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的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一直是我們學習的難點,但是我們還是要學,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歧路亡羊》的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與借鑑!

歧路亡羊原文: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衆?”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

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

弟子孟孫陽出,以告以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遊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孰是孰非邪?”

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爲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爲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譯文:

楊子的鄰居掉了一隻羊,於是帶着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一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一隻羊罷了,爲什麼要這麼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麼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楊子的臉色變得很憂鬱,不說話有很長時間,沒有笑容一整天。

(他的)學生覺得奇怪,請教(楊子)道:“羊,(不過)是獸,(而且)還不是老師您的,卻使您失去笑顏,這是爲什麼?”楊子沒有回答,(他的)學生(最終)沒有得到他的答案。

楊子的學生孟孫陽從楊子那裏出來,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孫陽一同去謁見楊子,心都子問楊子說:“從前有兄弟三人,在齊國和魯國一帶求學,向同一位老師學習,把關於仁義的道理都學通了纔回家。他們的父親問他們說:‘仁義的道理是怎樣的呢?’老大說:‘仁義使我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聲放在生命之後’。老二說:‘仁義使我爲了名聲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說:‘仁義使我的生命和名聲都能夠保全。’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認爲他們三兄弟到底誰是正確誰是錯誤的呢?”

楊子回答說:“有一個人住在河邊上,他熟知水性,敢於泅渡,以划船擺渡爲生,擺渡的贏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帶糧食向他學泅渡的人成羣結隊,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幾乎達到半數,他們本來是學泅水的,而不是來學溺死的,而獲利與受害這樣截然相反,你認爲誰是正確誰是錯誤的呢?”心都子聽了楊子的話,默默地同孟孫陽一起走了出來。

出來後,孟孫陽責備心都子說:“爲什麼你向老師提問這樣迂迴,老師又回答得這樣怪僻呢,我越聽越糊了。”

心都子說:“大道因爲岔路太多而丟失了羊,求學的人因爲方法太多而喪失了生命。學的東西不是從根本上不相同,從根本上不一致,但結果卻有這樣大的差異。只有歸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質上,纔會沒有得失的感覺,而不迷失方向。你長期在老師的門下,是老師的大弟子,學習老師的學說,卻不懂得老師說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詞句註釋

1、楊子:對戰國時期哲學家楊朱的尊稱。

2、亡:丟失。

3、既:不久。率:率領,帶領。黨:舊時指親族,現指:朋友,有交情的人。

4、豎:小僮,小聽差。

5、追者之衆:一作:追之者衆。衆:衆多。

6、歧:岔路,小道。

7、既反:已經回去。既:已經。反:通“返”,返回,回來,返還。

8、獲:找到,得到。

9、奚:怎麼。這裏指爲什麼。

10、焉:語氣詞。

11、之:到……去。

12、所以:表示原因的虛詞。

13、戚然:憂傷的樣子。然:……的樣子。

14、移時:多時,一段時間。

15、竟日:終日,整天。

16、怪:對……感到奇怪。

17、損:減少。

18、命:教導,告知。

19、孟孫陽:楊朱的學生。

20、心都子:楊朱的'學生。

21、昆弟:兄弟。

22、齊魯:均爲春秋時期諸侯國名,指今山東一帶。

23、伯:兄弟排行第一,老大。

24、仲:兄弟排行第二,老二。

25、叔:兄弟排行第三,老三。

26、泅(qiú):浮水,游水。

27、鬻(yù)渡:渡船謀生。嘿然:默認。嘿:同“默”。

28、讓:責備。

29、嘿(mò)然:默然。嘿:同“默”。

30、喪生:喪失本性。“生”字,不能夠機械地只理解爲“生命”,而還要理解爲“性”字,當“本性”講。

31、歸同反一:回到相同的道路,返回一致的道路。

32、況:比喻

作品鑑賞

列子這篇寓言在結構上很有特色,採取了寓言套寓言的複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從這個寓言引出另兩個寓言,一個是心都子講的三兄弟同學儒術領會卻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個是楊子講的衆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的寓言,最後是心都子的評論。一些寓言選本,對這篇寓言往往只選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選從這個故事引出的後兩個寓言故事,更不選最後的心都子的評論。但這種節選的做法,並不是很妥當的。因爲只從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領會到,至少是很難領會到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在這個故事中,楊子的鄰居的羊逃跑了,已經有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還覺得人不夠,又來請求楊子的童僕幫助去追,結果還是沒有追到。因爲岔路太多,岔路中間又有岔路,不知道該從哪條岔路去追,所以這麼多人去追,還是追不到。楊子對這事感觸很深,很長時間不言不笑,他的學生問他爲什麼這樣,楊子竟然沒回答。

從整篇寓言看,當時楊子沒有回答學生們的疑問,是因爲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感觸很深,一時難以對學生們解釋清楚,需要採取譬喻的形式,特別是寓言這種高級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們明確無誤地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寓意,這也就是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這篇寓言最後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話“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返一,爲亡得喪。”表達了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對“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學者以多方喪生”既是對衆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對三兄弟學儒術領會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理解前一個故事和後兩個故事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繫,這就是,前一個“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學者以多方喪生”的,意思是: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纔不會誤入歧途。

從這篇寓言還可以進一步領會到,不僅學習上要緊緊抓住根本的東西,一致的本質的東西,觀察和處理一切事物都應該這樣。客觀事物錯綜複雜,幹什麼事情,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甚至會有喪失本性甚至喪失生命的危險的。

由這篇寓言凝鍊而成的成語“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複雜多變或用心不專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成,後果嚴重。如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中說:“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指出:“而諸儒之言,故爲糾紛,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審,則入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