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憂傷散文

無意中路過一個女孩的空間,看到一篇題爲《空缺》的日記,這個空間的名字叫理想殿堂,這篇日記是2006年寫的。

快樂與憂傷散文

我所以要把這篇日記拿來做引子,是因爲那個女孩,她在文字裏對自己問了一個問題。

她說,她翻看了以前所有的日記,發現記錄的竟然都是不開心和不如意。她於是問自己,真的我有那麼多不開心嗎?

接着,她對這個問題也做了肯定的回答。

這個女孩,從那天開始,她不再在她的空間寫日記。雖然她的空間裏有許多過客,雖然她空間裏留了很多往事。但是,在她發現她自己所記錄的全部是不如意和不開心之後,她不再記錄。

看完她的文章,我也回去看自己的日記,然後發現,她說的全都是真的。我的日記裏,所記錄的,也全部是不如意,不快樂。我忽然間發現,我曾經的的過往,瀰漫了一片憂傷。

於是知道,原來,快樂是不容易感知的。如果樂觀地去理解,也許應該這樣說,我們的生活,哪一天沒有憂傷,哪一天就是快樂。

於是知道,快樂是容易遺忘的,而當我們去回憶那些曾經的快樂時,總會不經意的輕嘆。於是又知道,人們在回味快樂的時候,心情是憂傷的。

於是知道,快樂的強度是遠遠敵不過憂傷的。…十年的夫妻,一朝反目,那些相愛時的朝朝暮暮,那些深愛時海誓山盟,便都變成了刻骨銘心的痛苦和恨。

於是知道,快樂實際上是難以珍惜和長久的,享受快樂的最好方法就是分享。而痛苦的感覺卻總是讓我們覺得很漫長。那是因爲,我們總是習慣一個人關起門來,在半夜裏孤獨的爲自己來舔療傷口。

快樂的時候,我們有有陽光般的笑臉,有春天般的心情;憂傷的時候,卻是滿目灰暗,愁滿西樓。

快樂的時候,我們聽晨風鳥語,香滿心房。憂傷的時候,卻彷彿時光凝固,日月無光而籠罩着憂傷情緒的生活,也便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息。

於是知道,苦多樂少是生命的主題;興盡悲來是生活的常態。

水縱有意難回頭,風雖無情已摧花。———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人世間的不如意,總是在你的生命裏反覆穿行,它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把你有限的`快樂分解得支離破碎。這就難怪東坡居士要捋須而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了。

因爲不瞭解而相愛的時候是快樂的,因爲太瞭解而分手那是多麼痛苦。

故交重逢,摯友相聚,是多麼開心歡暢,可是,把盞夜談之後,有的人不免又要重走天涯,而那種送別時的場景,有幾人可以經受得起?

親人在世的時候,每天同迎日出,共送日落,手足相親,鼻息相聞。然而,有朝一日,忽然間陰陽相隔,人鬼殊途,那一刻的天昏地暗,那一刻的天崩地裂,一個人的一生,他能夠承受幾回?

憂傷和快樂都是奇怪的東西。我們固然會在回憶痛苦時會感到憂傷,而且,倘若心境不好,即便我們回味快樂時,那快樂便也變成了憂傷了。

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一種全封閉條件下的內循環。最能夠形象地描述這一特點的,就是一個圓圈裏兩個相向遊動的蝌蚪組成的太極圖。它揭示了世間萬物的循環和相互轉換的機理,尤其形象地突出強調了物極必反的道理。而作爲人類生命裏反映情感輪換的,就是“樂極生悲”和“悲喜交錯”這兩個詞。

另一個能夠說明“禍福相依”或者“悲喜交錯”的經典故事,則是“塞翁失馬”的典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其實根本無法來決定自己一生的快樂與憂傷的起點和終點。而“世事無常”,這四個字,也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生活還是率意自然一些好。因爲,有時候你的刻意追求,並不能如你所願,到那時,也就不免落寞失意。如果用唯心主義解釋,就是所謂的人算不如天算了。

那麼,還不如就淡了心境,珍惜眼前的快樂,樂觀地享受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