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行雨中參禪散文

一、坐在纜車裏像坐在混混沌沌的夢裏

北太行雨中參禪散文

“我們坐在這纜車裏,就像坐在混混沌沌的夢裏。”我說。

說這話的時候,我和其他七個人正坐在一個密閉的纜車裏。

纜車四面是透明茶色玻璃,如果是空氣清新,應該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周圍的景色,而今,濃郁的雲霧將纜車混混沌沌地包裹,纜車外面的一切景象都沉入篤篤實實的夢境裏。

纜車裏也有霧氣,剛開始的時候,我用手擦擦玻璃上的霧氣,還能偶爾看見外面一些模模糊糊的景象,越往高處走,霧氣越重,漸漸地,玻璃外的一切,都被徹底屏蔽,我們只能互相看見同坐一個纜車裏的人。

此時的纜車,正在北太行山川壺關峽谷上面的山巒之間迤邐前行。據說,從八泉峽起點算起,這條纜車線路程長有六公里多,而且,有彎道,要繞過三個山頭。

坐纜車,就是爲的居高臨下,盡覽北太行山脈山巒的蜿蜒連綿,山勢的起伏嵯峨,山谷的溝壑縱橫,山色的繁複繽紛,將北太行山川峯巒疊嶂的雄偉壯觀盡收眼底。現在又正是晚秋,倘若是晴天,坐在纜車裏,更可以盡情俯瞰滿山五彩斑斕的秋色。

花一百多塊錢,坐纜車,就是圖的飽這個眼福。但是,倒黴的是,我們恰就碰上了陰雨天,濃郁陰沉的雲霧黑屏了我們的眼福。

要說不掃興,那是說瞎話。

二、坐在觀光車裏像坐在仙境裏

“呀,你看,那山頂,好像仙境!”

“你看,半山腰,五彩畫一樣,真是美極了!”

一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嘖嘖讚歎。

車是景區專用的觀光車,四面敞透,上有頂棚。天還下着雨,遊客坐在裏面,既可以免去淋漓之苦,又可以一覽無餘,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這是北太行壺關峽谷遊的第二天上午,雨下得淅瀝嘩啦,比昨天還大些。我們遊的是紅豆峽。天雨路滑,我們選擇了坐觀光車,從山下坐到山頂最高處的駱駝峯,然後再坐觀光車原路返回。

坐在觀光車上,看山頂,雲霧繚繞。

雲霧濃郁處,高聳的山峯就成了“雲深不知處”的隱士;雲霧稀薄處,兀立的山巔似乎“猶抱琵琶半遮面”。雲霧繚繞之下,山頂若隱若現,似真似幻。

一座座壁立的山峯,巍峨挺立,器宇軒昂,岩石嵯峨,筋骨裸露,棱角分明,陽剛十足,是一座座偉丈夫。

而繚繞在山頂的雲霧,或緇衣褐衫,或白紗素裙,或展氅旋舞,或長袂飄飛,或聚或散,或分或疊,或卷或舒,皆柳腰輕盈,曼舞婀娜,迴環曲折,依偎着一座座山峯,繾綣纏綿,是無數嫵媚多情的少女。

雲霧與山,一陰柔,一陽剛,在衆遊客許多雙眼睛的仰望和注視裏,毫無顧忌,深情擁抱,激情接吻,演繹着神話世界裏驚世駭俗的戀愛。

那座駱駝峯,有時候,雲裏來霧裏去,見首不見尾;有時候,全身畢現,騰雲駕霧,悠然遊走。其實,這只是視錯覺而已。不是它在走,是我們所坐的觀光車,沿着曲折的山路,在迤邐而行。坐在車上的我們,看靜態的它,反倒成了會遊走的龐然大物。

坐在觀光車上,看半山腰,蓊蓊鬱鬱的樹木,色彩斑斕繽紛。

綠的,鬆、杉、楊、柳等雜樹,有的綠得濃郁,有的綠得淺淡。紅的,黃櫨、櫸樹、南天竹等雜樹,有的似火焰燃燒,有的似胭脂飛暈,有的似略施淡粉。黃的,銀杏、黃檗、梧桐、槭樹等雜樹,有的金黃一片片,有的杏黃一簇簇,有的橘黃一團團。這許多色相,交匯融合,隨山勢鋪展延伸,就像造物主信筆塗抹的無邊無際的油畫一般,只是,這油畫是動態移動的,畫幅裏的景色也是不時變幻的。

如果將山峯和山腰放在一起看,則更像一幅幅動態移動的中國畫卷,是水墨畫和大青綠畫的完美融合。

這下,纔算彌補了昨天坐纜車的遺憾。

三、仰望峭壁頓覺人之渺小

一進入八泉峽,一道大壩橫亙眼前。

大壩攔着一條河,河從山川來,來自許多山澗溪流,而山澗溪流源自許多大大小小的泉洞和泉眼。山泉到此,匯聚成深河似潭。

這裏河有多深?

