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芋頭的敘事散文

性格爽朗、勤儉節約八十有餘的母親特喜歡吃芋頭,對芋頭情有獨鍾,很小的時候我也愛上了吃芋頭,我們一大家子都與芋頭有着很深的情愫。

描寫芋頭的敘事散文

母親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家中人多、糧少,有“芋頭吃”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那時父親每年都在水溝裏栽植長長一大片的芋頭。芋頭適宜種植在水田、低窪地或水溝,只要水分充足,土壤不是太貧瘠,都能收穫多多。幾乎不生蟲子,但生長期較長,從2、3月份開始下種,要到11月份以後才能收穫。平時也非常喜歡欣賞它外形似“荷葉”的身影,肉肉的枝條,綠綠的、橢圓形的葉子,下小雨或有晨露的時候葉子上常有圓圓的水珠,晶瑩透亮,煞是有詩情畫意之感。

記得小時候,我和夥伴們捉迷藏,常常躲在茂盛的芋頭葉下,有的甚至摘下葉子蓋在小腦袋上,回到家全身都是髒兮兮的,身上、手上、臉上無處不像游擊隊員的孩子。我們那時天真無邪的童年是現在的小孩子無法體驗到的快樂!到了冬天,父母親用撮箕挑回好多擔芋頭,堆在穀倉旁邊,那黑黑的、白白的、紅紅的芋頭靜靜地躺在我們的雜屋裏,可以儲藏很久也不腐爛。冬天寒風凜冽,外面的蔬菜也幾乎停止了生長,唯有芋頭百吃不厭。在那不富有的年代,賣芋頭貼補家用,也是父母親最擅長做的農活。

芋頭書名亦稱芋、芋艿,多年生塊莖植物,品種分爲紅芋、白芋、九頭芋、檳榔芋等等,我們湖南尤爲盛產白芋和檳榔芋,檳榔芋是芋頭中的上上品,顏色系咖啡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受人歡迎。芋頭也可作爲觀賞植物,類似蔓綠絨、萬年青,在城市中生活,當你眷戀農村生活,可以在陽臺花盆中種植一兩蔸,勤奮地澆水,它可以讓你養眼和嚐嚐親手勞動所得果實的滋味。

在我們傳統的中秋節有吃芋頭一說,寓意辭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關於吃芋頭,還記得我們讀書時有清代文學家周容的一篇散文《芋老人傳》之精華: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都是同樣的芋頭啊!從前芋頭之所以那麼香甜,並不是烹調有什麼兩樣,而是時勢地位改變人的口味啊!”從這個故事中,我進一步理解不論友情還是愛情,我們都要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才能維持長久啊。

關於吃芋頭在清朝道光十九年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林則徐被任命爲欽差大臣到廣州禁菸,在廣州的英、美、俄、德等國的領使,用西餐來招待林則徐,在飯後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則徐因不知冰淇淋爲何美食,看到有氣冒出,以爲是熱的,便用嘴吹之,好讓這道菜涼了再食,領使們看着大笑,把林則徐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但林則徐也不動聲色,過了許久,林則徐宴請那些領使們吃飯,他請吃的菜餚都是涼菜,之後上了一道“芋泥”,顏色灰白,表面閃着油光,看上去沒有一絲熱氣。那些個領使以爲那也是一道涼菜,用湯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當了,領使都燙得哇哇亂叫,林則徐心裏暗笑,嘴裏則不停地抱歉,說沒想到他們原來不知道這“芋泥”外冷裏燙啊。

說到我們日常吃芋頭,確實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好菜。可以像紅薯樣的煨着吃;可以煮熟擂成稀飯樣的,放上幾根切斷的綠綠的大蒜苗作餡料,非常可口下飯;可以切成一絲絲炒牛肉吃;還可以切成一小片狀,放上剁辣椒和豆豉蒸着吃;還可以切成長條夾在扣肉中蒸着吃;還有芋頭枝可以曬成鹹菜蒸肉吃,那種油而不膩的口感讓你吃得好幾碗飯呢!芋頭營養豐富,含有鉀、鈣、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各種成分,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化痰散淤、解毒消腫,適用於癌腫、淋巴結核等病症的食療作用,難怪母親80多歲了,至今仍身體棒棒原來與喜歡吃芋頭有着不解之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