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淺談“尊重傳統文化”

導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時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議論文:淺談“尊重傳統文化”

論文:淺談“尊重傳統文化”

在中韓端午節相爭韓國最終申遺成功後,舉國感到忿忿不平,國人們紛紛指責韓國卑鄙,無恥,抄襲中國申遺項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國人能夠反思自身呢?與其說是韓國搶走中國的端午節,不如說是國人自己扔掉它罷了。

其實,韓國申報成功並非是壞事,恰恰相反,還是件好事。何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爲不是一件壞事。”是的,正是因爲這次事件,讓那些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國人們打響了警鐘;給以那在背後罵罵咧咧,指責韓國過錯的無知國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件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時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見被歲月給塵封,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掩蓋的傳統建築,傳統文藝,甚至傳統習俗。面對燈紅酒綠,層樓疊榭的摩天大樓,誰會甘願住在那破舊,老土的四合院,窯洞,吊腳樓,過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誰還會對那傳統的造物技術——簡單粗糙的物件和純手工高強度勞力而放棄學習更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在眼球經濟,泡沫經濟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中國的國粹——京劇……少之又少罷了。

今天,大多數80後,90後,00後不過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在一次小學生問卷調查中,有專門“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目,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填寫了“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端午竟成爲孩子們眼裏最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學生們更願意過聖誕節等洋節。“我最喜歡過聖誕節了,能收禮物和賀卡,大家還能一起玩,很開心。端午節就很平淡了,唯一盼頭就是放假,就連吃糉子也是平時就能吃到。”某小學生回答說。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過聖誕節,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於單調和嚴肅,都不如聖誕節般輕鬆有趣、充滿幻想。

而當問到屈原是哪國人,是幹什麼的,學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離奇搞怪。而在幾十年前,即使目不識丁的老人們都能謹記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對國家君王的忠貞,還有每年的划龍舟是爲了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糉子扔進河裏這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爲吃糉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節竟成爲學生眼裏最不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吃糉子竟是大多數學生們的唯一項目,端午節難道就將成爲糉子節了嗎?最後只能用吃糉子來苟且地維持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嗎?

爲何我們就不能夠直視韓國申遺成功背後的默默付出呢?其實韓國端午節跟我國的端午節大相徑庭,甚至起源和各種項目都無一相同。我們輸就輸在沒有象韓國一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口號輕行動,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何其相似,與當今被我們罵罵咧咧的政府官員那樣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說的冠冕堂皇,而實際做的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又好到哪兒去呢?

不要讓眼淚成爲地球的最後一滴水。同樣,不要讓傳統文化過了許多年後只能成爲我們腦海裏僅存的模糊的記憶啊。韓國申遺端午節成功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們罵罵咧咧之後逐漸淡忘,消失。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畢竟這件事不僅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還反映深藏在我們骨子裏對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

議論文:淺談“尊重傳統文化”

馬克思說過:“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恆的定律。”文化的力量,古往今來都是那麼強大,那麼讓人癡迷。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積澱的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爲善學的中華兒女,我們在學習外國文化的同時,更應該尊重,傳承自己的文化。文化是我們的根,尊重傳統文化,就是尊重我們的尊嚴。

面對文化,需要理性。無論是明清八股取士,還是新文化運動對“孔家店”的衝擊,亦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於外來文化的融合。文化在碰撞中產生火花,中華傳統文化或多或少總會受到衝擊。然而作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更是應該以一個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文化的衝擊。我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失爲一個好方法。西方的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以及優秀的自然科學文化的確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對於西方的垃圾文化我們應堅決予以抵制。理性對待,保持自己的看法,尊重自己的文化。

面對文化,需要虛心學習。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在國家建設的多方面都有着不可置否的優越性。但就是社會主義也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輩學習德國的馬克思主義慢慢發展而來。最開始我們是單純的社會主義,我們學習蘇聯。然而社會主義對於中國當時的國情來講的確有很多欠妥之處,於是,我們偉大的鄧*老人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纔是真正適合我們國家的陽光大道。中華文化固然有不好的地方,但外國文化也一樣有欠妥之處,我們的前輩虛心學習,借鑑外來文化的優秀之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種態度和精神正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面對文化,需要尊重和保護。《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的大作,也是一部名聲響徹中外的佳作。然而這樣一部佳作,卻因爲語言有違外國人的習慣被翻譯者篡改。這是一種莫大的悲哀,這是對文化的一種侮辱,這也是對國人尊嚴的侮辱。但這也同時爲國人敲響了警鐘:我們是該迎合外國的文化習慣,還是堅持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的文化呢?我想這在世人心中自有定論。文化所傳承的不僅僅是它本身,還有那份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親情和信仰,那是深深印在每一位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烙印!尊重保護傳統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大時代,閉關鎖國,阿諛奉承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理性的去對待文化,虛心的學習優秀外國文化,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應該在碰撞中,共同進步,共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