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藝術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藝術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中國藝術作文7篇

中國藝術作文 篇1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着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着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中國藝術作文 篇2

我獨衷熱愛於皮影戲,不是因爲其他的什麼原因,而是由於它的樸素風氣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們中華民族最傳統藝術,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着實讓人感嘆。

中原人傑地靈,黃河世代從這裏流過,在這裏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勞的人民。千百年來,皮影藝術盛行於中國城鄉,逐漸在各地形成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爲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的對皮影藝術的社會文化含義,即以宗教信仰爲線索來討論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徵作用,以音樂唱腔、角色行當與戲目劇本來討論其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或以大衆的民俗生活爲基礎來討論其演出的社會意義,就會發現在中國的皮影藝術中,蘊含着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

除了歷史價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首先,皮影戲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範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裏也是獨樹一幟。它爲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樸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暢,着色之豔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着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第二,皮影戲音樂,是在不同地區分別融匯當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在我國音樂領域裏自成一體。它與其他樂種也起着互相取補、互相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於皮影藝術在我國還處於搶救階段,它現在的價位還是屬於較低的水平,所以我們應盡力保護好祖國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麼的單薄,只要心中還涌動着民族的熱血,民族的璀璨藝術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

中國藝術作文 篇3

畫國畫是我的愛好之一,我沒事時就會畫國畫。我畫的國 畫有葡萄、白菜、蘿蔔、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畫的 就是葡萄。我畫的葡萄有:籃子裏的葡萄、樹上的葡萄、掉在 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說說我是怎樣畫葡萄的吧!

我先從中國畫顏料裏拿出藤黃、曙紅等顏料,再拿出一根 中號的毛筆,然後把毛筆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裏,再把藤黃花菜 三青調勻,就像畫括號一樣,兩筆畫一個葡萄,……你們一定 會想:這麼簡單,誰都會。不過,在畫國畫的時候,你們就會 知道:哎呀,太難了!

國畫就是這樣,看着簡單,畫着難,比如用墨的時候,要 注意乾溼,濃淡的`變化……那是因爲別人畫國畫,已經達到了 相當的水平,就會覺得很簡單。你剛剛學,當然會覺得難。

國畫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傳 統文化藝術中璀璨的瑰寶、燦爛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藝術領域 中形成獨特的體系而爲世人矚目。

我以後要多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多瞭解生活中的事物,多 畫國畫,畫好國畫,長大了當一個有名的國畫家。

中國藝術作文 篇4

中國的麪塑藝術淵遠流長。早在漢朝,一些宗教活動的供品中就有用面捏成的牛、羊;姜子牙用捏出的麪人去打仗的神話故事,也在民間廣爲流傳。如今,麪人主要是作爲一種工藝品,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麪人爲什麼會流傳得這麼久,這麼廣,又這麼受歡迎呢?

其一,捏麪人的材料簡單。把麪粉和江米麪(南方人叫糯米粉)按3:1的比例和起,燙熟,用鍋蒸了以後再調上蜂蜜和防腐劑,揉搓好了即是麪塑的材料。其二,製作麪人的工具平常:竹籤子,挑子(用有機玻璃或牛角磨成扁平狀,一頭尖一頭圓)、小剪刀,小梳子。

有了上述材料和工具,就可以着手捏麪人了。例如捏一個娃娃,先捏頭部輪廓,在本色面中加進所需的顏色面,揉捏均勻,麪糰成了娃娃的膚色,把捏好的娃娃頭形插在竹籤子上,然後用挑子滾一下,使臉部光滑,又用尖的一頭定出五官的部位,嵌上黑色的面作眉毛眼睛,講究些的還可做出眼白;接着用挑子挑出鼻子,爲防幹縮,可塞入一些面又用同樣的方法挑出耳朵;再裝上紅色的嘴,黑色的發,娃娃的頭部就完成了。做上肢時先把面搓成一條,按在娃娃身體的兩側,再用剪刀剪出手指;下肢可根據需要,做成坐姿、站姿、臥姿乃至踢球,操練等不同姿勢。最後給娃娃加上紅色的肚兜,抽出筆籤,一個細膩可愛的面娃娃就做成了。

剛捏好的麪人得放在不透風處,待裏外都幹了再拿出來。因爲材料中加有蜂蜜和防腐劑,所以一二十年內不會裂壞。

麪塑就是以上述特殊工藝流傳開來的。流傳各地的麪塑,又分爲京、魯、瀘三大流派。北京的麪塑古色古香,山東的麪塑民間氣息濃,而上海的麪塑色澤鮮豔,較爲秀氣。

麪塑這門民間藝術在國外也廣爲流傳,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小學裏開設麪塑課,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動手能力。在我國,需要做的不僅是普及這門藝術,還要在材料上進一步改革,使其更簡便!在製作上創新,爲更多的人所接受,讓中國的麪人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大放異彩。

中國藝術作文 篇5

吹糖人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現在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見的,幾乎被人們淡忘。

糖人的原材料就是糖稀,你們知道糖稀又是怎麼做的嗎?是先準備一百克的白砂糖,再準備比白砂糖多一倍的水,也就是二百克,然後把白砂糖和水一起倒入鍋里加熱,用勺子一直攪拌,直到沒有顆粒爲止,變成粘稠狀即可。最後把它放入碟子裏冷卻纔可食用。

糖人可以做成千姿百態,主要靠吹和捏,只要技藝高超,想要什麼就做成什麼樣的。

吹糖人技藝是在六百多年前傳到現在的,吹糖人的祖師爺是劉伯溫,現在到北方地區應該能看到很多人賣這個的。以前就是在爺爺奶奶這一代,就有特別多的人賣這個,靠這個養家。因爲當時和現在不同,以前非常窮,沒有錢,一般只會做這個。現在也有賣的,但是現在賣的非常貴,也許是“物以稀爲貴”吧!

