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古詩簡介

《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詞人鄭域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與前面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相互映發,形成一種優美恬靜的境界。這首詞以詠梅爲題材,採用了比興手法,表現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人深思的地方。

翻譯

說它是花,春天卻未到來,說它是雪,卻幽香無比。傍着竹林,探出一根枝條,在鄉村的農舍綻放。

無論在竹籬茅舍的貧寒之地,還是在玉堂瓊廳的富貴場所。栽種地不同,但一樣開出純正高潔的花朵。

註釋

⑴昭(zhāo)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⑵道:說。

⑶來:語助詞。

⑷竹籬茅舍:這裏指貧寒人家。

⑸玉堂瓊(qióng)榭(xiè):這裏指富貴人家。榭,建築在高土臺上的房子。

⑹一般:一樣。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自《國風·召南·摽有梅》以來,歷代詩歌中詠梅之作就屢見不鮮,但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精粹雅逸,託意高遠,如林逋的《梅花》詩,姜夔的詠梅詞《暗香》、《疏影》;一種是巧喻譎譬,思致刻露,如晁補之的《鹽角兒》。鄭域這首詞爲第二種,由於受到宋詩議論化的影響,這種傾向在詩歌的韻味上稍遜前者一籌。

賞析

宋人張炎說:“詩難於詠物,詞爲尤難。體認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結句。”以詞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格質樸無華,落筆似不經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

楊慎說此詞“興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說:“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像林逋的詠草詞《點絳脣》、史達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他們儘管寫得細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採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麼,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裏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構來看,則是每句之內,自問自答,音節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詠梅,始於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後人詠梅,不離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似與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雲:“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儘量發揮:“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二首》詩則認爲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此詞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創。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閒覽》評東坡此句雲:“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閒靜之趣。”曹組《驀山溪·梅》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卻把思路引到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爲典所囿,一氣呵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爲襯托,以梅花爲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閒靜幽獨,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上倩靈活脫,和諧優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

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戶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前者偏於虛,後者趨向實。它成了一種優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生“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後,接着寫“富貴玉堂瓊榭”,意在說明栽於竹籬茅舍之梅,與栽於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漢宮春》詠梅詞雲:“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相比起來,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體現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2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雲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雲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翻譯

碧水盪漾橫於門前,蒼煙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邊春光溶溶。夜來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淺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飛閒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隨之向千里外飄去。仔細看它絕似蘭昌宮裏的三個美人,瓊樹三枝多有風度。

梅枝晶瑩酥軟像體態婀娜的張雲容,夜裏給人送來溫情香暖。它插戴在頭上與劉蘭翹一樣清瘦,又如蕭鳳台那般柔婉。它久棲於枯寒荒冷的幽澗,春來了它默默無語獨自抱怨。東風吹過只留半面,想何遜一定打算把它寫入詩卷。人們觀賞它的興致未盡,天空又佈滿了青黃的煙雨,應讓它安放於白天陰涼的庭館。

註釋

解語花:詞牌名,此體雙調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皺碧:形容碧水有波紋。

飛霙:飛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齊。

蘭昌:宮名。在唐福昌縣西十七裏,屬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詞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遜,南朝梁詩人,寫有《詠早梅》一詩,後世詠梅時多用此事。

