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爲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詡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後祖母終,服闋,闢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亂,殘破並、涼,大將軍鄧騭以軍役方費,事不相贍,欲棄涼州,併力北邊,公卿議者鹹同。詡聞之,乃說李脩曰:“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之愚心,未見其便。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爲塞;三輔爲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餘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爲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鋒執銳,無反顧之心者,爲臣屬於漢故也。若棄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遷,必生異志。如使豪雄相聚,席捲而東,雖賁、育①爲卒,太公爲將,猶恐不足當御。棄之非計。”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然則計當安出?”詡曰:“今涼土擾動,人情不安,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誠宜令四府九卿②,各闢彼州數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爲冗官③,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以拘致,防其邪計。”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詡議。於是闢涼州豪桀爲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爲郎,以安慰之。

後朝歌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屯聚連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詡爲朝歌長。及到官,設令三科以募求壯士,自掾史以下各舉所知,其攻劫者爲上,傷人偷盜者次之,帶喪服而不事家業爲下。收得百餘人,詡爲饗會,悉貰其罪,使入賊中,誘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殺賊數百人。又潛遣貧人能縫者,傭作賊衣,以採綖④縫其裾爲幟,有出市裏者,吏輒禽之。賊由是駭散,鹹稱神明。

後羌寇武都,詡遷武都太守。羌乃率衆數千,遮詡於陳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抄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吏士各作兩竈,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詡曰:“虜衆多,吾兵少。徐行則易爲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虜見吾竈日增,必謂郡兵來迎。衆多行速,必憚追我。”

……

詡好刺舉,無所回容,數以此忤權戚,遂九見譴考,三遭刑罰,而剛正之性,終老不屈。永和初,遷尚書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復徵之,會卒。

臨終,謂其子恭曰 :“吾事君直道,行己無愧,所悔者爲朝歌長時殺賊數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餘年,家門不增一口,斯獲罪於天也。”

(節選自《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

注:①賁、育:賁,孟賁;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時的壯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類官員。

③冗官:無固定職事的散官。

④採綖:通“綵線”。

1.下面各句對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闢太尉李脩府闢:徵召

B.微子之言,幾敗國事微:如果沒有

C.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卒:突然

D.詡爲饗會,悉貰其罪貰:懲治

2.下列各句能具體表現出虞詡的“將才”的一組是

①案法平允,務存寬恕

②詡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

③於是闢涼州豪桀爲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爲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殺賊數百人

⑤又潛遣貧人能縫者,傭作賊衣,以採綖縫其裾爲幟

⑥令吏士各作兩竈,日增倍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一項是

A.大將軍鄧騭因爲怕耗費軍餉想要放棄涼州,虞詡知道後,勸他不要這樣做。因爲放棄涼州後三輔將要成爲邊塞,一則皇室園陵也將暴露在外了,二則尚有守城之勇的涼州百姓被棄置不用,將使局勢發生動盪。

B.虞詡到朝歌縣做長官,能夠因勢利導,招募遊手好閒之人做壯士,並派遣會縫紉的貧民爲反賊作標有記號的衣裳,反賊出入市裏的時候便捕捉。反賊害怕,認爲有神靈相助。

C.羌人入侵,虞詡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擋,因敵衆我寡,於是審時度勢,採用增竈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敵人的追兵。

D.虞詡一生剛正不屈,忠心於國,所以在朝歌長任上殺掉數百名叛賊,也是忠於職守的行爲,問心無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土人所以推鋒執銳,無反顧之心者,爲臣屬於漢故也。(5分)

(2)羌聞之,乃分抄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5分)

【參考答案】

1.D(赦免)

2.C (①是虞詡的爺爺②是虞詡孝順祖母③是大家採納他的意見後的結果,間接的)

3.C (A 不是勸大將軍鄧騭,而是勸李脩。B 不是招募賊人,而是偷搶之徒和穿喪服不做事的人。D “問心無愧”錯。虞詡臨終之時也對此表示後悔)

4.(1)涼州人民手執兵器、毫無反顧之心的緣故,是由於他們歸屬於漢朝。(5分。“推鋒執銳”、判斷句各1分,句意通順3分)

(2)羌軍聽說了以後,便分頭到鄰縣劫掠。虞詡趁羌軍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前進了一百多裏。(5分。“乃”、“傍縣”、“因”各1分,句意通順2分)

