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5篇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

 作品原文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5篇

梅花落

中庭①多雜樹,偏爲梅諮嗟②。

問君③何獨然?念其④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

念爾⑤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作品註釋

①中庭:庭院中。

②諮嗟:讚歎聲。

③君:指“偏爲梅諮嗟”的詩人。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開花。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不畏嚴寒。

⑤爾:指雜樹。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作品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請問你爲何會如此?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爲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原文賞析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爲,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臨海王劉子項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項作亂,死於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佔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梅花

清代:汪中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譯文: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寂的客館中,寒梅開始綻放,春風腳步徐緩地來到樹下。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此時故鄉的園中花已經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獨開。

註釋: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館:孤寂的客舍或旅館。發:開放。款款:徐緩的樣子。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江上:一本作“江樹”。

賞析:

這是一首鄉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客居異地的孤悽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詩曰“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館居異地。出於一種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悽。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思而鄉思自濃,不寫鄉愁而鄉愁自現。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說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裏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於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纔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出“哪裏都沒有家鄉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說並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爲普通的鄉情詩。但從藝術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情,爲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現,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在詩中,陸凱詩託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說自己的思鄉之情,那種做客他鄉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於言表。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3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翻譯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豔麗;未到時節就開放了,散發着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子;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霜。

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與梅花傷心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爲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纔開花,成爲舊曆新年時的香花呢?

註釋

匝路亭亭豔:匝路,圍繞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樣子。

非時裛裛香:非時,不合時宜,農曆十,一月不是開花的時節,梅花卻開了,所以說“非時”;裛裛,氣味鬱盛的樣子。

素娥惟與月:素娥,嫦娥;惟與,只給。

青女:霜神。

贈遠虛盈手:贈遠,折梅寄贈遠方的親朋;虛,空;盈手,滿手。

傷離適斷腸:傷離,因爲離別而感傷;適,正。

早秀:早開花。十一月中旬開的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爲迎接新年而開花芬芳。

鑑賞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一開頭就奇峯突起,呈現異彩。裛裛,香氣盛貌。雖然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雖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氣沁人,可是梅花過早地在十一月中旬開放,便顯得很不適時宜。這正是“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作者的感情通過詠梅來表達。作者的品格才華,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豔”、“裛裛香”。作者牽涉到牛李黨爭中去,從而受到排擠,以及長期在過漂泊的遊幕生活,也正是處非其地。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二句清怨悽楚,別開意境。同是月下賞梅,作者沒有發出“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讚歎,把梅花比作風姿姣好的美人;也沒有抒寫“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一類的頌詞,讚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獨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與月”,繼而又指責“青女”的“不饒霜”。原來在作者眼裏,嫦娥讓月亮放出清光,並不是真的要給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沒有梅花,她也會讓月色皎潔的。嫦娥只是贊助月亮,並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顯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凍來摧折梅花,所以她決不會因爲梅花開放而寬恕一點,少下些霜。一種難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與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寫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達到飽和。突然筆鋒一轉,對着梅花,懷念起朋友來了:“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想折一把梅花來贈給遠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滿把的梅花也沒有什麼用。連寄一枝梅花都辦不到,更覺得和朋友離別的可悲,所以就哀傷欲絕,愁腸寸斷了。“傷離”句一語雙關,既含和朋友離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這就更加蘊蓄雋永。

“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這裏表達了他對梅花的悲痛,這種悲痛正是對自身遭遇的悲痛。聯繫到詩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賞識,請他到幕府裏去,把女兒嫁給他。王茂元屬於李德裕黨,這就觸怒了牛僧孺黨。在牛黨得勢時,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夠進入朝廷,貢獻他的才學,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來而過早開放一樣。這一結,就把自傷身世的感情同開頭呼應,加強了全篇的感情力量。詠物詩的最高境界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來描繪,委婉地再現其形象;同時,也曲折地傳達出內心的感情。這首詩正是這樣。梅花是一定時空中盛開的梅花,移用別處不得。與之同時,又將詩人的身世從側面描繪出來。兩者融合得紋絲合縫,看不出一點拼湊的痕跡,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現。

