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的優美散文

我最喜歡的狀態時候是在看書時,在這裏是沉浸而迷醉的狀態;現在人到中年又增加了喝酒的狀態,兩者似乎有某些相似之處;可是看書是我自小就養成的習慣,是永不泯滅的童子功習成;而喝酒只是一種嗜好,儘管說那種迷醉沉浸更深切一些,其實有的時候是爲了配合看書更有狀態,是詩酒文章的助興之舉,因爲現在世事繁雜,有時腦力就不集中,喝點酒朦朧之間忘卻一切,彷彿找回了過去的意興,可以覺得看書更痛快一些。這其間的關聯,一言也難盡。只有經歷過的人,纔有切膚之感受。

狀態的優美散文

說到我爲童子時,一下子就切入看書,幾乎沒費什麼功夫,也不用養成習慣,就對書籍着迷起來。我看書最初是看故事;後來慢慢發展到看意思,之間還有看語句的`運用,後來就發展到了看語言的嫺熟,這裏都是一步一步穩健而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沒有人指點,只靠天賦形成。所以我經常說看書不能過於求精,粗糧細糧搭配不挑食最好,這樣纔可能營養豐富,有助於精神思想健康成長,自然成長不被認爲干擾,如此培養起來的興趣最堅牢,可以有益於整個一生,愛不釋手是因爲真正有所愛,自然就能達到一定的高度,令人有不可思議而望洋興嘆之感。至此回望一切,人間真的有一番面貌,那是真正所愛的煙火,呈現在眼前。世事不渺茫,總是有感覺,總是有目標,這纔是最好的狀態。

我的少年時代,書是我的唯一。那些春花初放的春日,那些秋菊怒放的秋日,那些炎熱如蒸的夏日,那些呵氣成冰、寒指僵索、枯寂一室之中的冬天日子,只有書籍陪伴在我孤獨寂寞的少年時光裏。那個時候我讀雜誌,瞭解現時的文學大貌,我看古書,接受古老文學博大精深的薰陶;我看小說,被其中的情節打動,我讀散文,爲裏面的情趣而感動;我所最愛的古文,字字句句都見精神,實在是一言九鼎,風姿可謂搖曳無限。即便到今天,智慧不再那麼敏銳,感受也不那麼強烈了,記憶更日漸衰弱,可是我依然追求那種狀態,那種天地混一、我在其中的暢然之感。

那時讀過的文章深深印入腦海,今天我能引用那麼一句兩句,多要拜託當時天性所賜;即便後日再多涉獵,也不比當日那麼深切。當日最高的嚮往,就是日後一世讀書,這種追求之強烈,頑固到不可動搖,也是我今天不改的習慣,只有這種狀態,維持了我的一生。今天雖然可說已經達到,蕭索之感卻在心中,不悔也只能是託辭,叢生出無盡的感慨,爲當日更爲今天,山還是那座山,人不能趟入同一條河。

中國古老文化多有那種仙風道骨之人,謫仙李白作爲代表人物就不用說了,後來我最欣賞的文人之中多有古怪者,其罵人之句是不知哪位高古之人所說,這句“董龍又是何雞狗!”少年時時常掛在嘴邊念念不忘,至於說糞土萬年侯了,對人白眼青眼相加了,如此種種很是對我的青澀胃口,即便今日嚐盡了別人的糞土之虐以及白眼之殘,依然提起來還有些少年意氣的慷慨灑脫,想見當時骨子裏會有多少賞識與嚮往,我想着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國士大夫以及世外高人對世事的看法與態度,不大可能與外國那些極端理性的眼光與角度切中吻合,不一樣處卓犖自明自然而見,那種薰染也就養成了我的狀態。據說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在中國,這裏說的是境界而不是水平,自然可見中國哲學與西方哲理的不同,他們自成一脈相承的體系,而我們只繼承那種自古而有的境界,這意氣則可以山水畫來加以表現,非是邏輯推理出來的成規定套;你是以平等來對人、以平視來看人,我則高出一等、卓爾不羣、俯瞰人間,你一頭深入扎進去更深入,我則昇華離羣索居更超脫,此之爲境界者也,也就是我最所癡心追求的狀態。

後來對外著產生了興趣,現在家中藏書多爲原版。人問時曾放言:中國書我讀遍了,所以不得已而爲之,崇洋媚外了,自然是瞎說胡侃,見實質別看表象,代表我的狀態,又有了一種外現,其實還是爲了找回當初那種感覺,那種我自始以來,深切入骨的追求,中之與外,正如書之與酒,配合起來,粗糧細糧,合理搭配,自成境界,不可遷改,莫人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