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閱讀答案附賞析

臨江仙  元好問

臨江仙閱讀答案附賞析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注],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裏,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遊。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注】

李輔之是元好問的朋友。齊州即東州,今山東濟南。濟源,今河南濟源。作者寫此詩前三年曾與李輔之兩次暢遊濟南大明湖。

一:1:上片是如何表現“江山如畫”的特點的?請簡要分析。(5分)

2:從上下片的關係角度,簡要分析詞人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5分)選擇了初秋季節大明湖上的荷葉、荷花、木蘭舟等意象來突出表現“江山如畫”的特點(2分)然後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紅妝”把荷葉比作“翠蓋”,色彩鮮明。(3分)

2:(6分)上片是回憶與李輔之遊大明湖時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寫與友人分別後只能借酒寄託離愁的現實.(2分)以美好回憶反襯今之離愁.(2分)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

二:1.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看,這首詞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請對此作簡要說明。(4分)

2.詞作下片集中寫“離愁”。請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離愁的。(4分)

參考答案:

1.(4分)作者寫作此詞時正客居濟源,已與李輔之分別三年了。上片,作者回憶三年前的'初秋時節,在濟南(齊州、東州)與李輔之泛舟暢遊大明湖的愜意與歡欣;下片,作者回到現實,寫在濟源思念相隔千里、遠在東州的朋友。

2.(4分)作者將抽象的離愁形象化,用具體可感的載體來表現離愁。(2分)作者與李輔之分別後,離別之愁無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來“寄離愁”,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不僅如此,作者還希望橋下“殷勤”的流水能將自己內心的“離愁”帶到東州去。(2分)

三:【注】作者曾與友人李輔之兩次暢遊大明湖。

(1)這首詞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請結合全詞加以簡要分析。(4分)

(2)請從表現手法方面賞析“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3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詞的情感變化起伏,一揚一抑,由喜悅轉入惆悵:上闋回憶與友人遊湖時的情形及所見的美景,表達了與友人團聚的欣喜歡暢之情;下闋寫與友人分別三年、天各一方的思念之情。(4分)

[變化2分,分析2分。概括情感變化的詞可以有所不同,如:由喜轉愁。]

(2)答案1:這兩句詞,是借流水寄情。“殷勤”與“到”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流水以人的情態與動作,作者借“幾日到東州”的發問,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3分)

答案2:這兩句詞,是借流水寄情。運用比喻,以橋下水比喻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借水“幾日到東州”的發問,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3分)

[手法1分,解說1分,目的效果1分。如果沒有答擬人、比喻,而答到“借水寄情”,也可得“手法”分。]

四:(1)“紅妝翠蓋木蘭舟”在句法上有怎樣的特點?簡要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

(2)詞人是怎樣表達自己“離愁”的?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這句詞在句法上的特點突出表現爲意象的疊加,即列錦。“紅妝”代指荷花,“翠蓋”代指荷葉,“木蘭舟”則暗示有“風流”的人物。此句用三個名詞短語構成豔麗可愛的新秋之景,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歡悅。

(2)使用了對比的方法。上闋用追憶口吻再現當年的歡遊,讚美大明湖的詩情畫意。下闋首句從空間角度講已離開故地,二句從時間角度寫已離開許多,三句則寫直接點明離愁。末二句則表達再遊大明湖的渴望。前後對比,突出了離愁。

賞析:

詞的上片寫景,寫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詞人寫道:“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運用了設問句予以強調,並把“荷葉”、“荷花”並列出現,一綠一紅,形成“綠葉紅花”的映襯效果。其中,兩個“荷”字和一個“何”字諧音,三詞連用,共同構成詞句的音韻之美。接着寫道:“大明湖上新秋。”這是對上句問題的回答。“大明湖”點名了地點。“新秋”不但點名了節令,更突出了初秋時節大明湖的美景。

詞人承上“新秋”接着寫道:“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裏,人物更風流。”“紅妝翠蓋”是指上句中的“荷葉荷花”的紅紅綠綠。這裏,詞人用了“紅妝”一詞,顯然有擬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後面的“木蘭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說,在荷葉荷花紅綠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現了泛舟之美人。接着的“江山如畫”,進一步描寫大明湖,表現出大明湖如畫的美景。在這樣的如畫的美景中,賞湖景 “人物更風流”。“風流”即指風采特異,業績突出之人。這裏的“風流人物”當然是指詞人和友人李輔之。其中,一個“更”字,更加突出了詞人對朋友的真情與和諧的關係。我們從這“更風流”的話語中,感受到詞人在字裏行間洋溢着的欣喜歡暢。可以說,景語即情語,詞人寫景更是突顯和烘托人物。

詞的下片抒情。詞人寫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遊。”我們從這兩句可以看到,下片與上片所寫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了。首先,詞人寫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負歡遊”中的“三年”是從空間和時間來寫,不但寫出與友人分離後的時間和相隔的距離,給詞作以時空感,也暗示了這首詞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別是詞人用了“孤負”(違背,或者對不住)一詞,不但表明了與分別時間長,距離遠,難以相會的傷感,也表現了詩人對相會時候美好時光的回憶合對朋友友情的珍惜。唐代韓愈在《感春》中寫道:“孤負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劉過在《臨江仙》中寫道:“青眼已傷前遇少,白頭孤負知音。”其中的“孤負”就是這個意思。無奈之下,詞人只有“一尊白酒寄離愁”。在古代詩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也。這裏,元好問藉此來表達對離愁別念之情。在元好問看來,借酒消愁不夠啊,所以,元好問在結尾寫道:“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東州”也許就是現在朋友羈旅之處。借酒消愁不夠,詞人又借流水抒發離愁別緒。我們知道,在古代詩歌中,以水喻情,已經成爲常規。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中“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等等。這裏,詞人以流水寄情作結,不但能體現感情純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給人以想象餘地,讓人回味無窮。

總之,在思想情感上,詞人既表達了與友人團聚的歡樂,又寫出與友人現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愁悵。在藝術上,首先,以寫景入手,情景結合,情蘊其中。其次,一揚一抑,使情感變化起伏迭宕。再次,時空結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