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雁蕩山的句子有哪些

環視諸峯,只見雁蕩山層巒疊嶂,羣峯崢嶸。我們拾階而上,登上靈峯放眼四望,啊,美極了!這雁蕩山既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挺秀,又有廬山之飛瀑,峨眉之煙雲。真乃山水奇秀也。

描寫雁蕩山的句子有哪些

雁蕩諸多山峯拔地而起,直插雲端,橫看側望千姿百態,景色步移。尤其那凌空飛舞的瀑布飛流直下,因風作態,瞬息萬變,如絲,如煙,如雲,妙不可言。身臨其境,頓有"不遊雁蕩虛此生"之感。

信步來到了大龍湫旁,仰望那疑似九天銀河飄灑人間的飛瀑,我不禁想到沈括《夢溪筆談》中"雁蕩徑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佳句來。這飛瀑是我國最高的瀑布啊!仰望這瀑布從連雲嶂飛下,象一幅流動的畫,象一首有聲的詩,象一支動聽的曲……

我佇立龍湫潭邊,身上濺滿了點點珍珠口中品味那甜甜的泉霧,掬一捧清洌的泉水洗洗臉,頓感神清氣爽,彷彿心靈也淨化了……

雁蕩山有數不清的奇峯異石,被文人騷客詠記的也頗多。最早記錄雁蕩山的是唐朝大書法家懷素他在給朋友律公的信中說:雁蕩,自古圖牒未嘗言。山頂有大池,相傳爲雁蕩,下二潭,爲龍湫。山南有芙蓉驛。今人有大文豪郭沫若贊剪刀峯詩:遠望雙峯裁紫霓,尖刀棱角有高低,倘非山裏藏刀尺,那得秋雲片片齊。雁蕩山山勢峻險,巒峯依疊,泉清水秀,怪石突兀。整個雁蕩山有峯101座,泉5處,山岩29處,12洞,4道溪,7條嶺.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雁蕩山都未能窮其全貌,況今日匆匆之過客?雁蕩山最負盛名的是石樑洞,大龍湫,靈峯,靈巖四處,此四處將雁蕩山的洞、水、山光盡呈遊人面前,其它諸景莫過於此,何必一一看去,正所謂觀一葉黃而知天下秋矣。

雁蕩山以奇峯、巨峯、飛瀑取勝,它令人稱絕的是山頂有河,峯頂有瀑,谷中有溪,四時變化不同。大龍湫瀑布位於雁蕩山百崗峯西南約2公里的筋竹澗上源,瀑布高190餘米,是世界少有的高度。昂首望去,似銀河倒瀉,一股清泉從山巔噴出,起初是泉,半空是雨,落地是霧,氣勢磅礴,形態隨風勢變幻,分不清是在下雨,還是飛瀑落珠,景色十分壯觀。雨中觀雁蕩奇峯,別有一番情趣。峯不高聳,大都獨立成章,一峯多景。導遊不時東指西點,激發遊人興致。剛纔看似玉兔,可回首一望便成金龜了,細雨中邊遊邊賞,老僧拜塔,玉女獨秀,母女情懷,雙筍峯等活龍活現。從千年古剎靈巖寺出來,天無有放晴的意思,雨點也大起來。高達260米的天柱峯,東西對峙,展旗兩峯,象敞開的兩扇大門。峯與峯之間有300餘米,兩峯頂之間掛一鋼絲,不時有藝人在空中行走、倒立、翻跟斗、騎自行車等多種表演,引得衆人掌聲、喝彩聲連成一片。突然間,導遊對遊人講,"一會兒有銀葉從空中飄落,若能接到,即是接財納福回家。"真的,從空中有散落的物體飄灑下來,衆遊人收起雨具,在雨中昂頭等待,去搶從空中飄來的樹葉,當然我也把樹葉搶在手中,還裝進了行囊。雖然是一種遊戲,但能夠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

夜宿雁蕩山景區。清晨起來,一道霞光照在秀峯之上,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深吸一口溼潤中帶有清香的空氣,清爽裏透着愜意。看來是一個晴朗的好日子。早餐後收拾行李,遊覽仙橋景區,觀桅杆巖,飄峽谷湖,中午在嶺上人家就餐,品嚐當地風味小吃,購土特產。午後參觀觀音洞。剛進景區,四周峯巒吸引着遊人,不時拍照留念。突然間,烏雲從東南方向壓頂而來,不到半個時辰,空中又飄起了雨絲,真是一塊雲彩一陣雨,山峯東西兩重天。我們又重新打開雨傘,順山路向觀音洞行走。觀音洞建造在大山峯頂的山洞內,山似雙手合起的佛掌,峯中有一高21米,寬45米的自然洞。舉首望去,雲霧繚繞,四周山峯若隱若現,象盛開的'蓮花,似觀音寶座。再望觀音洞,如同佛祖顯聖在此,耳際不時傳來佛經朗誦聲,真的全身心地進入佛的聖地了。我不是佛家弟子,但由於工作關係常讀一些關於佛教的書籍和佛經等宗教經典,深知佛普渡衆生,大慈大悲,行善積德,修行來世,但佛教經典之深奧不是凡身俗子所能悟道。既然誠心的,那就登山拜佛吧。進山門,沿石階拾級而上,不用數是九疊臺階,每疊九級,九九八十一級,有九九歸真之說。登上大殿,是雨水還是汗水浸透了衣衫。拜過佛像,方覺得渾身清涼,飲一杯聖水,頓覺神清目明。觀佛像慈眉善目,辨世間善惡。我拜過許多大佛,諸如樂山的露天大佛,敦煌莫高窟身高32米的泥塑佛像,普陀山、九華山的金身佛像等,但在這裏拜佛,是地理環境的差異,還是自然氣候之別,其意境達到峯巔。雁蕩山應該是佛教聖地,從靈峯到觀音洞,共有十八古剎,整個行程始終在佛教氛圍之中。