船伕答曰:“七十多米。”

另有船伕答曰:“四五十米。”

不管是七十米,還是四五十米,都說明河水之深。

還未上船,就覺得涼風撲面,涼意透骨,穿上了救生衣,才覺得暖和些。今天是陰雨天,可以想見,就是晴朗天氣,這裏也一定陰翳蔽日,比外面的溫度要低一些。

坐上船,俯身看水,近處清澈透明,越往遠處望,水色越呈深綠,綠得晶瑩剔透。擡頭看,兩岸峭壁,屏障一般,刀劈斧削,陡峭直立,頭上天空,被峭壁遮蔽成一條窄窄的巷子,成了彎彎曲曲的一巷天。

船行了,峽谷一彎又一彎,河道一灣又一灣,在曲折蜿蜒的河道里,遊覽船蛇一般曲裏拐彎溯洄而行。

最讓我動心的,還是河道兩旁的懸崖峭壁。

看到那兩岸峭壁,筆直的屏障一般,巍然聳立,我的腦子裏就浮現一段電影片段

開天闢地的盤古,手持一把巨斧,在太行山脈中間,奮力一斬,太行山脈便齊嶄嶄地從中間斷開,然後,山泉從上面許多處淌流而下,匯聚成溪流,再匯聚成一條河流。

在峽谷底部,仰頭看那齊嶄嶄高高矗立的懸崖峭壁,覺得自己一點點縮小,縮至如豆粒,如黍子,如螞蟻。

這種渺小感,應該源於對兩岸懸崖峭壁的仰慕,對大自然造物主的敬畏。

其實,一個保持着善良初心的人,本就應該有這種敬畏之心。有了這種敬畏之心,纔會對神奇詭異的大自然充滿愛心,在從大自然那裏得到物質的饋贈和審美享受之餘,留存些許愛護之心意,保護之行爲。

峭壁上橫七豎八一道道褶皺,像有人用刻刀一道道用力鐫刻,也像被畫家一筆筆用力皴擦,爲懸崖增添了滄桑的質感。

峭壁高處的巖面大多爲淺赭石色,有些地方,卻似乎是被人粗心大意地抹了一些或深或淺的黑色,有片狀,有條狀,在一統顏色的底板上率意鋪展,顯得特別醒目。不知是在地殼劇烈運動時猛然隆起的時候就如此,還是後來從山頂上流下來的水含有特殊的礦物質所漬染的顏色?抑或,還有其他原因?

接近水面的峭壁上,上一簇下一簇,懸掛着一些野花雜草;左一棵右一棵,竄出一些雜樹,直立的懸崖,也便零星點綴一些赤橙黃綠。還有因峽谷裏常年空氣潮溼所滋生的淺薄而毛茸茸的苔蘚,匍匐着綠中泛黃的顏色。這些,都給堅硬而呆板的的石壁點綴了生機和活力,渲染了多元而活潑的'秋色。

偶爾,還會看到,陡峭的石壁上,有泉水流瀉而下,在石壁上淋漓出溼淋淋的痕跡,淋漓到石壁上的雜草野樹上,使本來已被細雨澆淋的它們,愈加滋潤飽滿。

這一切,也都是造物主的率意而爲。人到此,能夠懷着一顆敬畏之心,細細觀察,精心欣賞,也就算是對造物主的最好回報了吧?

四、雨中峽谷靈氣飛揚

山澗泉水、瀑布、溪流,已見過些許。每到峽谷,看泉水,瞅瀑布,伴溪流,聽水聲,都是一次享受,一次心靈的洗滌。到壺關峽谷八泉峽,亦如此。就觀感而言,與在河南雲臺山所遊的小寨溝、溫盤峪有相似之處。也許二者距離很近,都屬於北太行山脈的緣故吧。

印象最深者,是雨中游獨有的情趣。

最近十幾天,大多是陰雨天,雨中游峽谷,水淋淋的感覺固然難免。但水淋淋也有好處,雨增水源,水促泉勢,泉催瀑急。

凡所看見的泉源,不管是大洞,還是小眼,水源似乎都特別充沛,或者嘩嘩啦啦,或者窸窸窣窣,或者如簾如練,或者如絛如絲,或者飛珠濺玉,或者清水細流,如熱血少年初出征,一個個精神亢奮,氣勢鼓脹,如打了雞血。與旱季裏所見泉源的氣息奄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大大小小的瀑布亦如是。山澗溪流,凡有山勢跌宕處,有落差就有瀑布。三疊泉,一疊比一疊氣勢喧鬧,一疊比一疊花樣繁多,爭着向我們的眼睛獻寵。中八泉,八道瀑布,在亂石間左右奔突,八道白練,爭先恐後,跌宕而瀉,飛泄擊石,激起玉珠銀屑,而噌噌訇訇之聲,匯成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樂,在峽谷之間轟然作響。大八泉,只可遠望,於雨中遠望便知,其瀑流激盪之勢更是洶涌澎湃。至於近看花草樹木滋潤鮮靈,遠望山巒雲煙繚繞,朦朦朧朧,大致與乘船所見相同,不再贅述。

