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道德議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網絡道德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網絡道德議論文

網絡道德議論文1

首先,應該對這些進行宣傳,從而使更多的人瞭解網絡道德的重要性,比如,一個人正在做不道德的網絡行爲,我們應該向他知道網絡道德的知識,從而使他回心轉意,做一個守法的人。這樣就把網絡道德知識宣傳到社會上了。網絡上的資源無數,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宣揚色情、暴力的網站,這些網站寄生與網絡之中,將會對社會安定造成巨大的影響和破壞。目前我國的公民年齡正在日趨低齡化也就是說會有越來也多的青少年接觸網絡,試想,那些網站會對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多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將這類網站堅決除掉,還網絡一片淨土。

其次,網絡道德還有一點是,非法制作電腦病毒。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記得在網絡夏令營中,老師給我們講了關於電腦病毒的知識,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廣告:當你進到一個網站時你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廣告,大多數是與網絡有關的相關產品,手機,電腦,MP3等等。各大廠家都是找大的網站做廣告,大概這有利於他們產品的銷售吧。但現在基於網絡最賺錢的就要數網絡遊戲了。盛大代理了傳奇後,從一個無名的小公司變成了當今純收入超過4億的大公司,傳奇,華裔代理石器時代等等,他們都賺到了N多的錢。

當然有錢賺大家都會去賺,一些大的站也開始代理網絡遊戲,比如163開始代理精靈。還有SOHU網站等。

現在,網絡已成爲了家家戶戶的通訊工具,而我們現在也開始成爲網絡的一員,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爲網絡的安全做出貢獻。

網絡道德議論文2

論文關鍵詞:網絡社會道德修養道德意識

論文摘要:與現實社會相比,網絡社會是一個更趨於自律型的社會,因而道德在維持網絡秩序中將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在網絡社會裏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培養基本的道德意識,並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

被譽爲“數字經濟之父”的美國著名數字未來學家唐·泰普斯科特曾把1977年以後出生的人稱爲“網絡世代”(簡稱N時代)。在他看來,“網絡世代”與網絡技術一起誕生,一起進化,使用電腦網絡就好像呼吸一樣自然。泰普斯科特描述的雖然是美國的情況,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網絡發展的狀況。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歷次調查結果都顯示,我國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最多,遠遠高於其它年齡段的網民而佔據絕對優勢。20xx年1月《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公佈的數字爲37.3%,而高校則是使用互聯網較爲集中的地區。網絡爲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機遇,同時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併產生了一些網絡道德問題。因此,探討大學生在網絡社會的道德修養問題是規範網絡社會秩序,保證網絡健康發展,培養大學生高尚道德人格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網絡社會裏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客觀基礎和前提條件,網絡正因爲有了人的參與和活動,成爲了人的網絡,成爲了各種社會關係的網絡,也就被賦予了社會的意義。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相比是一個更趨於自律型的社會,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方面將扮演着主導角色,因而加強個體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1.加強道德修養是網絡社會對大學生的客觀要求

現實社會中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風俗和習慣等發揮作用的,是靠顯性而強大的道德壓力來制約人們的行爲。而在網絡社會裏,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徵都已數字化、符號化,呈現出虛擬性。大學生的網上活動更表現出隱蔽性和不確定性,難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輿論監督。在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張揚,感情得到渲瀉的同時,極端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想也容易滋長,甚至在匿名性面具的背後可能做出一些粗俗不堪、違法犯罪的事情。這就要求大學生的網絡行爲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具有真正的道德自由和自律品格,即自我主宰、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

2.網絡社會發展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是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現實需要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主要功能在於爲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網絡道德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道德觀念的紊亂。網絡社會裏,道德衝突加劇,現實社會佔主流的道德觀念被淹沒在海量化的信息中,使大學生真假難辨、善惡難分,主要表現在道德相對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個人主義在網絡社會中的流行與氾濫。二是道德情感的冷漠。虛擬交往有助於大學生敞開心扉、坦誠交流,但也容易產生一些不文明的行爲,如謾罵他人、欺騙他人感情等。同時,長期與機器相伴,也會造成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及社會幸福漠不關心。三是道德意志的薄弱。網上衝浪讓人隨時體驗到新鮮刺激和興奮衝動,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學生往往因此對網絡過分眷戀和依賴,嚴重地沉溺於虛擬的網絡社會中無法自拔。四是道德人格的缺失。人格的形成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過程,是個體適應社會環境的穩定的心理特徵。有些大學生在網絡社會裏經常變換角色,處於矛盾的、相互衝突的道德選擇和轉換之中,給道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嚴重者導致人格的異化、虛擬人格與現實人格的分裂。總之,網絡發展中帶來的道德問題迫切要求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實現道德自律。

