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方以智傳》原文及譯文

《清史稿 方以智傳》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廣巡撫,爲楊嗣昌劾下獄,以智懷血疏訟冤,得釋。以智,崇禎庚辰進士,授檢討。會李自成破潼關,範景文疏薦以智,召對德政殿,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京師陷,以智哭臨殯宮,至東華門,被執,加刑毒,兩髁骨見,不屈。

賊敗,南奔,值馬、阮亂政,修怨欲殺之,遂流離嶺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隱志。變姓名,賣藥市中。桂王稱號肇慶,以與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講學士,拜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旋罷相。固稱疾,屢詔不起。嘗曰:“吾歸則負君,出則負親,吾其緇乎?”

行至平樂,被縶。其帥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擇,以智趨右,帥更加禮敬,始聽爲僧。更名弘智,字無可,別號藥地。

其閉關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錢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宮爲僧者,問以智,澄之曰:“君豈曾識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罷,上忽嘆曰:‘求忠臣必於孝子!’ 如是者再。某跪請故,上曰:‘早御經筵,有講官父巡撫河南,坐失機問大辟,某薰衣,飾容止如常時。不孝若此,能爲忠乎?聞新進士方以智,父亦繫獄,日號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訖復嘆,俄釋孔炤,而闢河南巡撫,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語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聲。

以智生有異稟,年十五,羣經、子、史,略能背誦。博涉多通,自天文、輿地、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書數十萬言,惟通雅、物理小識二書盛行於世。

(選自《清史稿》,有刪節)

【參考譯文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親方孔炤,明朝時任湖廣巡撫,被楊嗣昌彈劾下獄,方以智帶着血寫的奏疏上訴申冤,(他的父親)才得以釋放。方以智,崇禎庚辰進士,被授予檢討之職。適逢李自成攻破潼關,範景文上疏推薦方以智,(皇上)在德政殿召見方以智應對,他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撫着几案說好。京師(被李自成軍隊)攻陷,方以智到殯宮痛哭,到東華門,被抓捕施加酷刑,兩根髁骨骨頭都露出來了,他始終不屈。

李自成軍隊潰敗,方以智向南逃亡,正趕上馬、阮亂政,(馬士英、阮大鋮)報復舊怨想殺他,方以智於是流落嶺外。他曾寫過一篇文章,上陳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隱居之志。更改姓名,在集市上賣藥。桂王在肇慶登基,(方以智)因爲參與擁戴(桂王)有功,被提拔爲右中允。扈王駕臨梧州,(方以智)被提拔爲侍講學士,官拜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很快被罷免宰相之職。後來多次被徵召,他堅決借病推託,不出來爲官。他曾經說:“我若回朝廷任職,就辜負了 國君;若出遊又辜負了父母,我還是披緇爲僧吧?”

後來到了平樂,他被(清兵)抓住。清帥想勸降他,左手拿着官服,右手拿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選擇是(爲官還是就刑),以智走向右邊(選擇死),清帥對他更加禮敬,聽任他做和尚。(方以智)改名爲弘智,字無可,別號藥地。

(先前)方以智還在金陵高座寺閉門打坐時,友人錢澄之也客居金陵,遇到一位原先在中宮爲官、現出家爲僧的熟人,(那僧人向錢澄之)問起以智,澄之反問:“你難道早先認識他嗎?”(那人)說:“不是。(我)過去陪侍先皇,有一次朝罷,皇上忽然嘆息道:‘求忠臣一定要從孝子當中找!’像這樣說了兩次。我跪着問什麼緣故,皇上說:‘早上聽講經,有個講官的父親在河南做巡撫,因爲失職獲罪被判殺頭,那講官(照樣)薰衣,衣着、舉止如同平常。像這樣不孝,能成爲忠臣嗎?(我)聽說新科進士方以智,他的父親也被囚禁到牢裏,他每天哭號、流淚,拿着奏疏求人解救(他父親),這(同樣)也是做人的.兒子啊!’說完後再次嘆息,(後來)很快釋放了方孔炤,徵召他做河南巡撫,外廷也知道這個緣故嗎?”錢澄之把這些話轉述給方以智,方以智匍匐在地痛哭失聲。

方以智天資稟賦卓異聰穎,十五歲時,經、子、史書上的文章大體上都能背誦。他涉獵廣泛,通曉天文、地理、禮樂、律數、音樂、文字、書畫、醫藥、技勇之類(的學問),考查它們的來龍去脈,分析其目的意圖。著述有幾十萬字,(如今)只有《通雅》《物理小識》二書盛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