煙雨青黃:指梅雨季節。青黃,指梅子。

賞析

上片從地理環境和天氣寫起,爲梅之出場烘托氣勢。“門橫皺碧”三句是倒寫,從邏輯上說,應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後詞人循路而去,一路煙水蒼茫,春景迷離,最後來到梅之所在。“皺碧”“蒼煙”“江南岸”,處處有水,可見梅在水邊。“暮寒如翦”寫時當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風之意,“翦翦輕風陣陣寒”,呼應開頭“門橫皺碧”,有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意,落實“春近江南岸”。“臨溪影”兩句,梅花出場,然而出場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橫斜,臨水照花清淺。此寫梅花之態與韻。其態橫斜,其韻清幽。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二首》詩之一)詩意。“飛霙弄晚”三句,宕開一筆,寫素雪飄零,飛舞暮色,把浮動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寫梅花之香與色。其香悠遠,其色襯雪。暗用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梅花》)詩意。詞人善用側筆,寫梅花姿態,從臨水照花寫起,寫梅花香色,從飛雪飄梅寫起,化用前人詩句以熔鑄意境。詞人先寫梅花所處之環境氣氛,再寫梅花之香色態韻,寫梅影、梅香、梅色、梅雪,爲梅花之正式出場蓄勢。“端正看”三句彷彿欲正面寫梅花,卻依然不寫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轉,將梅花比作當年薛昭在蘭昌宮中所見之豔鬼。詞人在此地見到梅花,就和當年薛昭在蘭昌宮見到三姝一樣,“自疑飛到蓬萊頂,瓊豔三枝半夜春”。“總似”二字,寫其驚喜不定,徘徊歎賞之情,如此美景,豈是人間當有。前有“飛霙”二字,爲此處“瓊樹”做伏筆。

過片承接“瓊樹三枝”而來,分寫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酥瑩雲容夜暖”,以“酥瑩”形容雲容肌膚之細膩溫潤、晶瑩無瑕,如暖玉溫香。因薛昭曾與張雲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語甚是恰當。“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薛昭並未與二女同衾,故此着一“伴”字。蘭翹取其消瘦之態,簫鳳取其柔婉之情。雲容酥瑩,寫梅花晶瑩玉潤之色澤,蘭翹清瘦,寫梅花疏影橫斜之姿態。簫鳳柔婉,寫梅花幽婉嫺雅之品性。“夜暖”二字,反襯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駘蕩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卻春寒,神魂飄蕩。“冷雲荒翠”三句半實半虛,寫三姝身處荒官古墓,只有冷雲流離,荒煙蔓草,孤棲百年,幽恨從生,無語中暗含春怨。“春怨”既寫三姝遠離人間春情,亦寫梅花開在暮雪飄零之時,不爲東君所賞。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幽怨之情、春恨之意,兼人兼花。“東風半面”三句,從三姝而來,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嬌·曉起觀落梅》詞意:“半面妝新,迴風舞困,此況真奇絕。”“料準擬、何郎詞卷。”寫即使梅花在春風中飄零,也依然能爲何遜這樣的才子所賞,寫出優美的詩篇。何遜《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梅花知道自己飄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濃便開,而即使飄零,也已在飄零之前佔盡春光。”歡未闌”三句,寫梅花落盡,然而歡樂不盡,待到梅子熟時,正好當庭院晝陰,日日相對,供人倚靠。“煙雨青黃”化用賀鑄《青玉案》詞:“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此想象梅花將來之景,亦暗用張雲容還陽故事。

此詞詠梅,詞筆幽豔,頗多波折。鋪墊梅花之背景氣氛,梅花久久不出,爲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從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寫起,並不正寫梅花,爲第二波折;正寫梅花而以張雲容故事爲喻,兼及蘭翹、簫鳳,密麗質實,雕繢滿眼,爲第三波折;從“暮寒如翦”寫至“酥瑩夜暖”,又寫至“冷雲荒累”,最後至“煙雨青黃,晝陰庭館”,時空錯綜,忽而實景,忽而幻覺,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爲第四波折。有此幾段波折,使得詞境更爲豐富,頗堪玩賞。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梅詞,因爲有擬人之語,且語多豔冶,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爲它是寫“冶遊”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3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爲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爲(wèi):因爲。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爲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裏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衆,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爲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4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古詩簡介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笑傲寒風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翻譯/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爲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⑴聞道:聽說。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麼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曉風:(梅花)在晨風中開放。

賞析/鑑賞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爲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5

原文: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溼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翻譯:

白鷗棲落水濱,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願留下?如若是自願,又爲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內燈火閃爍。孤處江舟,只有身影爲伴,對着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遊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遊的舊友,今日在哪裏?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盪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溫一下舊遊。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遊,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雲,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說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