如果你想要一個小老鼠,手工藝人就給你吹一個肚子吃得飽飽的小老鼠,捏得栩栩如生,好像是一不小心就會從你的手中逃走。吃的時候味道甜甜的,可好吃了,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我非常喜歡它,都想住在糖人的世界裏。我們一定要保護這一傳統藝術,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

中國藝術作文 篇6

中國的剪紙術源遠流長。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造出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品,讓人嘖嘖讚歎。

你瞧這幅剪紙:兩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歸去。這讓我不由得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住着兩個牧童——小王和大莊。每天早晨,他們都要去放牛,直到傍晚纔回家。他們和老牛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這天,兩個牧童還是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去放牛了。他們帶着老牛來到了一片開闊的青草地上。老牛啃食着青草。兩個牧童則在一旁讀書。

這時,危險悄悄降臨了。突然,一頭猛虎向兩個牧童撲去,牧童卻渾然不知。老牛大叫一聲,兩個牧童這才反應過來。他們撒腿就跑。老虎在後面窮追不捨。

他們跑呀跑,來到了河邊,但是河水洶涌,他們過不去。兩個牧童急得團團轉。這時,老牛走了過來,對他們說:“小王、大莊,你們倆騎在我的背上,讓我帶着你們跳過去。”兩個牧童迅速爬上牛背,老牛使出渾身解數,縱身一躍,他們一起過了河。老虎在河的另一邊,氣得大聲咆哮。兩個牧童見脫離了險境,如釋重負。

兩個牧童對老牛說:“謝謝你呀,老牛!要是沒有你,我們現在恐怕已經在老虎的肚子裏了!”

“沒關係,這是應該的。”老牛說,“我們都是好朋友!”

太陽已經偏西,兩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歸去了。晚風吹拂着他們,還有一支短笛在風中微微作響……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中國的剪紙藝術竟是那麼的出神入化,引人入勝,讓我如此陶醉!我愛剪紙!

中國藝術作文 篇7

我一直以爲,思維與思想是兩個層次的問題,思維是一種更具深度的文化。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思維是決定思想的。因此就中華民族的藝術及其歷史而言,其藝術思維方式究竟是什麼,以及自古以來,中國人到底如何進行藝術思維,就成爲一個十分重要而煩難的學術課題,它關係到如何準確地把握中華藝術思維歷史的人文素質、品格與規律問題。正因藝術思維史研究的難度較大,造成多少年來這一領域少有人問津的局面。而今讀到金丹元近著《中國藝術思維史》(上海文化出版社xx年2月版),很爲他的學術勇氣與探索精神所感動。

該書“後記”指出,“藝術思維既不是一般思維,更不是單純的哲學、美學、藝術學,卻又與一般思維、科學思維、哲學、美學、藝術學都有聯繫。那麼,如何聯繫?怎樣才能將散見於中國古典美學、古代藝術作品中有關藝術思維的因素加以提煉,並使之歸屬思維範疇?”拜讀全書,我以爲該書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關係到作者自己所提出的這些問題的。困難在於,怎樣在人類學視野中見出中華傳統藝術思維的民族特異性與人類共同性;如何在研究策略上,既將藝術思維與思想分開,又是不可避免地或者從藝術思想進入來揭示藝術思維的品格與規律,或者直接論證其藝術思維方式及其人文、歷史過程以證明藝術思維史的“文法”實質及其規律。作者在這部著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如關於“原始思維”,世界上每一民族的文化、藝術,都曾經經歷過一個原始思維的歷史與人文階段,因此原始思維毫無疑問是一個文化人類學問題。然而,中華民族關於文化、藝術的原始思維,卻更多地與原始巫術文化而不是原始神話、原始圖騰相聯繫。同樣的“天人合一”,從智慧角度考慮,是意大利學者維柯《新科學》所說的“詩性智慧”;從智慧角度分析,又是法國學者列維·布留爾所說的“原邏輯思維”。兩者的區別,僅僅是中華民族自古具有的生命狀態內部的區別,而這正如《周易》所言,天人“合”一於“生”。“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易理之根本,其實也是巫之根本。所謂“趨吉避凶”,難道不是爲了更好地“生”嗎?生是巫,也是詩的主題。巫的感應、移情,是後之審美文化的根因;而所謂藝術思維,其原始方式,實際即文化思維。因爲原始意義的藝術,是廣義的,指包含一定審美因素的文化。《中國藝術思維史》論證其“思維”的人文“氣質”,從“巫”、“天人合一”進入,這種學術理念與論思方式當是可取的。從“巫”談藝術思維之“和”與“類比”、“現象”、“味象”等等,也是有理有據的。然而,任何歷史的研究與撰寫,其實都不能追溯歷史之最早的源頭,這正是人之存在與學術的尷尬與痛苦。從“農耕文化”與“巫”開始研究中華藝術思維的起因,應是學術研究之正途。然而,中華藝術思維的“第一因”,又不是“農耕文化”與“巫”,因爲在此之前,還有漫長的爲我們所難以把握的關於“藝術思維”的“前史”。儘管如此,《中國藝術思維史》一書對中國藝術思維的緣起、發展、流變,還是做了一次可貴的學術梳理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