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嬸散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嬸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王嬸散文

很早以前,我們家住在露天區(現東洲區)平山街,也叫栗子溝。王嬸家的門對着我們家的後窗戶。我的父母和王嬸家關係相處的非常融洽,如同家人一般。王叔是西露天礦的鎬車司機,後來得肝癌去世。王嬸帶着一幫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在人們的撮合下,嫁給了一所小學退休的校長。他們在一起生活了若干年之後,在一次車禍中,這位老校長不幸遇難。而王嬸也在這次車禍中腿部嚴重受傷。作爲晚輩,我很敬重王嬸。也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許久之前的一件往事。從記事起,直到18歲上山下鄉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襯褲爲何物,更不用說穿襯褲了。

記得上個世紀,我們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冷多了。尤其是春節前後,每天的氣溫都在零下30多度。或許那時年齡還小,也可能是在東北地區過慣了的緣故吧,儘管沒有襯褲穿,也這麼一天天過來了。現在回想起來,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我們這代人和我們的父兄,應該都是這樣渡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到1968年的秋天。這年的9月,上山下鄉運動蓬勃興起,各家的父母都在爲兒女們打點行裝。鄰居王嬸得知我也要下鄉的消息,過來看望我。並且,買了一條蔥綠色的腈綸襯褲送給我,這條襯褲在當時也算是一件奢侈品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條襯褲價值7元多,相當於一個工人當年月工資的六分之一左右。而且,這種襯褲經穿耐磨。唯一的缺點是穿和脫的時候會產生靜電,直往身上貼,給人一種癢的感覺。穿襯褲的感覺真好,襯褲和緊口的褲腳,把風和寒氣擋在了外面。不像沒穿襯褲時,風和寒氣會從棉褲腿處鑽進肌膚,讓人感到冷颼颼的。

1969年年我從青年點回家過春節,免不了要把髒衣服脫下來洗一洗,襯褲也不例外。因爲沒有換穿的襯褲,此時,只能是穿褲頭和棉褲了。巧的很,第二天要去一個女同學家串門,而襯褲還沒晾乾,只得這麼去了。女同學的侄女8、9歲的樣子,調皮的很,在地板上爬來爬去。這時,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她爬到我的腳前,並且把手伸進了我的褲腿。突然間,她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似的大叫起來:“他沒穿襯褲。”這一嗓子喊得我羞容滿面,而女同學和她的家人卻是掩鼻而笑。我知道,這是善意的笑。主要是笑這個小侄女的.童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多少掩飾了我的一點窘態。

前幾個月,我和妻去看望王嬸,是王嬸給我們開的門。看到她時,我一下子驚呆了,原來那個身體壯碩的王嬸,竟然坐上了輪椅。她熱情的把我們讓進屋裏,她說怎麼也沒想到我和妻會來看她。中午,王嬸招呼我和妻吃飯。因爲出來的晚,我也不怎麼餓。所以就沒有吃。過後,王嬸的孩子們知道了這件事情,把王嬸好個埋怨。說我大哥大嫂來看你,中午連飯都沒吃上,怎麼對得起人家。王嬸是個心思縝密的人。聽了兒女們的埋怨,心裏總是糾結着。一個勁的給我們打電話道歉。我和妻哪是那種人啊!於是,幾次三番的給王嬸和她的孩子們解釋,着實費了一番口舌。我和妻商量着,是不是再去看看王嬸。在一起聊一聊,這麼些年了,父一輩子一輩的,相處的都很好,沒必要有這麼多講究,並以此來化開王嬸的心結。王嬸,作爲您的晚輩,我們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樣對待您。正應了那句老話:“好親不如近鄰”嗎?

想起了王嬸,就想起了住平房時的許多陳年往事。也令我想起了當年下鄉時,王嬸送給我的那條蔥綠色的腈綸襯褲。在這裏,我還想說:“王嬸,謝謝您,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您送給我的那條蔥綠色的襯褲,讓我度過了許多難以忘懷的寒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