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患散文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題記

得失之患散文

自小就聽過《銀行家和鞋匠》的故事——腰纏萬貫的銀行家日日夜夜爲財富提心吊膽,窮鞋匠卻每天歡聲笑語,銀行家給了窮鞋匠一袋金幣……接下來輪到窮鞋匠提心吊膽了。猶記得彼時老師教給我們的啓示是:金錢買不來快樂。多年後我又記起這個故事,把它與倆小孩因爲分數得到巴掌或吻的漫畫類比,倒有些相似的意味——

銀行家面對所擁有的巨大財富不知所措,無法接受“失去財富”這一可能性,纔會夜不能寐;學霸上次得了滿分,這次拿了98分,學霸的家長無法接受失去的兩分,於是擡手給了學霸一個耳光。窮鞋匠得到了一袋金幣,簡直欣喜若狂,和總不及格的學渣拿到六十一分的試卷時的興奮相比,有過之無不及;可窮鞋匠富裕之後的結局並不美好,學渣走上逆襲之路後會不會重蹈學霸覆轍也未可知啊。

說到底還是得失心太重。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覺得歡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因呢?

希爾·西爾弗斯在《失去的部件》中記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個圓環失去了一個部件,它旋轉着去尋找這部件。因爲缺少了部件,它的滾動非常緩慢,這使得它有機會欣賞沿途的鮮花,可以與陽光對話,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蟲聊天……而這是它在完整無缺、快速滾動時無法注意、沒能享受到的。但當它找到失去的'部件後,因爲滾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從容欣賞花,也沒有機會聊天,一切都變得稍縱即逝。

這便是大多數人無法放下得失的原因——想追求旅途中的美好,可就甘心做一個殘缺的圓環嗎?厭煩於優異成績帶來的壓抑,可捨得下光環做一個學渣嗎?

雖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生在世,總是負重而行——愛是負累、家庭是負累、事業是負累,名譽、地位、金錢、貪慾等,更是沉重的負累;但是能放下這些,一騎良駒仗劍天涯嗎?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們共同的心願,可有小失纔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纔能有整體之得。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卻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卻使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何必患得患失,本來擁有些自己並不需要而多餘的東西,卻又費盡腦汁想使這些東西不減反增呢?

不貪戀香吻,便也不會捱上巴掌。正確面對人生的得失就好了啊。誠如范仲淹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如張廷玉所言:“早榮亦早枯,易得還易失”。

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潔;更何況,不多日就又能看見圓月當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