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目標

明確而恰當的教學目標應該建立在對“課程目標、教材價值、學生實際”的研究與把握上。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目標,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1】

閱讀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須,當然也是中學生的必須,他不僅關乎學生的成績,升學,也對人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起着不容忽視的影響。閱讀人人都會,但怎麼讀,讀什麼,最終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結果,卻也大有學問,需仔細斟酌。

國家頒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學生語文閱讀的目標: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在中學生的閱讀中,要達到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文章的題材分很多,不同文章的閱讀目標也就會相應不同,就三維目標而言,也可以細化。

1. 知識與技能

對於閱讀教學,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程標準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在這一層面要求瞭解魯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時代背景。

小說《祝福》要求瞭解小說寫作的背景,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以及語言特點。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要求準確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與意義,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戲劇《雷雨》要求瞭解戲劇基本常識,初步學會鑑賞現代話劇。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要求掌握新聞的特點。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要求掌握重點字音、字形、詞義,瞭解動物遊戲的有關知識,並能查找有關資料,瞭解更多自然之謎。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要求整體把握全文,能說出馬克思爲歷史科學、爲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要求瞭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要求瞭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創作特色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要求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古文《荊軻刺秦王》要求準確把握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能準確翻譯有關文句和片段,疏通文章脈絡,瞭解學習重點。

2.過程與方法

是指應十分的重視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發現、總結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要求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小說《祝福》引導學生掌握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倒敘手法的作用。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要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味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戲劇《雷雨》要求學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發興趣,體會戲劇藝術的魅力,並能通過沖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引導理清文章結構,培養篩選信息,概括敘述的能力;

學習文中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鑑賞文章語言。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通過字句的分析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語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引導學生在人物言行中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學生對人性的認知;學習文中的語言特色。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引導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訓練誦詩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特點。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語

古文《荊軻刺秦王》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描寫,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中我們要以情激情,以心換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對漢語漢字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有機的滲透人文教育和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瞭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牢記“三·一八”慘案的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小說《祝福》讓學生明白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把握詞的感情脈絡,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樹立以天下爲己任的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戲劇《雷雨》體會戲劇衝突中所表現的人性的假醜惡和真善美,認識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從而人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要培養熱愛動物的感情,培養勤於探索的科學精神,領悟豐富的人文內涵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學習馬克思堅定、無私地爲人類解放而鬥爭的崇高精神。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瞭解老漁夫桑地亞哥的硬漢形象,學習他堅強的意志和永遠摧不垮的精神。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體味詩人獨特的人生際遇;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

古文《荊軻刺秦王》學習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正確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爲。

明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方向,它會指引學生更便捷更深入的閱讀。

關於閱讀教學目標的定位【2】

人做事一般都有目的,心中應該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其實並不盡然,一位教師在教學《小露珠》(蘇教版第五冊)時,精心準備了青蛙、蝴蝶、蟋蟀、蜜蜂等許多動物的頭飾,還編制了許多可以戴在頭上的花環。課堂上,她讓學生戴上這些頭飾,與扮演小露珠的學生一起表演。學生們手拉手,蹦蹦跳跳,嘻嘻哈哈,只圖着開心,連相互之間的問好都忘得一乾二淨,老師急得在一旁一個勁地提醒。熱熱鬧鬧的教學活動,究竟想幹什麼?究竟能達到什麼?讓人摸不着頭腦,甚至連執教老師自己都說不清楚。教師缺乏明確的目標意識,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必然難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要準確地定位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做到“明確”。如果說教學內容決定“教什麼、學什麼”,那麼教學目標則規定“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水平”。僅僅知道教學內容,而不清楚教學目標,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小露珠》一課中要求學生閱讀兩個例句,“小露珠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 “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來越輕了。”並用“越來越……”造句。對於這一項“用詞造句”的教學目標,到底要教到什麼程度、學生要學到什麼水平?並不是每個語文教師都能心中有數的。比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讀完兩個例句後,就問學生:“越來越……”這個詞語表示什麼?當學生知道“越來越……”表示“事物的變化”之後,就讓學生口頭造句:“外面的雨越來越大了。”“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了。”……教師很滿意。這樣的教學達到既定的目標了嗎?顯然,學生的口頭造句是原有水平的重複再現,並沒有提高到新的水平。因爲教師並不明確用“越來越……”造句的實際教學目標。仔細研究一下教學內容,就會發現兩個例句中所含的“越來越”是有區別的:“小露珠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這裏的“越來越”是指同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發生了變化;“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來越輕了。”這裏的“越來越”是指一個事物發生變化了,另一個事物也會跟着發生變化。所以,簡單地讓學生運用“越來越”說一句話,僅僅滿足於“外面的雨越來越大了”這樣簡單的句子,就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的發展,必須進行有層次、有坡度的有效訓練。如:請一位學生站起來讀一段話,讓其他學生聽他每次讀有什麼不同。學生就會發現這位同學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更流利、更有感情、聲音更響亮、更自信……這時候,再讓學生運用“越來越”說話,學生就能將這些變化用“越來越”這個句式串聯起來:“這位同學的朗讀越來越流利,越來越有感情,越來越有自信了。”……內容豐富了,語言也豐富了。進而讓學生髮現自己身上的變化,學生會說自己練習書法的時間越來越長,字就寫得越來越漂亮;自己學習越來越用功,成績也就越來越好……“越來越”就不再是書上的詞彙與句式了,而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生活工具。這纔是真正的訓練,纔是真正的發展。而流於膚淺,或者流於“走過”的教學,永遠是在低水平上的簡單重複,又怎麼稱得上是“有效”呢?而決定是否有效的關鍵,是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否明確而恰當。