創作背景

這首詠物寫於何年,諸說不一,可能是詩人於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聘請爲書記,入蜀時所作。他的《韓冬郎即席二首》,有“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冬雪到時春”句。作者赴蜀,在這年冬天,有《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一詩。這首詩或者是在這年所作。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4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麼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於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裏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鑑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爲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爲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爲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5

原文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譯文及註釋

譯文惆悵的望着梅花驛,專注的看着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雲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於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託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裏能夠流向西邊呢?

註釋南柯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水晶簾》《風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後用爲詞牌。雙調五十二字,前後片相同。兩片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梅花驛:寄送信件的驛站。語見南朝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範詩用此,意謂期盼伊人送來信息。驛:驛站,古時供官府信使中途換馬和歇宿處。杜若洲:生長杜若的水中小島。語見《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此借謂欲寄杜若給伊人以表情意。杜若:一種香草。木蘭舟:用木蘭做成的船。緘素:古人用帛寫信,因稱書信爲緘素。緘:捆紮。雙魚:事見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因用雙魚指代書信。題紅片葉:用唐人紅葉題詩事: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試,在御溝中偶得一片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盧渥娶得一宮女,這宮女恰是當年紅葉題詩之人。此以題紅表示書信。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採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於,他從深思回到了現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麼,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裏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後,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伴着情人遠行的江水,但願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爲:“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無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遊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實,“不近”一詞用在這裏,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於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託物寄情密切相關,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一,不僅有助於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新,詞中所用大多爲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鑑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6

原文:

梅花落

唐代: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譯文: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因着風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着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幾萬裏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註釋: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賞析: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於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彷彿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於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於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纔想起徵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徵人,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處於較落後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7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古詩簡介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笑傲寒風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翻譯/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爲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⑴聞道:聽說。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麼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曉風:(梅花)在晨風中開放。

賞析/鑑賞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爲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8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雲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雲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翻譯

碧水盪漾橫於門前,蒼煙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邊春光溶溶。夜來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淺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飛閒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隨之向千里外飄去。仔細看它絕似蘭昌宮裏的三個美人,瓊樹三枝多有風度。

梅枝晶瑩酥軟像體態婀娜的張雲容,夜裏給人送來溫情香暖。它插戴在頭上與劉蘭翹一樣清瘦,又如蕭鳳台那般柔婉。它久棲於枯寒荒冷的幽澗,春來了它默默無語獨自抱怨。東風吹過只留半面,想何遜一定打算把它寫入詩卷。人們觀賞它的興致未盡,天空又佈滿了青黃的煙雨,應讓它安放於白天陰涼的庭館。

註釋

解語花:詞牌名,此體雙調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皺碧:形容碧水有波紋。

飛霙:飛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齊。

蘭昌:宮名。在唐福昌縣西十七裏,屬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詞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遜,南朝梁詩人,寫有《詠早梅》一詩,後世詠梅時多用此事。