3.加強道德修養是網絡社會中大學生道德實踐的重要環節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是道德實踐活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而其中道德教育則是大學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途徑。因此如何對作爲互聯網主力軍的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20xx年,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就強調“進一步增強用馬克思主義佔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政治意識,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指出要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和利用網絡爲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工作。由於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主體內在的道德修養過程才能發揮作用,因而在我國,道德教育貫穿於一個人的整個一生,在校讀書期間更是集中接受着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階段。因爲從幼年到青年時期,道德教育的作用隨着主體意識和獨立行爲能力的增強反而呈弱化趨勢,而道德修養的作用日益增強。特別是網絡社會更倡導個性自由的獨立發展,而個體在網絡上的行爲又很難得到有效監控。因此,高校在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同時,其最終效果的落實還是要依靠大學生的自我道德修養。

二、網絡社會裏大學生應具備的道德意識

在談到網絡道德時,有些大學生苦惱地說到:不是不想講道德,而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做纔是道德的。確實如此。一方面由於歷史上科學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會給人類帶來新的道德問題,而網絡超時空的特性更使道德衝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人們在複雜的新情況面前往往會出現道德認識和選擇上的困難,顯得無所適從。另一方面,網絡道德規範的健全也明顯落後於網絡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就人類發展的現階段而言,由於存在國家、民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等差異,雖然尚不可能建立統一的網絡道德規範,但起碼的網絡道德品格則應當具備。因此大學生在網絡社會首先應該通過道德修養培養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識,以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爲。

1.社會主義意識。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往往具有單一性、一元性。即在某一特定的時空階段,一般只能有一種道德佔主導地位,其他道德則處於從屬或者被支配的地位。網絡打破了物理空間上的疆域限制,在信息疆域上實現了全球一體化,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道德、風俗習慣在相互交流中必然發生激烈碰撞,因此,在網絡社會裏道德應該具有兼容性,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然而事實又並非如此。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始於美國,至今美國仍佔壟斷地位。從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到,無論是CPU芯片、視窗操作系統、TCP/IP協議,還是域名體系、技術標準、電子商務等都體現出美國網絡文化帝國主義的足跡。再加上目前互聯網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英語信息在互聯網上佔90%左右,並且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絡的標準語言。這樣就使互聯網實際上成爲資本主義國家廣泛推行其意識形態、價值標準的新平臺。同時一些惡意的政治信息也打破了過去的自然屏障在網絡社會中恣意橫行。這些對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有極強的滲透和輻射影響。因此,在目前還存在對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情況下,大學生首先要對網絡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競爭態勢和文化環境有清醒的認識。既不因噎廢食,棄網絡而不用,又要認清國情,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意識,興利除弊。在充實利用網絡積極方面的同時又要注意抑制其消極的一面。

2.社會責任意識。個人的道德修養是與國家、社會緊密聯繫的。在網絡社會裏,一些人高呼着“自由是網絡社會的天性”,力圖以此逃避社會責任,爲自己的恣意妄爲作辯護。其實,數字化的網絡本來是由冰冷的數字電路組成,只是由於人的介入,網絡才作爲新一代的大規模信息載體,成爲一種獨立於自然環境以外的社會環境。但網絡社會終究是人的社會,是作爲“社會關係總和”的人與作爲“機器生態”的網絡的有機融合體,離開了人,就沒有網絡的發展,也不可能形成虛擬社會化的網絡社會。因此,理解網絡社會時,首先應理解人,理解人的需要、願望、價值追求等人的本質屬性,才能區分道德之善惡。同時,理解人也是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意義關聯。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他人、社會而孤立存在。而網絡社會裏人們之間的互聯共存尤其需要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否則網絡就不能發展。正如“數字化時代的女先知”埃瑟·戴森談到的:網絡“在賦予個人強大權力的同時,也要求個人爲他們自己的行動以及他們所創造的世界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3.互敬互助意識。網絡社會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個性的人的交流變得輕而易舉,彼此尊重也就成爲網絡社會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大學生在上網時要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爲,加強自律,尊重他人。同時,網絡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社會。從網絡的存在來看,它是科學家基於信息共享的基礎上產生的;從網絡的發展來看,互聯網發展僅僅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其影響卻超過了任何一種媒體,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產業革命,這也是人“社會化”行動的結果。因此,爲了網絡的存在價值與未來發展,爲了維護網絡社會的秩序和平安,盡己所能、助人爲樂、扶正怯邪是網絡社會裏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自然而然的責任。

4.誠實守信意識。現實社會中誠實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不虛假、不僞裝、說話辦事實事求是,講信用,表裏如一等。它是維繫人際合作、從而保障社會存在發展的基本紐帶。因此,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誠不撒謊,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還要謹慎認清消息來源的渠道和準確性,共同維護和提高網絡信息的可信度。

三、網絡社會裏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方法

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就是一個從理性認知到產生道德評價再到網絡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實現他律轉化爲自律、自發向自覺轉變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過程。而現實社會中許多道德修養的方法值得大學生加強網絡道德修養所借鑑。

1.學習以提高網絡道德的認知水平

要進行道德修養,首先要通過學習提高道德認識,瞭解在網絡社會中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最基本的是認真絡道德規範。網絡道德規範從廣義上講,由淺入深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網絡禮儀。它是網絡道德規範中最簡單、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如平時見面點頭微笑、互相問候一樣平常。其次是狹義上的網絡道德規範。是指大學生通過信息網絡發生道德行爲時應遵循的具體化標準。再次是帶有強制性的網絡法律規範。目前,我國已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註冊暫行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網絡法律規範,都應認真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是很多的,既要通過理論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學習。筆者以爲由於網絡道德幾乎涉及到大學生生活的每一具體方面,因而以上三個層面僅僅是網絡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而其關鍵是在學習中培養網絡道德意識,提高網絡道德素質,共同遵守和維護網絡的正常秩序。