參考譯文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父虞經,擔任郡縣獄吏,判案執法公允,必定要體現出寬恕。虞詡十二歲的時候,能讀通《尚書》。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孝敬奉養奶奶。後來祖母去世了,服喪期滿,被徵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命爲郎中。

永初四年,羌人胡人發動叛亂,侵擾破壞幷州、涼州,大將軍鄧騭因爲軍隊作戰正費錢糧,做事情不能保證供給,打算放棄涼州,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邊患。參加議事的公卿都表示贊同。虞詡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勸諫李修說:“我聽說公卿決策想要放棄涼州,以我看來,這樣做不見得妥當。涼州被棄以後,便以三輔爲邊塞;以三輔爲邊塞,則皇家陵園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這是極不可行的。俗話說:‘函谷關以西出將,函谷關以東出相。’考察當地慣於從軍作戰和雄壯勇武的民風,確實超過其他州郡。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深入佔據三輔,進而在我漢朝心腹之地作亂,是因爲涼州在他們的背後。涼州人民所以手執兵器,毫無反顧之心的緣故,是由於他們歸屬於漢朝。如果拋棄涼州不管,遷徙那裏的人民,人民安於故土而不願輕易遷居他鄉,必然產生叛變的意圖。如果使得豪傑聚會,席捲向東,即使是用古代勇士孟賁和夏育當士兵,用姜太公做大將,仍然恐怕不能抵擋。放棄涼州不是好的計謀。”李修說:“我沒有考慮到這些。如果沒有你這番話,幾乎要壞了國家大事;既然如此,那麼想保涼州,須用什麼計策?”虞詡說:“如今涼州騷動,人心不安,我擔憂突然有異乎尋常的事變。實在應該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徵召該州人士,那些州縣官員的子弟,都授以散官,表面上看是來獎勵,回報他們父兄的`功勳勞績,而實質上是來把他們做爲人質,防止官員叛變。”李修讚賞他的意見,再次召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進行商議,衆人一致同意虞詡的意見。於是徵召涼州地區有勢力和有影響的人士到四府擔任屬官,並授予當地州縣官員的子弟爲郎,來安撫地方官員。

後來朝歌縣叛匪寧季等幾千人造反,殺掉縣官,聚衆作亂多年,當地官府無法鎮壓。於是任命虞詡擔任朝歌縣官。等到上任以後,虞詡制定了三個等級的命令來招募勇士,命掾史以下官員各自就所瞭解的情況進行保舉:行兇搶劫的,屬上等;鬥毆傷人、盜竅財物的,屬中等;穿着喪服不從事生產的,屬下等。共收羅了一百多人,虞詡設宴招待他們,將他們的罪行統統赦免,讓他們混入叛匪之中,誘使叛匪進行搶劫,於是官府設下伏兵等待叛賊,殺死叛匪幾百人。虞詡還祕密派遣能縫紉的貧民,受僱爲叛匪製作衣服,這些人用綵線縫製衣服,作爲記號,(叛匪穿上以後,)有出入市街閭里的,官府就捉住他們。叛匪因此驚駭四散,都說有神靈在保護官府,朝歌於是安定了。

後來羌人侵擾武都,調任虞詡充任武都太守。羌人於是率領數千羌軍,要在陳倉、崤谷攔截虞詡。虞詡立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宣稱已上書請求援兵,等援兵到後,再動身出發。羌軍聽說了以後,便分頭到鄰縣劫掠。虞詡趁羌軍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前進了一百多裏。他讓官兵每人各作兩個竈,以後每日增加一倍,羌軍不敢逼近。(後來)虞詡說:“敵軍兵多,我軍兵少,走慢了就容易被追上,走快了敵軍便不能測知我軍的底細。敵軍見我軍的竈數日益增多,必定認爲武都郡已派兵前來接應。我軍人數既多,行動又快,敵軍必然不敢來追。”……

虞詡願意檢舉揭發,沒有因害怕而改變,多次因爲這個而得罪權貴皇戚,也就屢遭譴責,幾遭刑罰,可是剛正的性格,到老也不屈服。永和年初,升遷爲尚書令,因爲公事而丟官。朝廷考慮他的忠心,再次徵召他復職,碰巧虞詡辭世。

臨終的時候,對他的兒子虞恭說:“我耿直侍奉君主,所作所爲問心無愧,感到後悔的是在朝歌任職之時殺掉數百叛賊,那些人當中怎能沒有冤死的呢。從那以後二十多年,家中沒添加過一口人,這正是得罪了上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