煙雨青黃:指梅雨季節。青黃,指梅子。

賞析

上片從地理環境和天氣寫起,爲梅之出場烘托氣勢。“門橫皺碧”三句是倒寫,從邏輯上說,應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後詞人循路而去,一路煙水蒼茫,春景迷離,最後來到梅之所在。“皺碧”“蒼煙”“江南岸”,處處有水,可見梅在水邊。“暮寒如翦”寫時當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風之意,“翦翦輕風陣陣寒”,呼應開頭“門橫皺碧”,有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意,落實“春近江南岸”。“臨溪影”兩句,梅花出場,然而出場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橫斜,臨水照花清淺。此寫梅花之態與韻。其態橫斜,其韻清幽。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二首》詩之一)詩意。“飛霙弄晚”三句,宕開一筆,寫素雪飄零,飛舞暮色,把浮動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寫梅花之香與色。其香悠遠,其色襯雪。暗用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梅花》)詩意。詞人善用側筆,寫梅花姿態,從臨水照花寫起,寫梅花香色,從飛雪飄梅寫起,化用前人詩句以熔鑄意境。詞人先寫梅花所處之環境氣氛,再寫梅花之香色態韻,寫梅影、梅香、梅色、梅雪,爲梅花之正式出場蓄勢。“端正看”三句彷彿欲正面寫梅花,卻依然不寫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轉,將梅花比作當年薛昭在蘭昌宮中所見之豔鬼。詞人在此地見到梅花,就和當年薛昭在蘭昌宮見到三姝一樣,“自疑飛到蓬萊頂,瓊豔三枝半夜春”。“總似”二字,寫其驚喜不定,徘徊歎賞之情,如此美景,豈是人間當有。前有“飛霙”二字,爲此處“瓊樹”做伏筆。

過片承接“瓊樹三枝”而來,分寫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酥瑩雲容夜暖”,以“酥瑩”形容雲容肌膚之細膩溫潤、晶瑩無瑕,如暖玉溫香。因薛昭曾與張雲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語甚是恰當。“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薛昭並未與二女同衾,故此着一“伴”字。蘭翹取其消瘦之態,簫鳳取其柔婉之情。雲容酥瑩,寫梅花晶瑩玉潤之色澤,蘭翹清瘦,寫梅花疏影橫斜之姿態。簫鳳柔婉,寫梅花幽婉嫺雅之品性。“夜暖”二字,反襯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駘蕩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卻春寒,神魂飄蕩。“冷雲荒翠”三句半實半虛,寫三姝身處荒官古墓,只有冷雲流離,荒煙蔓草,孤棲百年,幽恨從生,無語中暗含春怨。“春怨”既寫三姝遠離人間春情,亦寫梅花開在暮雪飄零之時,不爲東君所賞。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幽怨之情、春恨之意,兼人兼花。“東風半面”三句,從三姝而來,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嬌·曉起觀落梅》詞意:“半面妝新,迴風舞困,此況真奇絕。”“料準擬、何郎詞卷。”寫即使梅花在春風中飄零,也依然能爲何遜這樣的才子所賞,寫出優美的詩篇。何遜《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梅花知道自己飄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濃便開,而即使飄零,也已在飄零之前佔盡春光。”歡未闌”三句,寫梅花落盡,然而歡樂不盡,待到梅子熟時,正好當庭院晝陰,日日相對,供人倚靠。“煙雨青黃”化用賀鑄《青玉案》詞:“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此想象梅花將來之景,亦暗用張雲容還陽故事。

此詞詠梅,詞筆幽豔,頗多波折。鋪墊梅花之背景氣氛,梅花久久不出,爲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從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寫起,並不正寫梅花,爲第二波折;正寫梅花而以張雲容故事爲喻,兼及蘭翹、簫鳳,密麗質實,雕繢滿眼,爲第三波折;從“暮寒如翦”寫至“酥瑩夜暖”,又寫至“冷雲荒累”,最後至“煙雨青黃,晝陰庭館”,時空錯綜,忽而實景,忽而幻覺,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爲第四波折。有此幾段波折,使得詞境更爲豐富,頗堪玩賞。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梅詞,因爲有擬人之語,且語多豔冶,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爲它是寫“冶遊”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9

原文: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

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爲梅諮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爲,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0

梅花落 南北朝 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一作:風飈)

《梅花落》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

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梅花落》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爲梅諮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梅花落》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中庭雜樹多,偏爲梅諮嗟。”這兩句是說,庭中的雜樹衆多,我卻偏偏讚歎梅花。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即指一班無節操的士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之士。詩的內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雜樹作襯墊,襯墊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於是便觸發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問。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說,請問你爲什麼單單偏愛梅花呢?這“問”的主語是“雜樹”。“獨”字緊扣着“偏”字,將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這兩句是說,那是因爲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實。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讚美梅的理由,但是爲了使發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瞭解,所以又接着說明爲什麼雜樹們不及梅的理由。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幾句是說,而你們呢,只能招搖於春風,鬥豔於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在寒風中零落,終究沒有耐寒的品質。

