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散文的寫作技巧

自從在網上發表了幾篇不成形的散文拙作之後,有不少讀者紛紛來信,要我談談散文的寫作技巧,我真的感到很爲難。因爲,我既不是什麼寫作高手,也不是什麼寫作名家,怎敢在衆多文人面前班門弄斧呢?但礙於面子,又不願意讓衆多朋友失望,所以只得硬着頭皮,牛刀小試,去簡單談談自己粗略的認識,以求共勉。

談談散文的寫作技巧

談起散文的寫作,不能不涉及到這種文體的分類。在我國古代,文章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詩詞歌賦稱爲韻文,一類是不受格律約束的散體文稱爲散文。這裏的散文是最廣義的。絕大部分文體,包括非韻文的文體及非文學作品,連哲學、歷史學方面的著述均爲之統稱。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對文學作品,採用四分法,把具有文學性的文章稱之爲散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散文成了文學的獨立品種。這是廣義的概念。記得老舍在散文重要一文中指出,報刊上的文字絕大多數是散文,我們的書籍,用散文寫得不知比用韻文寫的要多若干倍。這裏說的散文是最廣義的。還記得秦牧在散文領域海闊天空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較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

當代,又將廣義的散文細加分類,有文藝通訊、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科學小品、雜文等等。文章學專家又將通訊報告歸入新聞文藝,將傳記文學化爲史傳,將科學小品納入說明文;雜文獨立爲文藝性的政論,剩下的便是狹義的散文。這狹義的散文一般是指篇幅比較短小,筆法比較靈活,情文並茂,以記敘和抒情爲主,能比較廣泛的反映社會生活一種文章形式。根據寫作需要,它可以分爲記敘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記敘性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爲主,以敘述描寫爲主要表現手法,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思想感情。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以記敘爲主,於記敘中抒發對兒時樂園的深情。

抒情散文以情爲主,側重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或寓情於事,或因人生情,或託物言志,或借景生情等。除以上的間接抒情外,還可以由我出面,直抒胸臆,如松樹的風格,就是採用了後者的寫法。

在實際寫作中,記敘散文離不開抒情,抒情散文離不開記敘,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側重點不同。由於記敘和抒情很難截然劃分,所以,像雪浪花這樣的作品,說法不一,有的人說它是記敘散文,還有的人說它是抒情散文。

我以前曾經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如果從中學語文教學角度來看,散文是一般記敘文的提高。如果說一件珍貴的襯衫、草地晚餐是一般記敘文,那麼海濱仲夏夜、濟南的冬天則是典型的記敘性散文。後者常以文學性與抒情性勝過一般記敘文。速寫、隨筆、書信、日記、遊記、小品等是記敘散文寫作中常見的體裁。

我曾經閱讀過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學作品,在討論散文時,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散文貴散;也有人則持相反的觀點:散文忌散。在此基礎上,也有人加以歸納、協調,認爲散文既貴散又忌散,是形散而神不散,或曰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大特點。這一說法,已爲多數教材所採納,但引起的爭議也頗多。

爭論的焦點是形散。持此論點者認爲,形散是取材散,可熔古今中外、海闊天空爲一爐;表達散是指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可靈活運用;章法散是指不拘一格,可以隨心所欲,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懷。反詰者則認爲,散文有較多的取材於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文章,方式偏於記敘,章法也非散漫蕪雜,而是講究精煉、集中。如此看來,散文的散,正如小說的小,雜文的雜一樣不能望文生義,機械理解。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散文的特點,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真正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

根據多年來所拜讀過的寫作大家的著作,我總結了散文的一下幾個特點,僅供愛好寫作散文的同仁做一參考。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題材卻很廣泛

廣爲流傳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都只有幾百字。由於語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現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來相對的說要長一些,但也不宜過長,更不能以長爲貴。象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幾乎都是短文;還有茅盾的白楊禮讚、風景談,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綠等也都很短。楊朔的茶花賦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情的變化表達的淋漓盡致。因此,受寫作大家們的影響,我寫的散文一般也較短,像我發表在煙雨紅塵網上的抱犢寨遊記、皇城相府遊記、石家莊水上公園遊記、遊青龍峽大峽谷續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幾百字,就把周圍的景色和觀賞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簡單浮淺,尺幅千里,必當言微意深。像過去所說的,宇宙之大,蒼蠅之微都可以當做散文的題材。散文當然可以寫金戈鐵馬似的重大題材,但更可以選擇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來做文章。越是那些被人忽視的、司空見慣的東西,越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越是別人看得見而說不出,而我看見後能道出來的生活瑣事,越能體現作者的敏銳嗅覺;越能體現作者的獨到見解。它可以寫一人,如藤野先生;也可以敘一事,如老山界;還可以寫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還可以狀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闊天空,說東道西,也可以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見大;這也是寫散文的祕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達靈活,一般長於抒情

