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的原文及譯文賞析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衆,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平原君負韊矢爲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史記魏公子列傳》的原文及譯文賞析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爲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爲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爲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2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矯:假託

B.勒兵下令軍中曰勒:約束

C.趙王掃除自迎 除:清除

D.高祖始微少時 微:卑賤

3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公子賢”的一組是(3分) ( )

①公子遂將晉鄙軍

②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③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

④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

⑤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⑥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公子禮賢下士,士人竭盡智慧與忠誠。退秦救趙後,公子有驕傲之色,門客竭誠勸諫;侯生也用訣別後北向自殺的方式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晉鄙是一位持重謹慎的將軍,出於國家利益考慮,懷疑公子的命令,想不聽從,從而被殺。魏王對此非常生氣,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趙王親自到邊界迎接魏公子,與平原君計議用五城封公子,並把鄗封給公子作湯沐邑,足見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戶百姓世代爲公子守墓。司馬遷也親自探訪大梁夷門舊址,感慨公子禮賢下士並非虛名。

32.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3分)

(2)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3分)

(3)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4分)

【參考答案】

29.C(3分。臺階)

30.D(3分。①客觀敘述,與“賢”無關;③側面寫公子下士之賢;④是門客勸誡公子的話)

31.B(3分。“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錯)

32.翻譯

(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鐵椎,用鐵椎椎殺了晉鄙(3分。“袖”“椎(殺)”各1分,語句通順 1分)

(2)公子卻自我驕傲以爲有功,我私下認爲公子實在不應該(3分。“自驕”“功”“不取”各1分)

(3)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那些隱沒在各個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結下層人爲恥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接”“恥”“有以”各1分,語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到了鄴城,公子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這件事,就舉着手盯着公子說:“如今我統帥着十萬之衆的大軍,駐紮在邊境上,這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天你隻身一人來代替我,這是怎麼回事呢?”正要拒絕接受命令。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裏的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公子於是統率了晉鄙的軍隊。然後整頓部隊,向軍中下令說:“父子都在軍隊裏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隊裏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雙親。”經過整頓選拔,得到精兵八萬人。開跋前線攻擊秦軍。秦軍解圍撤離而去,於是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到郊界來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揹着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連着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上公子的。”在這個時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了。公子與侯先生訣別之後,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魏王惱怒公子盜出了他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這一點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後,就讓部將帶着部隊返回魏國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假託君命奪取晉鄙軍權從而保住了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賞給公子。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後,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託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爲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爲公子實在不應該。”公子聽後,立刻責備自己,好像無地自容一樣。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並執行主人的禮節,領着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公子則側着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勞可言。趙王陪着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因爲公子總是在謙讓自責。公子終於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鄗(hao,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公子仍留在趙國。

漢高祖當初地位低賤時,就多次聽別人說魏公子賢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經過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前195),他從擊敗叛將黥布的前線歸來,經過大梁時爲公子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守他的墳墓,讓他們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說:我經過大梁廢墟時,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結下層賤民爲恥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的確不是虛傳。因此,高祖每次經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