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文章散文素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親節文章散文素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親節文章散文素材

父親節文章散文素材 篇1

前天晚上,在學校的大禮堂看完了大學生心理協會舉辦的“第二屆陽光大使晚會”後,請自己的兩個學生在校內一家意大利式的餐館吃完夜宵,回到臨時下榻的教師公寓,等着看中央電視臺奧運頻道直播今年的瑞士女排精英賽。由於直播尚未開始,我便拿着遙控器不停地換臺,突然,我被中央教育電視臺一個名爲“師說”的節目吸引住了,於是屏息靜氣,認真地傾聽起來。女老師娓娓道來,給我們講述了父母通常在教育問題上對兒女造成精神傷害的四種方式,令我陷入了沉思。

我總以爲,中國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父母,因爲他們對子女傾盡了所有的關愛。他們對子女的照顧幾乎是全方位的,從孩子出生一直到他們結婚,其關愛甚至澤被到子女的下一代。但是,平心而論,中國的父母又有幾個稱得上優秀或者稱職的呢?他們總自以爲是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子女身上,如果孩子稍有異議或者反抗,就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從而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帶來難以磨滅的創傷。有許多父母,自己當初也許有很多願望或者夢想沒有實現,於是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子女的身上,也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或者是不是對父母爲他們做出的選擇感興趣,其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大多數中國父母也許潛意識地認爲,孩子的“身體髮膚”都來自於自己,因此對他們擁有百分百控制的權利,卻忽視了他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意志,獨立的人格,以及與生俱來想得到尊重與重視的願望。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嚴厲,其出發點固然是好的,試問天下父母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但遺憾的是,他們大多數幾乎不知道如何採取正確的方法,因此往往不能帶來積極的效果。他們通常採取強迫的、居高臨下的、幾乎沒有迴旋餘地的方式。都說語言不是武器,但有時卻勝似殺人的武器。倘若父母一味地逞口舌之快,甚而至於採取暴力手段的話,也許最終會迫使子女屈服並放棄自我,但必然會失去子女的.尊重。誠如那個“師說”講座中的女老師所言,子女在長大後,也許會出於道德觀念的約束,給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或者適當的關懷,但他們也許永遠不會尊敬他們的父母。試問天下有誰願意做得不到子女尊敬的父母呢?不幸的是,這種狀況在中國是普遍存在的。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我一直都不是很安分的人——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我大概生性喜歡自由。我既不想操縱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操縱,我總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行事。這種我行我素的個性,註定了我在過去那個傳統家庭裏要比其他兄弟姐妹吃更多的苦頭。老實說,我應該是家裏受到責罵最多,也是捱打最多的孩子。因爲我不願曲意逢迎,再加上我行我素的個性,我想肯定因此招致了父母的嫌惡。曾幾何時,我面對自己,是那麼的不自信,以至於幾乎一度失去了彌足珍貴的自尊。好在我身上天生有一股不甘於平凡的勁頭,總能在重要關頭實行自我矯正,靠着不斷的自我激勵,我終於一步步實現了預定的目標。

雖然從未見過爺爺,因爲他在我出生前兩年就仙逝了,但從長輩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得知,他應該是拳頭教育的積極實踐者。或許因爲從小耳濡目染,行伍出身的父親完全沿襲了其父輩的那一套教育模式。我的童年乃至成年,幾乎就是在他拳頭棍棒下不斷反抗着長大的。在父母,他們一定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但在我,卻是一個不斷挑戰、反對歧視,以及證明自己的過程。由於我的不馴服,父母偶爾氣憤之餘,不免說出一些令人失望的話,但他們永遠不知道,那些粗暴的教育方式,至今在我身上還會有怎樣的影響。可以說,在我們這個傳統的家庭裏,不乏溫情與關愛,但永遠缺少最起碼的尊重。我想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了日後我跟他們在感情上的疏離。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裏借主人公之口,指責父親是暴君式的封建家長。但我那位可愛的父親卻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從不相信這些,倘若真的是“棍棒底下”出的“孝子”,想必也是被迫的。無論賈寶玉的父親賈政如何嚴厲,但他叛逆的兒子終究沒有走上他期待的人生軌跡。“個性”這個詞,在中國傳統文化裏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褒義詞。如果哪個孩子個性過於鮮明,必然會被視爲異己,引來別人側目,並遭致很多指責、懲罰、甚至排擠。

其實我是一個十分貪戀親情的人,但童年的經歷不免使我耿耿於懷。或許是我無法忘卻那些灰暗的日子留給我的陰影,也可能因爲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碩士畢業後,我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了這個城市。我兄長曾經說我是因爲貪圖虛榮而留在了上海,但他可能永遠不知道我的真實感受和不願意回到他們身邊的真正原因。