明確而恰當的教學目標應該建立在對“課程目標、教材價值、學生實際”的研究與把握上。課程目標從語文學科的角度規定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質量要求,分爲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並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維度及“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將課程目標體系化、具體化。這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長遠的方向性目標,也我們制訂具體課文教學目標的憑藉與依據。當然,語文課程總目標與階段目標中的關鍵概念的內涵、外延,需要我們作深入的研究和具體化,使之成爲可以把握與測評的教學目標。

教材價值從實質上規限了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研透教材”意味着我們要發現教材課文的閱讀價值,即課文的思想內容對讀者產生的精神影響、價值引導等,體現教材的人文性;意味着我們更要發現教材課文的教學價值,即課文的言語表達形式與藝術對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習得言語規律、發展語文能力、獲得言語智慧等方面的獨特功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由此,我們必須具備相關的學科知識,並從思想內容、言語形式、學習方法等多個視角去開掘教材課文的教學價值。教學目標必須切合並體現一篇課文實質上的教學價值,沒有教學價值的教學目標就沒有意義,就會偏失方向。建立在教材閱讀價值與教學價值基礎上的教學目標,就是一種“價值宣言”!一篇課文可以教的內容很多,可以作爲教學目標的項目也很多,對教材教學價值的發掘與提煉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逐步明確與定位的過程。

學生實際對定位教學目標具有現實意義,教學目標應該基於學生已有的水平,設置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其間的“距離”便是學生髮展的空間,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目標過高,則造成教學中的“越位”,強人所難;教學目標過低,則造成教學中的“滯後”,低水平重複。所以,我們主張“學生已經會的,不需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必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能教”。一切教學目標的定位,最終都要歸結到學生的實際水平與發展需要上來。由此,研究學生,瞭解學生,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必不可缺的工作。“瞭解學生”意味着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已知與未知,發現學生髮展的可能性,從而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發展的空間。把準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學習需要,課就能上到學生的心裏去;還意味着我們要在課堂上對學生察言觀色,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揣測學生的心理,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逐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抑或調整教學的目標。但事實是,我們對學生知之不多,瞭解甚少。許多教學目標都是教師一相情願、閉門造車的結果,學生不清楚一堂課的學習目標,不知道教師到底要他們達到什麼,自然學無目標、學無動力。

要準確地定位教學目標,還應該做到“集中”。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因而教學目標的相對集中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貪多求全,樣樣都要實現,其結果就是蜻蜓點水,樣樣都沒有達成。如一位教師教學《憶江南》、《漁歌子》兩首詞,制定了下列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註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情意目標:1.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3.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且不論這7個教學目標在表述上是否科學和恰當,僅在短短的兩節課80分鐘內,是否就能夠達成?就“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這一個教學目標而言,要達到“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不是幾十分鐘所能奏效的。何況,7個教學目標,平均1個目標只有10多分鐘的教學時間。事實上,新課程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理論參照,而不能直接作爲我們制定一堂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需要我們根據具體的教材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加以整合、提煉而明確的。簡單套用“三維目標”,必然使教學目標模糊,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也難以有效達成。

教學目標集中一些,教學過程就可以充分一些,學生學得就可以相對透徹一些。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一個兩個就可以了。教學集中在一兩個核心目標,花時間,花力氣,通過組織紮實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它。核心的教學目標完成了,那麼其它的附屬目標會在實現這個核心目標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實現。毛澤東主席說得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打仗要打殲滅仗,要集中力量把敵人徹底消滅,語文教學也應該如此。

上述《憶江南》、《漁歌子》兩首詞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相對集中在這樣三點:1.藉助文中注音和錄音朗讀,體會詞的節奏特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熟練背誦《憶江南》;2.在教師指導下,參考文中註釋、插圖以及課外補充資料,正確理解詞的大概意思;3.在教師指導下,憑藉詞中描寫的景物,想象美好的畫面,進而初步體會詞的意境。這樣的教學目標,既看得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行爲目標,又看得到學生在課堂學習後的發展目標,可以把握與檢測,也可以組織實施,真正讓學生有所得。我們倡導的“一課一得”,就是強調每一堂語文課都應該有明確而集中的教學目標,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得有所獲有所長進。所謂的“有效”,就是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有可以感受到的進步或發展。如果教學目標彌散,學生無法確定自己究竟有沒有長進,無法確定自己長進多少,那麼,教學就失去了激勵性,也失去了有效性。所以,在研製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明確而集中,並要用足夠的教學時間、設計足夠的教學活動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如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才真正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