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陶侃列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晉書·陶侃列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張夔察侃爲孝廉,至洛陽,數詣張華。華初以遠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無忤色。華後與語,異之。除郎中。伏波將軍孫秀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爲掾屬,以侃寒宦,召爲舍人。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侃州里也,爲鄉論所歸。侃詣之,晫曰:“《易經》稱‘貞固足以幹事’,陶士行是也。”與同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之。吏部郎溫雅謂晫曰:“奈何與小人共載?”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書樂廣欲會荊揚士人,武庫令黃慶進侃於廣。人或非之,慶曰:“此子終當遠到,復何疑也!”。慶後爲吏部令史,舉侃補武岡令。與太守呂嶽有嫌,棄官歸,爲郡小中正。會劉弘爲荊州刺史,將之官,闢侃爲南蠻長史,遣先向襄陽討賊張昌,破之。弘既至,謂侃曰:“吾昔爲羊公參軍,謂吾其後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後以軍功封東鄉侯,邑千戶。

陳敏之亂,弘以侃爲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侃備威儀,迎母官舍,鄉里榮之。敏遣其弟恢來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隨郡內史扈瑰間侃於弘曰:“侃與敏有鄉里之舊,居大郡,統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侃潛聞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爲參軍,資而遣之。又加侃爲督護,使與諸軍併力距恢。侃乃以運船爲戰艦,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討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於是擊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齊肅,凡有虜獲,皆分士卒,身無私焉。後以母憂去職。嘗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化爲雙鶴,沖天而去,時人異之。

譯文

張夔舉薦陶侃爲孝廉,到洛陽後,陶侃多次去拜見張華。起初,張華認爲陶侃是遠方人,並不怎麼禮遇他。可陶侃每次去拜見他,表情都沒有露出反感牴觸的情緒。後來張華與他交談,對他感到大爲驚異,授陶侃郎中之職。伏波將軍孫秀因爲是亡國將領的後代,家族的門望不高,中原士人恥於任他的幕佐,他便因爲陶侃是低級官吏出身,將他召爲舍人。當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是陶侃的.同鄉,受到當地輿論的推崇。陶侃去拜訪他,楊晫說:“《易經》稱‘固守正道就足以能夠圓滿地辦好事情’,陶士行(陶侃)就是這樣的人。”他同陶侃一塊坐車去拜見中書郎顧榮,顧榮感到很驚奇。吏部侍郎溫雅對楊晫說:“你爲什麼同見識淺薄的人一塊乘車呢?”楊晫回答說:“這人可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物。”尚書樂廣想要會見荊楚人士,武庫令黃慶就將陶侃推薦給樂廣。有的人認爲陶侃不合適,黃慶說道:“這人終究要才能大成,還懷疑什麼!”黃慶以後當了吏部令史,舉薦陶侃做了武岡縣令。(在任期間)因爲與太守呂嶽不合,就辭官歸鄉,當了本郡的小中正。適逢劉弘擔任荊州刺史,將要赴任,就任命陶侃爲南蠻長史,派遣他先去襄陽討伐叛賊張昌,陶侃擊敗了張昌。

劉弘到任後,對陶侃說:“我以前任羊公的參軍時,他說我以後會到此擔任與他一樣的官。從現在來看,你以後也必定會繼任老夫的官職了。”陶侃後因立有軍功被封爲東鄉侯,食邑一千戶。陳敏之亂爆發後,劉弘讓陶侃擔任了江夏太守,另加封鷹揚將軍官號。陶侃帶着隨從儀仗,將母親接到官署的住宅,鄉里人對此感到很榮耀。陳敏派遣他的弟弟陳恢來進犯武昌,陶侃派出軍隊前去抵禦。這時隨郡內史扈瑰在劉弘跟前挑撥離間,說道:“陶侃與陳敏有同鄉的交情,他現在任大郡長官,統領有強大的軍隊,倘若他有二心,那麼荊州東面就無險可守了。”劉弘回答說:“陶侃的忠誠和才能,我瞭解得已經很久了,哪裏會有這種事!”陶侃私下聽到這個消息後,趕緊派兒子陶洪以及哥哥的兒子陶臻到劉弘處,來表現自己的堅定。劉弘選拔他們做參軍,給予資助後又派了回去。另外又給陶侃加官爲督護,讓他與其他各路軍隊合力抵禦陳恢。陶侃於是就將運輸船隻改裝爲戰艦,有的人說這樣做規定上不允許,陶侃說道:“使用國家的東西討伐國家的敵人,只需一一說明來由罷了。”就這樣,陶侃領兵進攻陳恢,勢如破竹。陶侃治軍嚴謹,所有繳獲的物品,全部分給士卒,自身沒有私取。後因母親去世守喪而離職。(居喪期間)曾有兩個客人來弔唁,沒有哭就退了下去,變成了兩隻鶴,飛上天空離去。當時人們都感到很驚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