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的譯文及賞析

《鵲踏枝》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註釋:

《鵲踏枝》:即《蝶戀花》。 又名《黃金縷》、《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於宋。

檻:欄杆。

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彩箋:古人用來題寫詩詞的精緻美麗的紙。這裏代指題詩。

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後來作爲書信的代稱。

譯文1:

欄杆外的菊花籠罩着一層愁煙,蘭花哭泣的淚珠結成了露水,羅幕間透着縷縷輕寒,燕子雙雙飛去。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光穿過紅紅的門戶照到牀前。

昨夜西風凜冽,碧樹凋零,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想給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裏。

譯文2:

圍欄裏薄霧籠罩着菊花,顯得心情壓抑;蘭草上沾着露水,彷彿在傷心地哭泣。輕風吹動簾幕,感到一絲寒氣,只見一對燕子向遠方飛去。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離的傷痛,月光斜灑進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風吹了一夜,碧綠的葉子開始衰落。我獨自登上高樓遠望,遠方的道路伸展蔓延。真想給思念的人寄一封書信,可山高路遠,水路漫長,誰知道該寄到什麼地方呢?

譯文3:

庭院裏的菊花籠罩在霧氣裏,像是鬱郁含愁;蘭花也彷彿在朝露中飲泣。掛着絲羅帷簾的屋子裏有寒氣透過,築巢屋樑上的燕子成雙成對地聯翩飛去。明月啊,你不瞭解人間離愁別恨之苦,還把你的銀輝,從晚間到清曉,斜射進我朱漆的窗戶。

昨晚颳了一夜的西風,把樹上碧綠的葉子吹得光禿禿。清晨起來,我獨上高樓,憑欄眺望,望斷天涯路。情郎啊,要給你寄上一封彩箋寫成的情書,可山長水闊,路途遙遠,你今又在何處?

譯文4: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着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着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走離開了。皎潔的月亮不熟悉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照入大戶人家。

昨夜西風猛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賞析:

庭園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煙靄,似在脈脈含愁。香蘭沾着晶瑩的露珠,似在輕輕啜泣。蘭、菊皆著愁之色彩,則主人公是愁中觀物,不言而喻。室內羅幕不御輕寒,雙燕早已飛去,則主人公單寒落寞,可以體會。偏是那明月不解離人正苦,徹夜到曉把清輝投進朱戶,惹得主人公徹夜失眠,離愁別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興之笑,層層寫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實深厚。

下片另拓詞境。主人公登樓望遠,但見西風過後,碧樹凋零,這情景正象喻愛情橫遭摧殘。主人公心中的無限悲涼,遍佈於天地之間。他把無盡的情思怨慕,寫進了彩箋尺素,欲寄與離散遠方的佳人,可是望盡天涯,山長水闊,卻不知佳人何處!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於天地這間矣。

全詞深於氣象,後片尤覺悲壯。聯繫到晏殊晚年不得於君,貶放外郡,似是託意閨帷而自訴其心曲吧。至於王國維以“昨夜”三句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第一境界,乃借題發揮。蓋因其探幽索賾於微茫曠遠之境,與學術研究有相通之處吧!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恨”字有的版本作“別”)。是說天上的明月它不知道我們和相愛之人離別以後的這種離愁別恨的痛苦。蘇東坡也曾有詞句說“何事偏向別時圓”!爲什麼人在分別,你偏偏團圓,更增加我的離愁別恨。“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月亮慢慢地西斜,它的光線從硃紅色的門穿照進來,我一夜無眠,看到月光從深夜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