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魯閱讀答案及譯文

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戶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末朱熹之傳,往從之遊,盡受其學。太祖故知仕魯名,洪武中,詔求能爲朱氏學者,有司舉仕魯。入見,太祖喜日:吾求子久。何相見晚也?除黃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試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聞。十四年,命爲大理寺卿。帝自踐阼後,頗好釋氏教,詔徵東南戒德僧,數建法會於蔣山,應對稱旨盤輒賜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賜坐與講論。吳印、華克勤之屬,皆拔擢至大官,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舉朝莫敢言,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汶輝疏言:古帝王以來,未聞縉紳緇流,雜居同事,可以相濟者也。今勳舊耆德成思辭祿去位,而緇流襝夫乃益以讒間。如劉基、徐達之見猜,李善長、周德興之被謗,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伏望陛下於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彥,則太平可立致矣。帝不聽。諸僧怙寵者,遂請爲釋氏創立職官。於是以先所置善世院爲僧錄司,設左右善世、左右闡教、左右講經覺義等官,皆高其品秩。一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遭士至逾數萬。仕魯疏言:陛下方創業,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孫萬世法程,奈何舍聖學而崇異端乎!章數十上,亦不聽。仕魯性剛介,由儒術起,方欲推明朱氏學,以闢佛自任。及言不見用,遽請於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還陛下笏,乞賜骸骨,歸田裏。逮置笏於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階下。

李仕魯閱讀答案及譯文

(節選自《明史李仕魯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往從之遊,盡受其學 遊:求學

B.雜居同事,可以相濟者也 濟:渡過

C.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 視:和比較

D.皆高其品秩 高:提高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誇仕魯剛介的一組是 ( )

①足不窺戶外者三年

②惟仕魯與給事中陳汶輝相繼爭之

③伏望陛下於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彥

④奈何舍聖學而崇異端乎

⑤章數十上,亦不聽

⑥遂置笏於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仕魯少年時聰明好學,潛心研究學問,又得到了陽朱公遷的教導,終於成爲明初鄱著名儒士,參加科舉考試順利進入朝廷爲官。

B.明太祖很賞識李仕魯,見到李仕魯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先任命他爲黃州同知,後來因政績卓著又讓他擔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後,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們當做親信,以至於那些僧人爲非作歹,進讒言詆譭大臣。

D.對於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魯深感憂慮,他竭力上疏勸諫皇帝,但是皇帝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於是李仕魯堅決辭官。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數建法會於蔣山,應對稱旨者輒賜金袈裟衣。(3分)

(2)方欲推明朱氏學,以闢佛自任。(3分)

(3)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

答案:

1)短:揭短。(2)臣:擔任大臣。(3)虎狼:像虎狼一樣。(3分,每小題1分)

.B(B項然:代詞,這樣。A 項焉:兼詞,於之/語氣詞,與爲合用,表示疑問語氣。C項以介詞。因爲/連詞,用來。D項之:代詞,這件事/ 動詞,到去)(2分)

(1)況且您自己認爲,與殷湯、周武五相比,誰更賢明?(2分,以爲孰各1分)

(2)只要是吳起想的、喜歡的.就給他,讓他滿足慾望沒有其他的需求。(2分,予:足各1分)

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貪圖錢財,不會甘爲人臣;②有了吳起這樣的將軍,其他五國纔不敢輕舉妄動;③如果吳起離開,天下士人都將退卻離開,魏國將無人可用。(3分,每點1分)

譯文:

有一箇中向魏武侯揭吳起短處的門客說:吳起貪心,不能重用。武侯(於是就)疏遠了吳起。公子成入宮覲見說:君王爲什麼要疏遠吳起呢?武侯說:有人說他貪心,我因此不喜歡他了。公子成說:您錯了,以吳起的能力,天下沒有人能超過他。正是因爲他貪心,所以來侍奉你,不然你怎麼能讓他稱臣呢?況且,您自認爲殷湯、周武王比,誰更賢明呢?務光、伯夷是天底下不慕名利的人,因此湯不能讓務光稱臣,武王不能讓伯夷稱臣。現今君王的國家,向東面要抵禦齊國,向南要抵禦楚國,向北要抵禦韓國、趙,向西還有如虎狼一樣狠毒的秦國,君王孤單地憑着四戰面受敵的土地處在他們中間,那五國也只是屯兵觀望,坐而靜觀,而不敢覬覦魏國,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魏國有吳起擔任大將。周《詩》說有威武的將軍,公侯才能管理好城池,吳起就是這樣的將軍。您如果顧念國家,只要是吳起想要的、喜歡的就給他,讓他滿足慾望沒有其他的需求,從而壯大魏國之軍隊,這樣做失去得很少,收穫卻特別大。您想讓他吃粗糧蔬菜,穿粗布短衣,徒步行走來聽您發號施令,吳起一定會離開。吳起離開了,天底下那些像吳起一樣的人,就會退卻而不進入大梁,那麼您的國家就空了。臣私下裏很堆場您擔憂這件事。武侯說:好。又一次起用了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