梅花引·荊溪阻雪賞析

賞析: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羈留,“身留”是出於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邊,自然不是“心留”。詞人起筆突兀,出示幻象以虛寫實。他落筆不寫風雪和溪流,而寫泊舟經過,立意較爲翻新,下面繼續讓白鷗發問:“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鎖眉頭”以形示情。白鷗是詞人寄託心情的意象。問者之意,借白鷗說出,婉深而鮮明。此謂託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過白鷗表達的,但白鷺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鷺也非作者化身。白鷺慣於生活在風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卻是迫於“身留”。作者描寫白鷗,是深化意境。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由舟內到舟外,逐次展示境況的寒冷悽清。傍晚時分,冷風拍打着簾幕,把燈火撩撥得跳蕩不已,光暈連同我的影子,都在搖曳着。孤獨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遊伴來。

下闕緊接上闕結局,問道:“舊遊舊遊今在否?花柳樓,月下舟。”遊伴啊遊伴,你可還健在?憶起結伴而遊,感到非常歡樂自在!花叢旁的小樓,柳蔭之下的輕舟,都如夢幻般地地消逝了。“夢也夢也”,我在夢中重溫舊日的歡欣。冷風、寒水、黃雲、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寧,但連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溼透了,怎能讓人入眠。夢已了,“夢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虛絕望的心境中,蘊含一絲怪之意思。詞人懷遠之情,如荊溪流水那樣悠悠難盡。風雪漫天,令人愁苦萬分。“都道無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燈與影相伴,有誰來說這樣的話?況是“都道”,這些人從何而來?“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極寫天氣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氣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麼?是否象我一樣,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詞流動自然。以發問取頭,未待回答,卻已氣勢凌人。詞中後多用短句,使節奏感極強,音響較爲清越。全詞以抒情爲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氣宇軒昂。結尾用“雪”字才點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蓋讓人讀起來一氣貫注也。難怪清代詞評家劉熙載曾評蔣捷詞爲“長短句之長城”,是推崇備至。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6

梅花落 南北朝 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寒風一作:風飈)

《梅花落》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

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梅花落》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嘆息聲。

君:指上句"偏爲梅諮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梅花落》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中庭雜樹多,偏爲梅諮嗟。”這兩句是說,庭中的雜樹衆多,我卻偏偏讚歎梅花。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即指一班無節操的士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之士。詩的內容是贊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雜樹作襯墊,襯墊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於是便觸發了雜樹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問。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說,請問你爲什麼單單偏愛梅花呢?這“問”的主語是“雜樹”。“獨”字緊扣着“偏”字,將問題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這兩句是說,那是因爲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雪之中開花,冷露之中結實。詩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讚美梅的理由,但是爲了使發問者(雜樹)對自己有所瞭解,所以又接着說明爲什麼雜樹們不及梅的理由。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幾句是說,而你們呢,只能招搖於春風,鬥豔於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在寒風中零落,終究沒有耐寒的品質。

詩人在耐寒這一點上,把梅和雜樹作了比較。這樣一來,贊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闡發。

這首詩結構單純,一二句直抒己見,第三句作爲過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辭爽直,絕無雕琢、渲染之態,比如對梅的描寫,這裏就見不到恬淡的天姿,橫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動,更沒有什麼後世常用的高標逸韻,力斡春回的頌詞,而只是樸實無華,如實道來——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其句式韻腳,也隨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詩人以如此單純樸拙、隨意自然的形式,說着並不怎麼新鮮的事情,卻有幾分“稚”趣,然而“念其”、“念爾”,足見褒貶之意,瞭然於心,所以觀點相明,一問即答,快人快語,切中要害,絕非率意而成。

如果說傲霜獨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寫照,當然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體現。那麼“零落逐寒風”的雜樹,便是與時俯仰,沒有節操的齷齪小人的藝術象徵。詩人將他們加以對比,並給予毫不猶豫的褒貶,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剛正磊落的胸懷,也反映了詩人對世風日下的擔憂。

這首詩雖是詠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懷無不熔鑄其間。就以上所言,又顯示出它慷慨任氣、沉勁老練的特色。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落》創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鮑照因獻詩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7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翻譯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爲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

知:知道。

爲:因爲。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爲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爲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8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翻譯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豔麗;未到時節就開放了,散發着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子;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霜。

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與梅花傷心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爲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纔開花,成爲舊曆新年時的香花呢?

