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個子一米八的散文閱讀

你愛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嗎?你愛郭靜黃蓉令狐沖嗎?我想,你一定和筆者一樣,愛不釋手吧!筆者是因爲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才喜歡金庸先生的,我認爲,在武俠小說方面,沒有人能和金庸大師相媲美。可是,最近,筆者發現,金庸先生不夠高興,因爲,他以其所寫《此間的少年》一書侵犯自己的著作權及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爲爲由,正式向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起訴了暢銷書作家江南等四名被告。

武大郎個子一米八的散文閱讀

據網絡講,金庸迷罵江南小子不懂規矩亂抄襲,江南粉自然會回敬金庸倚老賣老太小氣,究竟孰是孰非,我們旁觀者難以說清。筆者在這裏只是想談談自己對“同人作品”的一些聯想。

何爲同人作品?內行人的解釋是:

同人作品一般是指原著愛好者藉助暢銷書、電影、遊戲等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世界觀等,對作品的故事情節、作品類型、作品風格等進行一定的創新,從而創造出新的作品。 《此間的少年》一文把背景放到宋代,寫的是一羣大學生的生活,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大聚會在此書中。按着前面的定義,應該算作同人作品了吧?

筆者以爲,這部書暢銷之所以暢銷,有其文筆好的一面,更有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一面,或許大家和我一樣,是因爲這些形象才反覆閱讀此小說吧?

同人作品不是現在纔有,大家都知道的我國著名的長篇小說《金瓶梅》吧?我在讀大學時老師講這部作品時,座無缺席,老師說,我國唯一一部原版作品藏在北京博物館裏。老師講得也是汗流浹背的。這部小說裏面的潘金蓮西門慶武松武大郎等,都是水滸傳裏的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賦予他們新的形象特徵,使得他們很受歡迎,至今仍印象深刻。

說到武大郎,筆者又想到曾經看到的一個資訊,說到考古家們發現了武大郎的墳墓,經考證發現,武大郎原來是一米八的大個兒。可是爲什麼作家要把他塑造成小矮個兒呢?情節的需要,主題的需要。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所選形象一般都是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的`,允許作家根據創作需要,進行加工潤色。從廣義上將,這也算作一種同人作品,只是創作手法有別而已。

同類型的創作手法還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大家都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活的年代,相距一千多年,只是其中一個死後,埋葬時挖的坑正好挖到了另一個人的墳墓裏。於是,這樣蹊蹺的事,就被作家挖掘出千古流傳的好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一部好戲,感染了多少代多少人?一曲《 化蝶》讓多少人成名,又讓多少人爲之流淚?記得我的一個閨蜜整天練習《梁祝》參加小提琴比賽,拿了一等獎後,竟然得了相思病死了。埋了以後又在墳墓裏活了,因爲發現得晚了,最終還是憋死在棺材裏,人們給她起個一個綽號,叫半化蝶。

同人作品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爲了達到個人目的而創作的作品。衆所周知的就是,陳世美這個人物形象。《鍘美案》中的陳世美是一個小人的形象,他苦讀十年,進京趕考,中第後做了駙馬爺。他的妻子在家裏伺候公婆,撫養一雙兒女。老人去世後,她帶領兩個孩子進京尋找丈夫。丈夫不認妻子,就派韓琪追到廟裏殺之。韓琪被秦香蓮的述說感動,自殺放了秦香蓮。後來,包拯知道了,把陳世美鍘了。這齣戲在很多地方上映後,被觀衆鬧場,他們爲陳世美申冤叫屈。爲什麼?據說,陳世美確有其人,歷史上,他是一個爲官清廉的好人。後來,得罪了一個姓程的人,該人爲了達到報復的目的,編出了這樣一齣戲。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不得而知,就這些傳說來講,這齣戲如果是真有其人,又是好人因報復而變成了壞人,那麼,就屬於筆者說得這一類型的同人作品了。人物是真實的,只是作家筆下,作家的創作目的而使人物形象同生活中的原型大相徑庭了。

綜上所述,生活中的真實人物被寫進作品中了,或者某作品中的人物又到了另一個作品中了,都屬於同人創作。同人作品有的時候,會起到新人形象創作而起不到的效果,因爲他們更爲人們所熟悉,更爲大家所喜歡。問題的關鍵是,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侵權,我們不得而知,我們不是法律,最終結果還得法律界定。相信這件事之後,同人作品該怎麼算,可能會有一個啓發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