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所見

 《所見》

古詩所見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林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着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下來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裏,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所見》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他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所見》註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樾(yuè):樹陰涼兒。

意欲:想要。

捕:捉。

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