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鳥原文翻譯賞析

黃鳥原文翻譯賞析1

黃鳥原文

黃鳥原文翻譯賞析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譯文

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是誰殉葬從穆公?子車奄息命運乖。誰不讚許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赴泉臺。

交交黃鳥鳴聲哀,桑樹枝上歇下來。是誰殉葬伴穆公?子車仲行遭禍災。誰不稱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化塵埃。

交交黃鳥鳴聲哀,荊樹枝上落下來。是誰殉葬陪穆公?子車針虎遭殘害。誰不誇獎好針虎,百夫之中輔弼才。衆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葬蒿萊。

註釋

⑴交交:鳥鳴聲。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交交,通作‘咬咬’,鳥聲也。”黃鳥:即黃雀。

⑵棘:酸棗樹。一種落葉喬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雙關語。

⑶從:從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車:複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車仲行、子車針(zhēn)虎同此。

⑸特:傑出的人材。

⑹“臨其穴”二句:鄭箋:“謂秦人哀傷其死,臨視其壙,皆爲之悼慄。”

⑺彼蒼者天:悲哀至極的呼號之語,猶今語“老天爺哪”。

⑻良人:好人。

⑼人百其身:猶言用一百人贖其一命。

⑽桑:桑樹。桑之言“喪”,雙關語。

⑾防:抵當。鄭箋:“防,猶當也。言此一人當百夫。”

⑿楚:荊樹。楚之言“痛楚”。亦爲雙關。

黃鳥賞析

《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任好卒(卒於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爲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爲之賦《黃鳥》。”據此,不僅詩的本事有信史可徵,作詩年代亦有據可考。《史記·秦本紀》亦載其事:“繆(穆)公卒,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車)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爲作歌《黃鳥》之詩。”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惡習,被殉的不僅是奴隸,還有統治者生前最親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從死,就是一例。《黃鳥》一詩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餘,由此可知,那174人均爲奴隸。

詩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爲三層來寫。首二句用“交交黃鳥,止於棘”起興,以黃鳥的悲鳴興起子車奄息被殉之事。據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的解釋,“棘”之言“急”,是語音相諧的雙關語,給此詩渲染出一種緊迫、悲哀、悽苦的氛圍,爲全詩的主旨定下了哀傷的基調。中間四句,點明要以子車奄息殉葬穆公之事,並指出當權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羣的“百夫之特”,從而表現秦人對奄息遭殉的無比悼惜。詩的後六句爲第三層,寫秦人爲奄息臨穴送殉的悲慘惶恐的情狀。“惴惴其慄”一語,就充分描寫了秦人目睹活埋慘象的惶恐情景。這慘絕人寰的景象,滅絕人性的行爲,使目睹者發出憤怒的呼號,質問蒼天爲什麼要“殲我良人”。這是對當權者的譴責,也是對時代的質詢。如果可以贖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願的啊!由此可見,秦人對“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針虎,重章疊句,結構與首章一樣,只是更改數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個奴隸之死卻隻字未提,則此詩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惡習,春秋時代各國都有,相沿成習,不以爲非。《墨子·節葬》篇即雲:“天子殺殉,衆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衆者數十,寡者數人。”不過到了秦穆公的時代,人們已清醒地認識到人殉制度是一種極不人道的殘暴行爲,《黃鳥》一詩,就是一個證據。儘管此詩作者僅爲“三良”遭遇大鳴不平,但仍然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黃鳥原文翻譯賞析2

小雅·黃鳥原文

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言旋言歸,復我諸兄。

黃鳥黃鳥,無集於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

小雅·黃鳥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黃鳥黃鳥你聽着,不要聚在榖樹上,別把我的粟啄光。住在這個鄉的人,如今拒絕把我養。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親愛的故鄉。

黃鳥黃鳥你聽着,不要桑樹枝上集,不要啄我黃粱米。住在這個鄉的人,不可與他講誠意。常常思念回家去,與我兄弟在一起。

黃鳥黃鳥你聽着,不要聚在柞樹上,別把我的黍啄光。住在這個鄉的人,不可與他相處長。常常思念回家去,回到我的父輩旁。

註釋⑴黃鳥:黃雀。

⑵榖(gǔ):木名,即楮木。

⑶谷(gǔ):養育。“不我肯谷”即“不肯谷我”。

⑷言:語助詞,無實義。旋:通“還”,迴歸。

⑸復:回去。邦:國。族:家族。

⑹明:通“盟”,講信用。

⑺栩(xǔ):柞樹。

小雅·黃鳥賞析

《小雅·黃鳥》是詩人爲苦難人民喊出的悲憤之聲:黃鳥呀黃鳥,你這貪得無厭的東西,你爲什麼吃光了我的糧食,還要跟我作對。你停在我家門前的樹上,叫得人心煩。你這惡鳥!簡直就像是這淒涼人世間心狠手辣、卑鄙無恥者的幫兇。我們懷着殷切的希望,從受盡盤剝和壓榨、侮辱與欺凌,而又長養了我們的那片故土上出發,想努力忘掉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君子——碩鼠們的詐僞和欺騙,以及他們留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創傷,背井離鄉來尋找原本以爲存在着的`沒有壓迫,誠實守信而又和平安寧的天國樂土,卻哪裏料到這全是一場虛幻而美麗的夢。天國理想之夢泡沫般被人世的悽風冷雨所吹散,滿眼皆是。我們被迫承認一個現實:碩鼠爲患家園,黃鳥做惡他鄉。非但樂土天國無處可求,就連此邦之人,也是“不我肯谷”、“不可與明”(盟),甚至“不可與處”。我們這些背井離鄉的人在異鄉遭受剝削壓迫和欺凌,更增添了對邦族的懷念,“言旋言歸”,“復我邦族”,還是返回故土吧!雖然不能逃避碩鼠、黃鳥、惡人,但或許還能在和親人的依傍中尋求些許暖意,給這充滿傷痛的心以解脫的慰藉和沉醉呢!

聽着這來自遠古的動人心魄、直衝雲霄的憤怒悲慟的呼聲,就連今天的人也禁不住爲這位生活於亂離之世的詩人的不幸遭遇灑一掬同情之淚了。文學是活的社會生活與心靈體驗的歷史,《小雅·黃鳥》這首詩,正是春秋末葉社會政治腐敗、經濟衰退、世風日下之壞亂景象的一個極具典型意義的縮影。作者在這裏所要表達的是一種不堪忍受剝削和壓榨的憤怒和對世道人心的徹底絕望。

在立意方面,這首詩與《魏風·碩鼠》有異曲同工之妙:即以“啄我之粟”的黃鳥發端,類比起興,以此影射“不可與處”的“此邦之人”,既含蓄生動,又表現了強烈的愛憎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此詩與《我行其野》,前人多以爲出自同時,是周宣王末年禮崩樂壞、社會風氣惡化的表現。王質《詩總聞》論《我行其野》說:“觀此詩,然後知前詩(《黃鳥》)之所以不可與處者也。二詩當出一人。”此說雖未必,但也說明了二詩主題的相關性。舊說如《毛詩序》謂詩旨爲“刺宣王”,毛傳雲:“(周)宣王之末,天下室家離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禮者”,鄭箋雲:“刺其以陰禮(男女之禮)教親而不至,聯兄弟之不固。”今人多不取。而朱熹《詩集傳》雲:“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差爲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