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風景的哲理散文隨筆

散文的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寫風景的哲理散文隨筆

站在戈壁小城看花海

三月初,我在遙遠的揚州鄉村領略了內斂、優美的江南油菜花開的盛景。時至五月底,在我的家鄉——西北邊陲的戈壁綠洲新疆兵團,我竟再一次置身於油菜花海中。俯瞰邊陲小鎮,一片燦爛奪目的金色鋪天蓋地般向北山方向延伸。

種植在北山腳下的油菜花,面積高達千餘畝,旅遊聖地戈壁母親舊居古樸莊嚴地矗立在旁邊,成片成片的花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觀光農業。花開時節,來戈壁母親舊居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在舊居體驗軍墾文化的同時,擡眼便可以欣賞到不遠處油菜花種植基地的美景。 一眼望去,田野空曠,百花競芳……交織成一幅美麗清新的田園詩畫。千畝一個色,萬畝一展平,這裏是墾區範圍內最大的油菜花種植基地,金黃奪目,瀰漫着幽香;沁人心脾,燃亮了雙眼,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無邊無際的金黃,散發着溫暖醉人的馨香,戈壁邊陲的`小鎮成爲了陶潛筆下的世外桃源!

單朵的油菜花細小而不起眼,平凡至極,任何一朵花都比它要好看得多。但油菜花喜歡羣聚,一簇簇,一片片……因爲聚集,更顯熱烈、濃重。它們純淨淳樸,奮進執着,星星點點,但不孤獨;它們平實,純潔,而又生機勃勃。因爲樸實,所以更見魅力。微風一起,油菜花便如潮水般涌向北山,金浪滔天,不可阻擋。油菜花,花瓣有韻,風也含香,搖曳婀娜,一任天然;油菜花,樸素簡單,以一色金黃勝卻萬千奼紫嫣紅,令所有名花顯貴黯然失色。她是科克蘭木鎮這座西北偏遠的小城獨有的奢侈與浪漫中最爲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月底,陽光溫暖,微風和煦,藍天澄碧,大地金黃,白雲悠然,一下就把我的激情給點燃了,成羣結隊的蜜蜂在花叢裏進進出出,飛來飛去,好不熱鬧,點綴着花海的靈動和絢爛。“嗡嗡”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大地猶如一幅散着金光的風景畫,我的心癢癢的,真想拾起放下多年的畫筆,用印象派手法大筆觸、大色塊永久繪製下油菜花的光線與色彩。

站在北山腳下,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中,那鋪滿北山腳下的那片油菜花海,遍地金黃,油畫般塗抹,國畫般酣暢,書法般瀟灑,潑彩般淋漓。朵朵密集,簇簇相擁,層層疊疊,連成片,匯成海,形成一望無際的黃金地毯,漸漸蔓延到北山周圍,彷彿是歡聚在一起的星星形成特有的“北山花海”!

攝影愛好者們拿起手中相機,隨着咔嚓的快門聲,瞬間定格了眼前這美不勝收的迷人景色。我,也忙裏偷閒一把,興致勃勃地走進這北山花海,用鏡頭捕捉這難忘的瞬間。油菜地裏滿世界的蜜蜂辛勤地勞作,我蹲在油菜花前,生怕打擾了這可愛的精靈,但香噴噴的油菜花香已經沁入周身的每個毛孔。

也許這些油菜花只是大自然的一份美麗和恬淡,但並非每一種植物都有這份榮耀。油菜花,它沒有爭奇鬥豔的嬌容,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卻始終讓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繞!這璀璨的油菜花海不正是大自然給辛勤勞碌的科克蘭木人民最好的饋贈嗎?

良 鄉

早聽說“良鄉”是個好地方。因爲學習培訓有幸來北京師範大學分校區---位於良鄉的京疆學院,耳聞目睹了良鄉的繁榮與美麗。

良鄉鎮位於北京西南20公里,是首都的西南門戶。自秦朝建縣以來,因“人物俱良”而得名,是“首都西南郊明珠”,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

良鄉底蘊厚重。良鄉積澱了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形成了健康向上、和諧文明、淳樸熱情的良鄉精神。除了衆多歷史文物古蹟,還新建了昊天廣場、太平莊文化廣場等現代化的文化體育場所,多彩的文化活動,傳遞着文明的火種,愉悅着羣衆的身心。

良鄉風景優美。昊天塔(多寶佛塔):位於房山區良鄉東北1公里燎石崗上。相傳建於隋朝,現存塔是遼代建築,爲五層樓閣空心式,磚木結構。郊勞臺:位於良鄉大南關村,俗稱接將臺。是清乾隆皇帝郊迎犒賞出征凱旋將士舉行盛典之所。1860年雖遭英法聯軍燒燬,僅存御碑亭的內外各八根漢白玉八棱石柱框架和御碑,仍巍然屹立了140多年。樂毅墓:與郊勞臺隔京廣鐵路東西相望,是戰國時代名將樂毅的墓地。三國時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因樂毅號望諸君,所以樂毅墓名望諸君墓。

良鄉人淳樸善良。遠離家鄉,異地求知,儘管學習、生活條件不錯,可心裏總是酸溜溜、沉甸甸的。想家人、親戚、朋友、同事。

週六同行者結伴出校遊玩。我因來過北京看過幾個景點故而沒有同行。一人從圖書館出來,獨自在寬闊的校園裏散步,心裏更是空落落的。

“妹子,是這次來學習的吧?”一位在校園打掃落葉的清潔工大姐笑呵呵地和我打招呼。

“是啊,來我幫你”。我走過去雙手撐開碩大的魚皮袋子,和她一起裝起落葉。

“出門在外,一切都不方便。你們住5號樓吧,你看那是綜合樓、那是藝術樓,那兒是科技樓,你們學習都在這三個地方......”大姐像個內行的校導,“餐廳在那,三樓是回族食堂。我今年54了,兩個孩子打工掙錢,家就在附近的村裏,你有空我帶你去我家裏玩玩......”大姐滔滔不絕足有六七分鐘。

我被大姐的熱情所打動,心裏頓覺暖呼呼的。仔細打量,一雙粗糙的雙手,圓圓的臉盤,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歲月剝蝕,刻在臉上的道道褶子足以證明她是一個勤勞、能幹之人。

週日上午,我又碰見她在樹下掃葉子。不時用搭在脖子上的圍巾擦着流淌的汗水,灰色的外衣仍在袋子旁邊。我悄悄地走進餐廳,買了十幾個熱乎乎的包子遞給她。

“妹子,這可使不得,你們發的錢是有數的......”她一個勁地推讓。

“吃吧,大姐。”我硬是塞到她的手裏。

“我吃過了,你們快吃吧,別涼了,肉餡的,是一個來學習的妹子買的”她提着包子跑到周圍四個同伴面前,挑好的遞給她們。那四個女人嚷嚷着、推讓着,我靜靜站着,默默地看着她做人做事。

這時一個拉三輪車的老漢過來,她迎上去,把最後的三個包子連同塑料袋子放到車前的小袋子裏,自己又去把裝滿樹葉的袋子往三輪車上扛。

我分明看着她一嘴包子也沒有償。

我慢慢地走向住室,一路想着,嘆着。

在餐廳,餐飲人員笑容可掬,耐心給帶着方言的學員解釋。飯後,忙着爲一些忘記自送餐具的學員收拾碗筷.......

走出餐廳,我回味着、感嘆着。

良鄉,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一輪輪滾燙的太陽,爲人們發着光和熱。

良鄉,我不會忘記。

良鄉的人,我一直記得。

不是故鄉的良鄉,我一直一直都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