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馬原文及賞析

原文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

簫鼓聒川嶽,滄溟涌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

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譯文

將軍從白馬津出發,張展旌旗跨渡黃河。簫鼓聲震動川嶽,氣勢壯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濤。武安縣有戰事,戰事浩大,把武安縣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戰場上兵士氣勢昂揚,沒有慷慨的悲歌。鐵騎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馬飲的水之多,能讓滹沱河的'水全部乾涸。戰爭在最西部的月窟發起,後來又轉戰到朝那。倚劍登上燕然山,那裏邊峯嵯峨,戰爭頻繁。萬里之外十分蕭條,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夠一掃大漠對中原的威脅,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虜。

註釋

①白馬:白馬津,在今河南滑縣。

②武安有振瓦:這裏運用的是典故。《史記》中記載:秦國伐魏,趙王令趙奢救魏,秦軍駐軍在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

③易水無寒歌:這裏運用荊軻的事。荊軻刺秦之前,與高漸離慷慨悲歌,高爲之送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爲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處,最西邊。

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舊址在今寧夏固原。

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內蒙古境內。

⑧五原:郡縣名。治所在今陝西定邊。

⑨戢:收藏兵器。

賞析:

詩歌頌中原漢族政權的一位將軍發兵出征,討伐胡兵,大獲全勝後,刻石勒功,肅清邊患,使邊民過上太平生活。

全詩分兩段。“朝那”以上爲第一段,寫發兵攻伐。首二句寫發兵行軍,旌旗逶迤,渡過黃河。“簫鼓”四句寫軍隊聲勢浩大,簫鼓響徹山川,如同大海波濤,屋瓦爲之震動,將士士氣高漲,歌聲嘹亮。“鐵騎”二句寫軍隊之衆多。“揚兵”二句寫略地之廣闊。“倚劍”以下爲第二段。寫戰勝後的局面。“倚劍”二句寫戰勝勒功,烽燧戒備森嚴。“蕭條”二句寫邊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寫掃清邊患後,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創作背景

王琦注:題始於(南朝)樑費昶,其辭曰:“白馬今雖發,黃河結冰凘”云云,太白蓋擬之。按:白馬,古渡口名,一名白馬津。在河南省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