不管怎樣,我得承認,我與父親之間的確存在巨大的隔閡,也許維繫我們關係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血緣親情。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固然給與了我無私的愛和關懷,但也是他,給了我至今難以忘懷的傷害———這種傷害,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傷害,也是精神上的傷害———即便我知道,他的動機是爲了我好。

理智告訴我應該忘記過去,正如“師說”中那個女老師所言,我們完全應該去原諒曾經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傷害的父母,畢竟當初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去做父母。

往者已矣。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應該從父輩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明天我們應該如何做父母,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不管怎樣,一個更加充滿友愛、彼此尊重、氣氛民主的家庭,纔是我們嚮往的未來。

父親節文章散文素材 篇2

關於父親,從小到大,他給我的同學及朋友們留下的印象一直是和藹可親,幽默風趣的父親形象,在我心中的父親是一個胸懷博大的的父親,一個偉岸的父親,他給予孩子太多的愛,雖然表現出來的形式總是默默無語,但我們卻能深深感受到。

其實小的時候我並不喜歡接近父親,我總覺得他是一個有職業病的人,敏感,愛審人,專政……我總是離他遠遠的,能迴避就回避,更多的時候是他在說,我在聽,他也很少在家裏吃飯,每天晚上回來的很晚,或是忙的時候會半個都回不了家,到家後換了一身衣服又走了,在那些年,我甚至感覺這個家有無父親都是一樣的。這樣的日子在十年前結束,1997年,我去外地讀書,和父親有了正式的溝通。

97年,他經過考慮給我送進了省銀行學校,在97我離開私立中學,準備重讀初三,還沒讀上幾天,父親就把我送走了,因爲在他的眼裏,將來女孩子在銀行工作,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和母親商量後把我送走了。那時我些怨父親,我一直夢想着去警校,而他打亂了我心中的計劃,其實他也明確過,不會讓我選擇警校的。

在小縣城裏,去省銀行學校的學生只有三個,我以及農發行行長的二個千金,省銀行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內招上來的,除了家裏有銀行工作的人之外或是有在學校任職的人,其它的學生更多的便是一些有門路的家庭了,我算是最後這一種吧,父親爲了我能進這個學校,也拿出了一大筆的錢,他希望我的前途一片光明,雖然很少與女兒交談,但他時刻都在爲我的將來做打算。

在外上學的三年時間,讓我和父親的距離有所拉近,我會二三天打電話給他和母親,在元旦的時候會寄上賀卡給他,偶爾也會寫一封信。當我聽說他收到我的賀卡和信的時候流露出來的喜悅讓他的部下看到都很激動的。每每聽這樣的話,我都有淚要流出。他經常藉着到省城開會或是辦事空當去看我,他說,每次見到我女兒,她都是手裏拿着一大堆的吃的,像我揮手,然後向我要錢。表情是那樣的幸福。

一到假期,他要麼就親自來接我,要麼就派人來接我,就在那98年的冬天,我回到家中,父親沒在,母親說這幾天他沒回來,言談中表示出對他的不滿,後來我才知道,他們鬧了一點小別扭,我打通了父親的電話,告訴他,我馬上去找他單位找他,夜很深,外面黑黑的,我卻一點也沒感覺冷。在父親的辦公室裏我們談了很長時間,調節起他和母親之間那一點小問題。在那天,我想在父親的心中,他也會覺覺得曖曖的,女兒長大了。

父親的辦公室成了我們經常談話的場所,我的更多問題是父親提出的。我的家庭是和睦的,只是父親喜歡用他的方式來指引我,教育我,保護我。

2000年畢業,早在畢業前母親說和我提起,因爲銀行學校已不分配了,父親想讓我畢業後開一個電腦房,網吧這個詞也許父親還不太理解,但他就是這個意思,母親讓我學習上網,爲將來做好準備。在我的眼裏從小几乎就什麼都不缺,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更有。

我從來沒想到這會是真的,再打電話的時候,父親讓我去看一下電腦的行情,我跑了好多的地方,拿了一些報價單,每一臺電腦都要五六千塊的,十臺的機房也要五六萬,對於一個縣城的家庭來,這個數字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當畢業後一個半月,父親和我將十臺電腦拉回自家的門市房中,我知道,夢想已成現實。父親打來電話讓我去某打印社找他,他問我網吧的名字,我想都沒想,就叫“新世紀網吧”,在省城師大邊上有一家很有名的網吧就是這個名字。

一切都準備好了,父親又開始爲我辦營業執照,屋子內一切都弄好的時候,父母親面對着一大堆的電腦不知道如何操作,於是,我從最簡單的紙牌開始教他們。我講的有些跑題了,一提起父親,我就要說到我的網吧,如果沒有父親的英明,我想我也會不得到那麼的光環。用英明這個詞說他一點也不爲過,當然,還有一個賢惠的老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的網吧機器數量從十臺到二十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