散文的散,並非散漫,它散而不亂。較之小說、戲劇等在結構、表達方面,更爲自由靈活;比起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新聞體裁來,它以真人真事爲基礎,可以加工虛構。上述新聞體裁主要寫別人,而散文既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於直接抒情。

散文的結構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仍有一定的線索。如鄭振鐸的貓大體上以時間爲線索,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有明顯的空間線索,這種線索有明顯的連貫性;而楊朔的荔枝蜜則直接以感情變化爲線索的,表現爲跳躍型。

散文的表達方式自由靈活。在一篇作品中,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都可以用上,如郭沫若的杜鵑。散文的各種表達手段、修辭手法比一般記敘文用的更爲頻繁,變化更自如,抒情氣息更爲濃烈。不少散文都採用直抒胸臆的寫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散文語言優美,生動傳神

散文特別注意語言優美,美在何處?各家說法不一,有的說樸素簡練,有的說文采飛揚;有的說富於情韻,有的說瀟灑自如;有的推崇親切流暢的談話風,有的則注重錯綜美與節奏感。這些語言的特點,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時出現,但卻是一般散文中常見的。這裏有選擇的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這裏還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鵑的開頭: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爲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爲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爲了民族的感情。儘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人是無法比擬的,但從中使我們也領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讀。

情韻。這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情味意趣,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如珍珠賦中寫老船工雙手捧出一堆珍珠,這個捧字就富有情韻,也是別的動詞代替不了的。還有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寫孔乙己窮困潦倒: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這個摸字就極具神韻。

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如朱自清的瑞士,寫這歐洲的花園,阿爾卑斯山有的是重巒疊嶂,怎麼也不會窮。從上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兒插着,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兒。有時窗外一座大岩石來了,便什麼都看不見;有時一片樹木來了,只有從枝葉的縫兒裏張一下。山上和山下一樣,靜透了,常常聽到牛鈴兒......風景如畫,歷歷在目。瀟灑、優美,是散文的特點之一。

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吃瓜子的開頭:從前聽人說: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三個博士的頭銜,故意不對稱。還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一段:不必說碧綠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茶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這段文字用不必說、也不必說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數、句式不盡相同,有變化,有起伏,這種錯綜的語言美也給散文帶來新的情趣和韻味。

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悅耳。曹靖華在花.小跋中說:不但詩講究節奏,散文也該講這些,講音調的和諧,也該下字如珠落於盤,流轉自如,令人聽來悅耳,讀來順口。請欣賞下面的一段文字:對父母,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母之所急,勝似拜佛他鄉!父母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噓寒問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讓父母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讓父母品嚐。外出、迴歸告父母,不讓父母掛斷腸。偶爾幾次不算孝,終生孝敬好兒郎;父母牀榻多坐坐,何求他人去褒獎?!還有一段:做男人,就應不後悔,不自卑;不欺騙,不諂媚;不嫉妒,不流淚。不唯利是圖,不口是心非。不陰陽怪氣,不十足女人味!不怯不懼,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錢攥出水!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擠眉弄眼終不好,冷喜熱笑暗藏刀。與人爲善本自善,與人交心自交心;你與他人打妄語,親戚朋友誰信任?口若懸河才智高,信口開河是愚蠢。寧叫天下人負我,不叫我負天下人!(選自我的拙作因爲你是男人,就應該這樣做片段)。節奏美,讓人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還有構思方面的問題也應注意: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情。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人,指出有人面杜鵑,鶯受愚,人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性,而且引申到社會人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銳,洞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情實感。渾渾噩噩過日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情懷激盪,浮想聯翩,然後構思成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髮,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禮讚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上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國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衆,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鬥爭精神。

聯想並非亂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胸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情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意即內情,包括思想、哲理與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情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成耐人尋味、感人至深的藝術境界。

好的散文,像詩一樣,能創造出優美的意境。牡丹園記就有意境,合歡樹也是如此。就合歡樹來說,樹的受難,人的坎坷,是一幅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悲苦與同情,慶幸與激動,既是感情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結果。兩者交織在一起,同悲合歡,能不令人產生共鳴嗎?!趙麗宏在散文創作漫談中說:......一顆普普通通的樹,在我孤獨寂寞的日子裏給了我撫慰和愉悅,它的命運和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和時代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情、哲理四者融爲一體,使作者創造出深刻的意境。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事物的變化,更可感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總之,要寫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就要經常深入生活,向別人學習語言,不恥下問,甘當別人的小學生;多讀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闢的文章,取其精華,爲我所用;筆耕不輟,堅持鍛鍊,不斷完善,循序漸進;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寫作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