,風雨飄搖中的宋代有這樣忠貞的人是多麼可貴。”一首詩歌,那麼短的字數,卻包含了一個時代,包含了一個民族的心聲。還有什麼比詩歌更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產生這種巨大的震撼力呢?

早上,爸爸洗臉刷牙,媽媽鍋臺邊忙早餐,我整理書包,在晨起這緊張的交響樂中,我們不忘搶背一遍昨晚上品過的詩歌。詩歌,是我家三口的溫馨劑,是我心靈的熱雞湯。

我愛詩,愛詩人的情懷,愛詩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