註釋

匝路亭亭豔:匝路,圍繞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樣子。

非時裛裛香:非時,不合時宜,農曆十,一月不是開花的時節,梅花卻開了,所以說“非時”;裛裛,氣味鬱盛的樣子。

素娥惟與月:素娥,嫦娥;惟與,只給。

青女:霜神。

贈遠虛盈手:贈遠,折梅寄贈遠方的親朋;虛,空;盈手,滿手。

傷離適斷腸:傷離,因爲離別而感傷;適,正。

早秀:早開花。十一月中旬開的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爲迎接新年而開花芬芳。

鑑賞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一開頭就奇峯突起,呈現異彩。裛裛,香氣盛貌。雖然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雖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氣沁人,可是梅花過早地在十一月中旬開放,便顯得很不適時宜。這正是“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作者的感情通過詠梅來表達。作者的品格才華,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豔”、“裛裛香”。作者牽涉到牛李黨爭中去,從而受到排擠,以及長期在過漂泊的遊幕生活,也正是處非其地。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二句清怨悽楚,別開意境。同是月下賞梅,作者沒有發出“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讚歎,把梅花比作風姿姣好的美人;也沒有抒寫“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一類的頌詞,讚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獨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與月”,繼而又指責“青女”的“不饒霜”。原來在作者眼裏,嫦娥讓月亮放出清光,並不是真的要給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沒有梅花,她也會讓月色皎潔的。嫦娥只是贊助月亮,並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顯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凍來摧折梅花,所以她決不會因爲梅花開放而寬恕一點,少下些霜。一種難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與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寫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達到飽和。突然筆鋒一轉,對着梅花,懷念起朋友來了:“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想折一把梅花來贈給遠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滿把的梅花也沒有什麼用。連寄一枝梅花都辦不到,更覺得和朋友離別的可悲,所以就哀傷欲絕,愁腸寸斷了。“傷離”句一語雙關,既含和朋友離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這就更加蘊蓄雋永。

“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這裏表達了他對梅花的悲痛,這種悲痛正是對自身遭遇的悲痛。聯繫到詩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賞識,請他到幕府裏去,把女兒嫁給他。王茂元屬於李德裕黨,這就觸怒了牛僧孺黨。在牛黨得勢時,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夠進入朝廷,貢獻他的才學,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來而過早開放一樣。這一結,就把自傷身世的感情同開頭呼應,加強了全篇的感情力量。詠物詩的最高境界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來描繪,委婉地再現其形象;同時,也曲折地傳達出內心的感情。這首詩正是這樣。梅花是一定時空中盛開的梅花,移用別處不得。與之同時,又將詩人的身世從側面描繪出來。兩者融合得紋絲合縫,看不出一點拼湊的痕跡,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現。

創作背景

這首詠物寫於何年,諸說不一,可能是詩人於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聘請爲書記,入蜀時所作。他的《韓冬郎即席二首》,有“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冬雪到時春”句。作者赴蜀,在這年冬天,有《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一詩。這首詩或者是在這年所作。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9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翻譯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嘆,請問你爲何會如此?是因爲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爲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讚歎聲。

君:指“偏爲梅諮嗟”的詩人。

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

其:指梅。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

爾:指雜樹。

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

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 “中庭多雜樹,偏爲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 “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爲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 “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爲,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 (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爲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0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及註釋

玉骨那愁瘴(zhàng)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qiǎn)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着神仙般的風致。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溼熱之氣。冰姿:淡雅的姿態。仙風:神仙的風致。芳叢:叢生的繁花。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素面翻嫌粉涴(wò),洗妝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 一作:常嫌)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涴:沾污,弄髒。脣紅:喻紅色的梅花。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神仙的`風姿。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註釋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溼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

仙風:神仙的風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髒。

脣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公元1096年(紹聖三年)。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爲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

賞析

此詞當爲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脣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讚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讚美梅花的豔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爲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爲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豔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脣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遊目騁情。面對着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裏的“曉雲”,可以認爲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爲絕妙。”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技巧的精湛。

