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獻中實現價值議論文

善良的人在追尋中縱然迷惘,卻終會找到一條正途。——《浮士德》

在奉獻中實現價值議論文

德國青年盧安就是這樣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正途的善良的人。他從萬里之遙的漢堡來到中國偏遠山村支教多年,無私奉獻,默默付出,並不求回報。他燃燒了自己青春年華溫暖了他人。成爲了那羣留守兒童最親的親人。(文首開門見山扣材料點題啓下)

奉獻之始,甚是艱難。(分論點一)

盧安克支教之初感到最困難的是,除了偏遠山區物質匱乏,大抵是那些村裏人戒備的目光吧,那真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這種精神上的孤獨是需要信仰來支撐的。我們人性的弱點裏,該有這樣一條:不肯輕易相信別人的好意並予以質疑。(例證奉獻不容易,需要信仰來支撐的)

面對這樣的質疑,唯有用行動證明自己。(分論點二,奉獻需要行動來證明)

陳光標就是這樣的人,有心去做善事,卻被指責過於高調、炫富,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做下去,最終得到了認可。他是全中國五年來捐款最多的實業家之一,這就是陳光標的人生價值:善是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的。

盧安克也是如此,他不只是單純地教孩子知識、開發他們的想象,最重要的是用長達十幾年的陪伴,來完成了這場最長情的告白,最終大人們明白了他,小孩兒們把他當作親人,當他們的.唯一最可親的親人,這就是盧安克的人生價值:愛是可以超越國界的。(將陳光標與盧安克對比分析)

盧安克不是唯一的。(分論點三,進一步深入分析)

在留守兒童眼裏,父母迫於生計而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誰來彌補?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困擾國人的一個問題。

幸運的是,許多地方出現了盧安克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來到了偏遠地區,和留守兒童們親密相處,關愛他們的心靈,呵護他們的成長。

不幸的是,中國之大,有更多的留守兒童在一日又一日的空虛、等待中長大,長大後的他們性格中親情的缺失、自卑而不自信的種子或多或少地影響着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正反對比分析,指出盧安克等奉獻精神的可貴)

所以社會需要更多的盧安克,他們的“陪伴”爲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提供了可行的一例,可是這樣的犧牲精神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缺失之嚴重,已不是一日兩日能彌補得了的了。

我要呼籲:讓我們在對社會的奉獻中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吧,這是一種正途,我們需要通過一個又一個盧安克的實踐推行下去。(提出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盧安克的建議)

你看,一道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曙光,不正在升起嗎?(回扣全文,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