詩人在耐寒這一點上,把梅和雜樹作了比較。這樣一來,贊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

這首詩結構單純,一二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爲過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比如對梅的描寫,這裏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麼後世常用的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也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說着並不怎麼新鮮的事情,卻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足見褒貶之意,瞭然於心,所以觀點相明,一問即答,快人快語,切中要害,絕非率意而成。

如果說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那麼“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象徵。詩人將他們加以對比,並給予毫不猶豫的褒貶,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也反映了詩人對世風日下的擔憂。

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懷無不熔鑄其間。就以上所言,又顯示出它慷慨任氣、沉勁老練的特色。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落》創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鮑照因獻詩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1

原文: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爲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爲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的。

3、爲:因爲。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爲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着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2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古詩簡介

《梅花落》是南朝宋詩人鮑照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開頭兩句以雜樹襯托梅花,領起全詩。中間四句,說明自己爲什麼獨愛梅花,盡寫梅之可愛。末兩句以感慨作結,以雜樹的有華無質,更突出梅的品質。全詩對比鮮明,在表達情感上一改直抒胸臆的寫法,託物明志,藉助對不畏霜露的梅花的讚美,來表明自己不願順隨俗流的堅定不拔的志趣,使得此詩更爲含蓄、深沉。

翻譯/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

請問你爲何會如此?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飄落淨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

註釋

1.中庭:庭院中。

2.諮嗟:嘆息聲。

3.君:指上句"偏爲梅諮嗟"的詩人。

4.其:指梅花。

5.作花:開花。

6.作實:結實。

7.爾:指雜樹。

8.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9.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創作背景

元嘉十六年(439),鮑照因獻詩而被宋文帝用爲中書令、秣稜令,從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痛恨門閥士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大多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賞析/鑑賞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此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即一般無節操的士大夫;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之後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爲,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此詩主要是託諷之辭。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他那質樸的詩句中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快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這首詩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詩的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藉助於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徵色彩濃郁。假象見義,藉此言彼,以生動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詩歌耐人咀嚼的韻味。

陸時雍說:“明遠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世人所未有!”從《梅花落》一詩中可以看出,鮑照無愧於陸氏的評價。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3

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譯文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優美的風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爲嚴酷的寒冬時節啊!

註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fèn):自己料定。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韻。標,標格,風度、氣概之意。

賞析: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4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譯文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爲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爲(wèi):因爲。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爲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裏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衆,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說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爲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5

梅花絕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翻譯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優美的風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爲嚴酷的寒冬時節啊!

註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

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自己料定。

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韻。標,標格,風度、氣概之意。

創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賞析

這實際是一首標準的況物自比的詠梅詩。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文武雙全,年輕時意氣風發,曾有一首詞自贊:“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北宋滅國,是陸游一生中永遠的痛,他一懷忠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國人都熟悉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的詩句,這首詩所表達的情緒也是相通的,反應的是在詩人特有的政治處境下,心念復國,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複雜的心理狀態。

從詩比較明朗的格調上看,這應是陸游中年時期的作品,當時的政治空氣應該是,偏安勢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處境至爲嚴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遲。”說的是詩人自忖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年復一年的等待並沒讓他感覺到絕望,“自分”二字準確地傳達出了他的這種心態。

要知道,在當時的氛圍中,能保持這樣比較舒解,比較積極的心態並不容易!

就像這眼前大雪覆蓋,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樣——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詠詩之人的高標逸韻?

濃烈的詩情畫意,夾雜着無法言說的身世之感,虛實相照,渾然一體,烘托出一種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慣有風格,也是我們的祖先奉獻給世界文學寶庫的一份獨到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