2.內省以規範網絡道德的行爲

內省是我國傳統道德修養中的精華。即通過這種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調控自己的行爲,提升自我的社會價值,使自我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網絡社會裏的“無人監管”使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只見律人、不見律己”、“律人嚴、律己寬”的現象比比皆是。如:對盜版嚴重怨聲載道的同時也隨意下載軟件;強烈譴責他人侵犯知識產權的同時也大量使用未經授權的文件和數據,從網絡上獲得有用信息和他人的無私幫助的同時卻不願爲他人提供幫助,以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時候卻隨意攻擊、謾罵他人等等。因此,大學生在網絡社會裏應時常對道德品行進行自我反省、矯正、昇華就顯得尤爲重要。與傳統社會的“依賴型”道德相比,網絡社會的“自主型”道德更體現出一種自覺自我反省的精神,通過內省做到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爲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

3.積善以加強網絡道德意志的培養

從網絡道德認識到規範網絡道德行爲之間有一箇中間環節,就是網絡道德的心理調適。而其重點又在於道德情感的培養和道德意志的磨礪。當個體在正確的網絡道德認識的指導下能夠互相交流各種真實的信息,真誠地表達各種觀點時,其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在此基礎上,自覺進行意志鍛鍊,從小事做起,通過積善的方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養心中開始出現的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品質的幼芽,並使其不斷積累和壯大。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積善成德,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只要個體能堅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就能形成網絡道德的堅強意志,就能做到網上虛擬人格和現實人格的協調一致和有機整合。

4.慎獨以形成高尚的網絡道德人格

早期的儒家經典《大學》和《中庸》中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獨”的思想。指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要謹慎自己的內心和行爲,防止有違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爲。簡而言之,就是自己獨處而他人不在場時的道德實踐。慎獨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而網絡社會裏由於主體行爲表現出時間上的瞬間性、空間上的變動性、交流方式的符號性和匿名性,這些特徵也對慎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與不做、怎麼做都發生在隱和微的狀態下,只在於個人的“一念之差”。如果在網絡社會裏能夠很好地實踐慎獨的修養方法,就能有助於真正鍛煉出大學生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使道德修養成爲爲我的而不是爲人的,從而形成高尚的網絡道德人格。

參考文獻:

[1]埃瑟·戴森.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嚴耕,陸俊,孫偉平.網絡倫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泰普斯科特.數字化成長——網絡時代的崛起[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4]劉雲章等著.網絡倫理學[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xx.

[5]張震.網絡時代倫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網絡道德議論文3

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使中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大大地擴展與延伸,使中國開始步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一種新型媒體,它具有的互動多媒體的效果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必然也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歲的特殊羣體。一般而言,他們的知識和閱歷還不足以明辨是非,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還沒有成熟,還不足以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習慣、觀念和事物的影響。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習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爲信息的花筒。

互聯網可以爲我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互聯網最大的用處就是它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料,傳遞信息。

互聯網上有很多不良信息、毒害我們的心靈,存在大量淫穢文章、圖片、電影和動畫。即便一些正規網站,爲了提高訪問率也發佈一些裸露的寫真集,用挑逗的字眼和圖片吸引網民訪問。這些低級趣味的信息一旦被未成年人訪問,就會很快侵入原本美好的心靈。許多孩子的墮落就是從偶爾看一次黃色錄像,偶爾瀏覽一下黃色網站開始的。一旦陷入,父母的打罵甚至哀求、老師的教育勸導都很難讓他們回頭。互聯網上的網絡遊戲、虛擲光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其中不乏黃色、暴力的遊戲。未成年人對遊戲的癡迷超乎想象。網絡遊戲不再只是遊戲,它還可能吃人!一個少年的沉溺,意味着一個幸福家庭的毀滅。記的電視上曾經報道了個節目,一個15歲的少年整天彌戀在電腦遊戲中,原本他的學習成績很好,自從愛上了電腦遊戲後成績一落千丈。再後來他每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缺課。有1次居然在網吧裏連續打了10天沒喝一口水,吃的是方便麪,他簡直是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後來他覺得無臉見老師同學,對不起他的爸爸媽媽就吃老鼠藥自殺了。死前還寫了一封信,名叫“天堂的來信”。1位15歲了少年就這樣的去了,這篇報道告訴了我們小學生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每天沉浸在電腦當中,否則將會一事無成!

互聯網網絡一半像是天使,一半像是魔鬼。一方面爲我們開拓了知識的新領域,豐富了文化生活;同時,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的迷信和落後文化與有害信息傳播,嚴重威脅着未成年人脆弱的心靈。

最後我還要告訴人們:電腦是可以玩的、互聯網是可以上的、只要我們不去瀏覽一些黃色網站、不陷入遊戲中、我們就不會家毀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