描寫雁蕩山的句子(2)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爲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爲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蕩山北雁蕩山以奇峯、瀑布著稱,有八大景區,面積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峯、靈巖、大龍湫最爲有名,並稱爲"雁蕩三絕"。

雁蕩山是一座名山、大山,跌宕起伏,綿延數百里,跨樂清、平陽兩縣。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爲蕩,秋雁南歸,多棲於此。每至秋冬之交,鴻雁翔集,呼喚聲聲。在雁湖崗頂眺望東海,水天一色,浩渺無際,是觀賞日出和雲海的佳地。

雁蕩山位於浙江溫州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以奇峯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峯、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爲"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峯夜景,靈巖飛渡堪稱中國一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爲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山腳下密密的樹林,簇圍着高聳的岩石,尤如衆翠捧玉的感覺。高低不等的岩石,錯落有致,各具神態,此處最能體會到雁蕩山嬌柔嫵媚的神韻了。濃綠的樹叢,在亂石縫中、山壑裏、石頭頂上,擺弄着****。在湛藍的天空裏,淡淡的流動着絲絲縷縷雲霧,讓這一方土地顯得更加幽靜了。

初到雁蕩山,即被她特有的氣質征服了。雁蕩山要遠比想象中更加秀麗柔美,她就象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流暢柔和的線條,嫵媚嬌柔,形象生動的造形,讓人流連忘返,山坡上淡淡的綠妝,山谷裏茂密的樹木,尤如一襲綠裙,裸露的崖石,光滑凝脂般潤潔,恰似潔白如玉的軀體,清脆婉囀的鳥鳴聲,在林間和鳴着,似是百鳥正在對歌,讓人的心情也變得格外輕鬆了。而且到雁蕩山,不用受登山之苦,就可以欣賞到絕美之勝境,這在其它任何一個名山裏,是無法做到的,其實那些峯巒高聳陡峭,根本無法攀援。我就在想,這個是否就是雁蕩山高貴典雅之處呢?她可以將最美麗的風景展現在世人面前,但你不能輕褻她。

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爲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蕩山。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峯、柱、墩、洞、壁等奇巖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雁蕩山造型地貌,也對科學家產生了強烈的啓智作用,如北宋科學家沈括遊雁蕩山後得出了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於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雁蕩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學價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義。清人施元孚遊寢雁蕩山十年後提出"遊山說",說的是中國古代遊覽山水活動中迴歸自然,與大自然精神往來的精神文化活動的經驗總結,這與清末學者魏源提出的"遊山學"是一致的,也是值得總結的山水文化遺產。

穿過景區的第一個入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乾淨的臺階,整整齊齊的延伸到雲深不知處。沿着臺階拾級而上,溫暖而明媚的陽光在臉上晃過片片斑駁碎影。有風,拂上臉頰,亦如嬰兒般溫婉通透的小手。耳邊,是那不知名的鳥叫聲,呼吸間,是這大自然沁入心脾的花香氣息。

站定在靈峯館的院內,擡頭仰看,眼前的山峯,象是一隻巨大的雄鷹,似斂翅欲停,又似振翅欲飛,在黑色裏彷彿即將撲面壓來,氣勢驚人!當年郭沫若觀看後,即興題下一首詩:雄鷹居奇峯,清晨化爲石,待到黃昏後,雄鷹又復活。稍稍移動位置,導遊要我們背對雄鷹站立,往後仰頭觀看山峯。奇妙的視覺出現了,只見兇猛的老鷹已然變成了一對豐滿高聳的乳峯,導遊詼諧的說:"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母親偉大的胸懷!"人羣中發出"轟——"的笑聲。

臺階似乎總也走不完,每到一個拐角處,總會有一座類似於"沐心亭"這樣的涼亭。亭子的六角檐柱上,有揮毫潑墨中寫下的詩句,我喜歡這樣的亭子,以及這亭子上方微微向上翹起的檐角,亭子邊高入雲端的峭壁上有飛流直下的"屑玉泉"。立於亭中央,頓時就有了"飛流溼行雲,濺沫驚飛鳥"的空靈之感。

"沐心亭"那沐的可是塵世羈絆,紅塵深深,一顆心臨風沐雨,有多少織進皺紋裏的歲月滄桑,又有多少不能言說的疼痛和無奈,更有多少我們不得去面對的現實,以及不得不前行的堅韌和執着。愛恨情仇、追名逐利,若能將那一顆心貪念紅塵的心,從此沐浴在這寂靜的山林中,是不是,從此,也就了了這萬般恩怨。

白龍洞,接路都是由工匠們從岩石峭壁中打鑿出來的小臺階,兩旁都有堅固的護欄。一路走來,我不僅讚歎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同時也佩服工匠們的精心設計。

途中有一座廟宇,建築在高而險的峭壁上,同行的人中有一位年長的阿婆,一手杵着柺杖,一手由晚輩們攙扶着,徑自的走進那廟裏。廟不大,卻也香菸嫋嫋。山不在高,有廟則靈,建廟之人將這廟宇建在深山之中,燒香拜佛的人一路沿途跋涉,以虐誠之心換取佛光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