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種狀態散文

有人說,凡人,即煩人也。生活,真的包含了許多的不如意。你仕途順利,但有一個智障的姐姐;你事業燦爛,家裏卻有一個自閉症的兒子;你經營通達,失智的老父親每晚都等着你去給他餵飯。在職場上你風華馳騁,但內心對親人的那一份牽掛,卻已深深地糅合在了你情感的絲絲縷縷之中,每每都會咬痛你的心絃,讓你爲之而付出。這,就是生活給我們的一種狀態。

生活就是一種狀態散文

曾採訪過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爲了兒子的康復,她辭職舉債,辦起了城裏第一家爲自閉症孩子服務的民辦康復機構。她說,開始只想爲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適合他的環境,我可以日夜陪伴他。沒想到,我卻成了這麼多“雨人”的媽媽。當許多母親抱着與她兒子一樣的孩子踏進這座小院落時,我哭了。生活既然讓同樣面臨這種狀態的我們有緣相識,我們也應該給生活一個母性的回答。

她隨手抱起身邊一個孩子撫摸着,瞬間,我見她略顯疲憊的大眼睛裏閃動着一種異樣的光彩。我把我的感覺告訴她,她笑道,就是在與這種生活狀態的抗爭中,原先狹隘的母愛悄然昇華成一種職業的精神。現在我再也不會爲我兒子擔憂了,我關心的是這些孩子們的未來。

當一個人把個人的命運與一個羣體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後,那種生活狀態賜予她的苦澀與無奈,在那神聖的職業精神中就被漸漸淡化了。不過,生活中要做到真正忘我是不易的,有時候就是在自我的完善中,達到了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

這是一個悽美的故事,在皖南古徽州休寧縣齊雲山崎嶇陡峭的山路上,一位弱女子身負重物,17年如一日,每天挑着一兩百斤的貨物,在4000多級臺階的峭壁岩石上一天往返兩三趟,在常人看來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用自己瘦削的肩膀,將3個兒女培養成才,被稱爲“挑夫媽媽”。

18年前,“挑夫媽媽”突遭橫禍,丈夫在打魚時不幸失足溺亡,留下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筆債務,生活一下子把一個絕望的狀態扔給了她。望着孩子們企盼的.眼光,她把牙一咬,換上了解放鞋,扛起了扁擔,加入了挑山工的行列,成了唯一的“挑夫媽媽”。

兩年後,她挑清了債務,17年後,她挑出了兩個大學生。以穿破100多雙膠鞋,挑斷20多根扁擔,踏出20多萬公里山路的艱辛和毅力,實現了當初終身不嫁,一定將兒女撫養成人的願望。生活給了她不幸的狀態,她由此塑造成了一位美麗的母親。

有時候,生活無奈的壓力是巨大的,在與一種生活狀態的對峙中,看不到盡頭,靠的是血緣與親情的堅守。

在一幢老式石庫門房子的斗室裏,住着父女兩人。父親是位百歲老人,女兒是個年已七旬的智障女。日常生活中,百歲老人照料着智障女兒,白天爲她洗衣燒飯,晚上幫她擦屎把尿。老人雖已一百零幾歲,身體尚可,家務事不論大小,件件都親歷親爲,有時社區服務員收去洗的衣服,送回時,他嫌不乾淨,還會把衣袖、領子重新洗過。

夜晚,父女兩人同睡一牀,老人睡外側,女兒睡裏側,半夜女兒要坐馬桶,老人會將女兒從裏側拉出,攙着扶起,等女兒如廁完畢,再將她緩緩推回牀裏,宛如女兒童年時的情景。

老人說,沒有對女兒的這份牽掛,他早就去天堂會老伴了。現在只能過一天算一天,把這又癡又傻的女兒照顧好,這或許是上天叫我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在人生漫長而又短暫的旅途中,生活有時就是在猝不及防時,把你不想要的生活狀態拋給你,成爲你人生背景的一段灰色。對此,有的人怨恨,有的人無奈,有的人平靜,還有的人抗爭。但當你用生命的色彩把它刷新時,生活又會向你展示出嶄新的姿態。

或許,這也是一種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