詞典釋義

(釋義爲系統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1

梅花

唐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註釋

①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 歡。”《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② 檻(jiàn):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杆,也指井欄。

③重(chóng):再次。

④妍(yán):美,如“爭妍鬥豔”。李白《于闐採花》詩:“丹青能令醜者妍。”

⑤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

⑥溉(gà):灌、澆水。

⑦花:開花。名詞活用爲動詞。

⑧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裏借指周後。

簡析

此詩題爲《梅花》,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詠歎與梅花相關的人和事。據《全唐詩》載:“後主嘗與周後移植梅花於瑤光殿之西,及花時,而後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後(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爲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頷聯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時還曾擔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便接着說:“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爲了給梅花“阻風”,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爲梅花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爲了給梅花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花的豔美風姿。可是,又有誰能料到花開前後,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的這一慨嘆,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而發,於升至極高處的波峯浪尖,忽發哀音,跌入深潭,悽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衝擊。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2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作者: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譯文及註釋

譯文惆悵的望着梅花驛,專注的看着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雲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於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借助江水寄託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裏能夠流向西邊呢?

註釋⑴驛:驛,音亦,驛站、傳舍,古傳遞文書、官員來往及運輸途中暫息住宿之所。古驛傳有亭,故又稱驛亭。清末置郵局後始廢。

⑵杜若:燕子花也。

⑶雙魚: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又《漢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爲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離情別緒的作品。上闋從男主人公起筆,下闋則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兩闋遙相呼應,如傾如訴。上闋描繪了男主人公的惆悵先是從描摹情態入手的,“悵望梅花驛”,是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典故,說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滿懷惆悵:“凝情杜若洲”,取《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之意,欲採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卻也無從寄去,徒然凝情而望。來鴻不見,去雁也難,終於,他從深思回到了現實:距離阻隔了一對情人,難以相聚。四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組逐漸推近的鏡頭,在令人失望的結局上定了格。

如果說男主人公的愁緒是悠長而纏綿的話,那麼,女主人公的思念則顯得熾熱急切,字裏行間,流露出思婦坐臥不寧百般無奈矛盾心理。“緘素”、“題紅”兩句用的是書信往來的典故,“遠”、“秋”二字,巧妙地點出了她與情人之間音訊斷絕的愁緒。最後,焦慮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伴着情人遠行的江水,但願它能帶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頭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終使這段愛情以悲劇作結。不過留在讀者記憶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敘事,而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戀歌。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認爲:“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無論是表述兩人不能相見的痛苦,還是訴說那無邊的思念,作者都寫得含蓄蘊藉。如“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高樓”指女子居處,木蘭舟代喻出遊男子:“高樓”與“木蘭舟”的距離點出了他們無法相見的殘酷現實,“不近”一詞用在這裏,給人一種語盡意不盡的境界覺。全詞沒有一處用過“思”字,但字字句句卻充滿了思念之情,這表明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主旨,又保持了詞的特點——清遠空靈。

作者善於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單調。如“梅花驛”、“杜若洲”都是虛指,但又與雙方遠隔,託物寄情密切相關,寫女主人公無人傳遞書信所選用的“雙魚遠”、“片葉秋”以及“江已東流”也都屬虛擬,但卻和她盼望與情人通信的現實十分吻合,這些虛實的統一,不僅有助於表達男女雙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實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運用典故也有創新,詞中所用大多爲常見的典故,但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情趣。如“雙魚”、“題紅”兩典的原意都形容書信傳情,平安抵達對方手中,而作者卻以“遠”、“秋”二字平添了悲劇的韻味,頗有新意。

詞中雖有典故,但卻一樣明白,“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兩句,借鑑了白居易“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如同已出,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很妥貼地體現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3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朝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爲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註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麼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簡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說,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裏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鑑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爲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爲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脫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於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4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豔”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爲烏有,所以說“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爲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豔”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於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說“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爲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於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說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說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爲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爲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衆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衆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

《梅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5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古詩簡介

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讚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則在字裏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像詩人自己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爲國家強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翻譯/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爲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爲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地。

3.知:知道

4.爲:因爲。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鑑賞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爲詠梅的絕唱。

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着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