我在雨中游深峽,覺得清泉、溪流、瀑布更加有滋潤晶瑩的靈氣。

我在雨中游深峽,心田更加清明澄淨,而腳底的力量源泉似乎源源不斷,步履便輕盈快捷,不知疲累。此,一大樂矣!

五、崇雲寺靜心參禪

崇雲寺在紅豆峽,是太行山脈裏一座名寺。

它建在駱駝峯的下面,走山路,從駱駝峯下到此處,大約只有五百米左右,海拔高度差,大概也就一百米左右。站在崇雲寺,下可俯瞰山澗溪流曲折蜿蜒,中可平視滿山樹木森鬱,花草繽紛,上可仰視山巔雄峙,雲霧繚繞。賞不盡山巒形色之美。閉目靜聽,則松濤呼嘯,溪流淙淙,鳥鳴獸吼,聽不夠原生態的奇妙音樂。崇雲寺,佔盡了地勢之妙。

我想,崇雲寺,一個崇字,意爲高,還是崇拜?言高,則是說這座寺廟所處地勢之高。言崇拜,則是說禪家人對白雲的仰慕,所謂“雲深不知處”,正可旁證此意。抑或,兩重意思兼而有之?兼而有之,則形神兼備,禪意豐贍。

我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我青睞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宇宙無涯,佛法無邊;天地萬物,皆有佛意。心中有禪,人人是佛,即使肉身在空門之外鬧市之間,一樣可以有佛心禪骨。所以,每登名山大川,我大多都要走進寺門,不圖燒香磕頭,不祈求上上籤,不祈願高僧點化,只信奉,心若藹然,陰天晴天都安好。只想在這佛門淨地,一個人,悄悄地踱步,靜靜地淨心,空空地參佛。

我到崇雲寺,亦如是。

此刻,我一個人,靜靜獨立於崇雲寺大雄寶殿後面。

崇雲寺前後三殿,大雄寶殿在最後面,我又在大雄寶殿的後面。大雄寶殿的後牆和寺院的後牆間的距離很窄,僅可容下兩三個人並肩而行。我舉頭仰望,細雨之下,大雄寶殿和寺院後牆的挑檐,將雲霧繚繞的天空,間隔成窄窄的一溜。而那一溜窄窄的天空,因爲繚繞的雲霧,便氤氳了凝重肅穆。

斜斜望去,後牆外,雜樹叢生,斑駁的樹葉,綠、紅、黃,深深淺淺,交互融合,爲濃郁秋色盡着自己的本分。在陰雨天氣裏,它們並不陰鬱,而是滋潤水靈,生機盎然。

再斜着往寺院後面的山頂眺望,駱駝峯在雲霧間影影綽綽,朦朧而神祕,是肉眼無法清晰明辨,需靜心才能參悟的境界。

整個寺院裏,三座殿堂裏,木魚橐橐,香菸繚繞,經聲呢喃。祭臺前,許多人在依次跪拜,不管是出於對佛祖的虔誠,還是要祈願佛祖保佑自己,跪拜的禮儀和程序都大致相同。院子裏的柏樹上,纏掛着許多鮮紅的條幅,上面印着一些字,“工作順利”“財運亨通”“健康長壽”“家庭和睦”,都是關切個人利益和命運的美好祈願。這一切,都是別人的;屬於我的,是心靈的寂靜和沉思。

這崇雲寺,與這山山水水,樹木花草,飄逸雲霧,天籟之鳴,已融爲一體。崇雲寺裏的僧侶們,也和它們融爲一體。

此刻,我也似乎與周圍的峯巒疊嶂一同呼吸,息息相關;與山川裏所有動植物的生命一同呼吸,息息相關。我到此,似乎便與它們因緣和合,圓融無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從這氣象萬千的無言大美里,悟見般若,滿目菩提。我漸漸參悟到,自然萬物,各有意象,生生不息。陰晴圓缺,生生死死,尋常之事。作爲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與自然和平相處,就是隨性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這美好中,也使自己的生命狀態儘量美好。

這樣一來,我就覺得自己和崇雲寺以及寺裏的僧侶們一樣,與這高山大川裏的一切也融爲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