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作文

大風疊涌,大潮湯湯。曉千年之文明,通古今之發展,聚天地之精華。浩蕩文化中,唯中華之無雙。奇哉,中華文化!壯哉,中華文化!然千年之後,日月無光,中華文明又如何蛟龍騰起,鳳舞九天?下面由小編爲你整理的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作文,歡迎閱讀。

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作文篇一

當情人節的玫瑰香瀰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誰還在七夕之夜遙望星河,期盼虹一般的鵲橋;當聖誕節的彩燈點點,裝飾了無赦樓宇,誰還在元月之時等待月上柳梢頭,驀然回首;當巧克力,咖啡已成爲時下年輕人的最愛,誰還會惦記着走過外婆橋去吃那桂花糕?

不經意的,我們站在道路上才發現,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不一樣,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和不斷提速的火車讓我們見識了迅猛的發展,可四目望去終究缺了點什麼。失去的不簡簡單單是一塊磚,一片瓦,一座古城樓,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名片。

曾認爲自己忠實於傳統,不經意才發現早已被多元化所包圍,最喜歡的肯德基、麥當勞是地道的“洋貨”,衣着的最流行品牌也只是中國製造而已,走在街上聽到的是夾雜着外語的國語,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哈韓族”“哈日族”。古香古色的故宮的一角是美國的星巴克咖啡店,純真自然的美景卻偏偏要用國外的大片裏的仙境命名,外來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而我們的文化呢,那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漸行漸遠,那種魂牽夢繞的情節煙消雲散。

我懷念那些歷史的印記,懷念那古城樓上的一磚一瓦,懷念那古戰場邊上的一草一木,那是最寶貴的遺蹟;懷念着清明時節暮雨紛紛,中秋的一輪圓月,與重陽的兄弟登高,那是千載的傳承。期盼着會有人吟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期盼着你我相逢時一壺濁酒,期盼着穿梭在老北京最地道的衚衕,聽那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期盼着古老的船隊重起風帆,雄風不減當年。

我們不能如百年前那樣任人宰割,抱住自己的文化不能死守,更需進攻,那就必須推動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就像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開班一樣,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生根發芽,每一個人都應當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軒轅的後代,身上流淌的是黃河、長江的血液,加下踏住的是萬古神州,去感受唐詩宋詞的濃郁之風,去學習漢字書法的行雲流水,去逆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去繼承父輩留下的思想文化……帶着我們的文化,感染每一個你認識的人,傳播到一切你所取得遠方。即使我們不是風,也要刮出一股中國文化的熱潮,即使絲綢之路已被漫漫黃沙掩埋,但我們就是文化傳播的使者。

那時,我們可以享受平安夜的燭火,卻更鐘情於除夕之夜的爆竹之聲;在感恩節去感恩父母,更不忘在新春之時拜年祝福;西餐的美味阻擋不了水餃的熱氣騰騰,南瓜燈纔會與中秋之月相得益彰。那時我們可高聲吟唱“大風泱泱,大潮滂滂”,傳承不老,歷久彌新。

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作文篇二

當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當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不少便利與好處的同時,我們的文化也正受着外來文化的衝擊。面對這樣的境況,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我想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將外來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們的文化中,纔是應對這種境況的最好方法。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萬戶搗衣聲”中的思念和牽掛,“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傷,還有那“燈如晝”的元夜“花市”。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們的生活中已沒有這些傳統節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掛滿禮物的聖誕樹、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們是一羣丟了根的人,當人們推翻帝國主義對我們的欺壓和奴役之後,他們卻心甘情願地拋棄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面對外來文化的侵襲,這種全盤接受外來文化而拋棄傳統文化的做法是錯誤的,同時也是愚蠢的。龍應臺曾說過“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是啊,一個沒有自己傳統的國家,一個沒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談何生存和發展?一味地拋棄傳統文化而接受外來文化只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下場。

面對外來文化還有另一種態度,那就是抵制。清王朝曾經閉關鎖國,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夢中。當外國人用堅船炮利使清朝被迫打開大門時,自以爲唯我獨尊的人們才發現與別人的差距有多遠。這種盲目的拒絕也是不可取的,兩種文化的相遇,雖然會經歷碰撞與磨擦,但也會擦出新的進步的事物,這樣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拒不接受外來文化只會讓傳統文化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積極將外來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傳統文化中才是應對文化衝擊的最好方法。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被稱爲亞洲四小龍,近幾十年來四地的經濟飛迅發展,它們受到的文化衝擊也是相當巨大的,但每當傳統節日來臨時,四地的節日氣氛都十分濃重。香港和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們都曾被外國佔領統治,在這種狀況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非但沒有丟棄自己的傳統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非但沒有丟失棄自己的傳統反而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發揚光大。爲什麼生活在香港和臺灣的人們能做到這點呢?我想他們是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包容了那些外來文化,留下外來文化的精華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既然在我們面前有這樣的實例,爲什麼我們不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呢?事在人爲,只有每個人都這樣去做,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讓我們正確對待文化衝擊,抓住這機會,揚帆遠行。

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作文篇三

我們失去了什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洋”成了“好”的代名詞。似乎洋東西總是先進的。

於是,“王老五”變成了“邁克爾·王”,“明珠花園”變成了“東方曼哈頓”;咖啡代替了香茗,可樂漢堡代替了豆漿油條。甚至連孔子,也要被喚作“中國的亞里士多德”…… 在那個民族自強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視爲恥辱。可爲什麼,在祖國日漸繁榮的今天,這卻成了一種時尚?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前不久雞飛狗跳的聖誕節終於告一段落。衆商家賺了個盆盈鉢滿,氣氛甚至壓過了元旦與中秋。這讓我非常不滿和不解,難道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親人的團聚還重要?有些人連耶穌是個人還是種吃的都沒搞清楚,聖什麼誕? 更加悲哀的是端午節,居然被韓國人搶先申報了民族文化遺產。正當我們紛紛抗議的時候,一個韓國民衆的一句話讓國人無言以對:“你說端午節是你們的,可你們在端午節那天做了些什麼?”是啊,我們在憤怒和不滿之餘,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自己? 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個節日,還有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驕傲。更有甚者—— 前陣子上海有個吃飽了撐的教授做了個研究,說“龍”這個東西,在英文裏是“充滿攻擊性的龐然大物”之意,做我們有着君子風度的中華民族圖騰不太合適,要改。改成什麼呢?按照這位先生的觀點,改成溫順的哈巴狗再合適不過了。那好,從今天開始,他可以把自己稱作狗的傳人,看看會不會讓外國人覺得舒服一些。 這就是當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氣。

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禁要問:當年那個傲視羣雄的民族哪去了?那個霸氣十足的國家哪去了?爲了外國人的眼光就要改變自己民族的符號,我們的自尊心哪去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如今即將褪色,我們的自信心哪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竟然被推到了融化的邊緣,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這真的是有着一身錚錚鐵骨的中國人嗎? 想想曾經的輝煌與恥辱,想想今天的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永遠不要忘了腳下這片肥沃的熱土,不要忘了誕生於其上的,我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