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本管理文化建設淺議論文

摘要:不管在什麼時候,員工都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要想使員工爲企業貢獻更多的力量,企業必須構建人本管理文化,使整個企業洋溢着人性光輝。本文重點研究企業構建人本管理文化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企業人本管理文化建設淺議論文

 關鍵詞:企業;人本管理文化;對策

一、前言

衆所周知,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可以帶動企業獲得長遠、穩定、持續的發展,這就要求企業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堅持以人爲本,構建積極健康的人本管理文化,用文化的力量,使企業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重點研究企業構建人本管理文化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二、企業構建人本管理文化的對策

(一)樹立全員人本理念,提升員工生活質量

與傳統管理法明顯不同,人本管理提倡以人爲本,員工是企業的主體,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樹立起人本管理理念,員工自己也要認識自身的地位。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落實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首先就要提升他們的工資水平,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使員工切實感受到企業實施人本管理的決定。毋庸置疑,員工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他們的工資收入,員工要提升生活條件,也基本要寄希望於他們的工資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員工十分在意自己的主體地位,當他們對工資水平不滿時,常常會採取罷工遊行的抗議辦法,雖然企業基於壓力會做出一些妥協,但是這樣容易導致企業與員工的矛盾激化,不利於建立信任關係,這種教訓是不可取的。那麼,在我國國情背景下,如何做到既能改善員工的工資水平,又不激化員工與企業的矛盾呢?我認爲,採取工資集體協商方式是有效路徑。這是員工代表與企業管理者就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標準進行平等協商,並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籤訂工資協議的方式。這樣的做法可以使企業瞭解員工的心聲,使員工確實享受到企業穩定發展的成果,也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

(二)建立人本培訓系統,拓寬員工未來道路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信息快速積累,就算是最優秀的員工,他們掌握的技術的半衰期也從以前的十幾年變成了短短的幾年。正如比爾·蓋茨所言:“微軟永遠離破產只有18個月。”這就說明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促使員工掌握最新的知識與技能,才能帶動企業的發展。同時,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過需求層次理論,認爲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就更證明企業要爲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幫助員工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個人價值。這是建立人本管理文化的應有之義。

事實證明,企業的長遠發展依靠員工知識技能的更新,企業管理者不僅要爲員工提供穩定的就業保障,還要爲他們提供培訓機會,使員工不斷提升“含金量”,也許這項培養工程不能立馬見到實效,但是這項投資是必需的`。企業一是要邀請知名專家爲員工開展培訓講座,使員工接觸到最先進的業務知識與技能,二是要安排員工走進其他企業進行觀摩學習,與同行切磋本領,三是要安排骨幹員工接受脫產培訓,讓他們進入高等院校攻讀學位,提升綜合素質。總之,爲員工安排培訓的方式不拘一格,關鍵是企業要重視這項活動,使員工落實終身學習的意識,爲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三)創設成就感工作環境,營造人性化氛圍

轟動一時的梅奧霍桑實驗充分證明,就算沒有理想的工作條件,當員工知道自己受關注後,依然會主動提升工作效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指出每個人有着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這就啓發企業管理者要爲員工創設人性化的工作人員,重視每一個員工,使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信任與關注。其實,這樣的機會在企業中隨處可以挖掘,需要企業管理者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比如企業中的維修工人修復了一項故障,即使這是小事情,當企業管理者得知後,也應該當着員工的面感謝他,使員工激發工作成就感,進而提升對企業的歸屬感。目前,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社交媒體不斷出現,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企業管理者要建立公司微信羣、qq羣,利用這些媒體與員工加強練習,比如員工過生日時,企業利用微信爲員工送上生日祝福;員工的孩子考上大學,企業爲員工送上道賀,這都會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人性關懷。這樣的小事看似簡單,但是會在員工的心裏蕩起漣漪,更加忠誠於企業。

三、結束語

不管在什麼時候,員工都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要想使員工爲企業貢獻更多的力量,企業必須構建人本管理文化,使整個企業洋溢着人性光輝,使每個員工在企業中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進而進一步發揮工作積極性,與企業共呼吸、同命運。

參考文獻:

[1]於建國.對國有企業人本管理文化建設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4(18):31-32.

[2]王明琴,潘華強.國有企業的人本管理與黨建工作[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2):68-70.

[3]黃科.國有企業人本管理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6.

[4]許麗平.人本管理是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J].福州大學學報,2006(2):31-3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