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散文隨筆

導語:中秋節帶給大家怎麼樣的體驗呢?下面是小編爲你精心整理的中秋節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中秋節散文隨筆

中秋節散文隨筆篇一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爲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爲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啓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節散文隨筆篇二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爲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纔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爲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散文隨筆篇三

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爲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閒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着,遙望着,不可忘懷,終不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癡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着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傾盡的年華。

月正圓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任憑寒氣充斥着。今夜,此時,多少位古代騷人爲之傾倒,望月興嘆,狂歌痛飲,留下了千古絕句,然而,這不正是傾訴的好時機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

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這是第一個被這唯美的夜景馴服的人,而後子鍵,太白,東坡等等都爲之相繼傾倒。或痛哭,或惆悵,或狂放,總之,這夜,註定是詩人們的夜,月,亦是詩人們的月,這一夜,屬於他們。

中秋的月,更爲清晰,更爲純潔,然而,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樣,但總會平添那一絲絲的哀怨,這一天代表着團圓,遠在他鄉的自己於遠在天邊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團圓,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半圓時的月給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給人什麼呢?不過是一陣涼意,一陣傷感,一陣心酸罷了。

中秋的月永遠都是那麼的不同尋常,有人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也只有在那種遠離塵世的角落裏,才能感到清淨,真正回到了自然。千年前奔月的嫦娥,想來應是無憾無怨,應爲每一個人都會和嫦娥交談,用心,用詩詞。她,嫦娥,永不寂寞!中秋也是她一個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