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端午情散文

每逢端午,情感的潮水總能衝破記憶的閘門噴薄而出,情不自禁地流連在往事間,甜蜜的過往佔據着我的心扉,成爲流年最深沉的回味。

悠悠端午情散文

兒時的端午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的節日,那時鄉下的習俗有踏青、採艾蒿、系五彩線、掛葫蘆、吃糉子、煮蛋。

記得端午的前一天,母親就包好糉子在鍋裏煮上,聞着糉子的香氣,我總是口水直流地說:“媽,真香啊!什麼時候能吃啊?”母親總是笑着說:“小饞貓,別急,糉子需要在鍋裏燜一夜,明早吃才軟糯可口啊!”我撒嬌地說:“那麼長時間啊?饞死人了?”頑皮的我悄悄地把口水嚥下。

母親拿出準備好的五色線給我們系在手脖上,並說:“繫上它不招蚊蟲,我虔誠地帶着五彩線,祈禱這個夏天有它的庇護不被蚊蟲叮咬吧。”

母親又找來五色紙教我們疊葫蘆,母親心靈手巧,她會疊兩角葫蘆、四角葫蘆、連體葫蘆。大姐和二姐學得快,疊得也好。我手比較笨,只能湊着看熱鬧了。一會兒功夫,疊了一笸籮葫蘆,她們又剪出細紙穂,然後用線把紙穗和葫蘆穿起來就大功告成了。

次日天剛朦朦亮,母親就叫我們起牀。母親說:“踏青百步走,百病繞着走,用太陽出來的露水洗臉,不鬧眼睛。”媽媽開始熱糉子,煮雞鴨鵝蛋,父親踏青回來弄回幾枝鮮嫩的松枝和一大把艾蒿。大姐便把昨晚全家總動員疊的五彩葫蘆掛在松枝上,插在房檐下,茅草房立刻舊貌換新顏,增添了濃濃的喜氣。大姐又把艾蒿插在門兩側,據說有防病驅邪的作用,祁盼一年風調雨順,家順人康。

大姐掛完葫蘆,媽媽和大姐去附近麥田踏青洗臉。哥哥則騎着自行車前面馱着我,後面馱着二姐,我們踏着一路歡歌穿行在鄉間的小路上。綠色的田野,莊稼長勢很好,麥苗寸許高,迎着微風潛滋暗長着,豆苗的兩片子葉合抱着嫩葉努力地生長着;空氣中瀰漫着泥土、青草和野花的芬芳,心情無比愉悅。

路過一片麥田,哥哥便停下車,叫我們姐倆下來用露水洗洗臉,晨露些許微涼,敷在臉上頓時神清氣爽。哥哥從附近的溝渠採來一大把野花,有紅色的野百合;藍色的紙鳶花,俗稱鋼筆水花;粉色的洋火頭花,因爲它的'花朵有火柴頭大小,俗稱洋火頭花;還有黃色的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香氣撲鼻。我們踏着露水在田野間奔跑,任憑露水打溼褲管,我們依然笑着、玩着!我們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陶醉着。

太陽升起來了,哥哥說:“我們該回家了吧?媽等我們吃飯呢?”然後哥哥繼續騎車帶着我們飛奔在田野間,陽光灑在身上暖暖地,同時讓我感覺溫暖地還有那份血脈親情。

我們到家,糉子、雞蛋都已擺上桌,母親她們正等我們回家吃飯。二姐把花插在瓶子裏,我則迫不及待地洗手吃糉子。糉子果真如母親所說軟糯可口,再蘸上糖,香甜極了。

席間母親說:“今天你們放假,我領你們去穀子地薅草,給你們每人帶一個鵝蛋。”那時鄉下鵝蛋金貴,一般人家捨不得吃,用它來換米麪。聽說有鵝蛋,我自告奮勇的第一個報名,家裏人明知道我是濫竽充數,誰讓我是老小呢?他們只當帶着我玩耍,領我體驗勞動的樂趣,過一個別樣的端午節罷了!

兒時的端午節雖沒有美味佳餚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但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卻溫暖着我的童年,最溫馨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