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

《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1

年輕的霍爾頓不明白,心裏明明不這麼想,可是當着別人的面還是要諂媚說好話,背地裏卻是另一套。霍爾頓覺得噁心,甚至想起來都噁心得要吐出來了。然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的代價嗎?

《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

我們是失蹤了,我們沒有信仰,有的只是叢林一般的法則,大家都在狂奔,但是沒有方向,我們一生在追求自由,可結果卻纏的身上滿是枷鎖,我們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我們給自己帶上腳鐐,並逼着自己喜歡這限制人自由的腳鐐。

我們何嘗不想去改變這個虛僞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卻不允許我們這種想法的存在,他要把我們都同化爲如他們一般虛僞的人。

我們的霍爾頓,那個書里長不大的霍爾頓,在離開這個城市之前,帶他的小妹妹菲比去騎旋轉木馬,菲比騎在木馬上,一圈又一圈地轉起來。

霍爾頓險些大叫大嚷起來,心裏實在快樂極了,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看着菲比穿着這麼一件藍色大衣,老這麼轉個不停,好看極了。於是他答應菲比不離開這個自己深深厭惡的城市,之後的他被父母送進了醫院,接受精神分析,還問他一些他無法回答的問題。卻沒人問問他他真正想的是什麼,沒人陪他去公園看看那裏的野鴨子,冬天到底去哪裏了,試着去理解他的世界。這些話,沒有人聽,他生了一場大病進了醫院,之後也許會繼續會去學校上學。書在這裏也就寫完了,後面發生了什麼也沒人知道了。

書裏有這麼一句話: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

《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2

我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看着四處玩耍的孩子們,若是有誰跑近懸崖,我就抓他回來。我當初完全不懂霍爾頓,因爲理解不了一個半大孩子那憤怒而敏感的內心。後來發現好多人在與成長殊死搏鬥時,都是一個片面的他,我也一樣。

那時年輕的生活像一場讓人躁動不安的舞會,燈光之下,肉體之間,或無所適從,或放浪不羈。大戰之後,從未有過的富足與空虛碰撞在一起,夾縫中的青年洶涌着驕傲與無助。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爲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卻無法自拔。用這句歌詞去形容那時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貼切。

霍爾頓之所以被推崇成一個類似於英雄的存在,是因爲他能看透當時社會的虛僞性並能夠用語言和行動對其酣暢淋漓地諷刺和批判。雖然他最後不免失敗,整個潛逃計劃也像是一場鬧劇,但這短短的三天浪蕩生活已讓他對虛僞的認知無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於順利逃脫束縛,而在於用自己熔爐般的形象去爲衆多原型提供一個精神家園。

霍爾頓顯然不能是一個榜樣,但他卻是我們自己。他代替我們去逃避,去批判,去大聲咒罵。他有時無畏,有時軟弱,有時也不顧一切地想要毀滅。他熱愛,他憎惡,他偶爾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適應社會。他做了我們想做卻做不出的事情時,我們爲他歡呼;他心頭遇冷手足無措時,我們爲他心酸。他被虛僞骯髒包圍,但他嚮往守護純潔真實。看似滿紙荒唐言,實則一把辛酸淚。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滿懷感慨。

《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3

在每個人的青春道路上,都有過矛盾,有過迷惘,有過彷徨……而《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詮釋了一個16歲的少年,青春路上彷徨不安、苦悶孤獨的精神世界。

起初,我翻開書頁時,並不可以瞭解到這一點。因爲沒有用心去看……爲什麼呢?因爲每個章節幾乎都會爆一些粗口,這一點就令人很不喜了。但隨着書頁的遞進,慢慢的,我被這個憤世嫉俗、苦悶不安的少年感染了,一步一步走向他的世界。

他雖然不愛讀書,不求上進,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等,都是他的壞毛病。但這些,又何嘗不是他對成人世界的一種消極反抗?那時候的他,有對一切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愛衝動的青春期心理,誰又能說,他是絕對的錯?在他身上,有壞孩子的毛病,但也有好孩子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僞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爲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芘真誠愛護,百般照顧。爲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

這個少年的名字,叫作霍爾頓。

他正直、善良,還有着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放到現在,也叫理想。可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懦弱的。他消極被動和不願接受現實的,所以,霍爾頓失敗了。他沒有成爲理想中的守望者(雖然小說裏沒有明說,但最後的結局走向應該是他繼續他厭惡的成長之路),但他卻有一個理想信念,一個不隨波逐流(不像他那些老師同學那樣,想成爲一個買雅迪拉克的人),堅守本心的人。

比起霍爾頓,我們不是更應該成爲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嗎?儘管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有着很大的落差,但我們不能像霍爾頓那樣崩潰逃避,應該去努力地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不負青春!

《麥田裏的守望者》閱讀筆記4

這是一本非常不適合我讀的一本小說,更確切的說很不適合我現在讀。因爲我既不是一個男孩子,尤其不是一個曾經判逆的男孩,也不是一個母親,尤其不是一個男孩的母親。沒心思去了解一個年輕男孩判逆的小插曲。但是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

小說裏的主人公已經換了好幾個學校,這次是因爲五科考試有四科不及格而被學校退學了。忘記說了,這次是初中。小說講的就是主人公在自己認爲家長應該知道消息的前三天所做的一些事情。短短的三天,哦不,確切的說應該是還不到兩天,作者就把這一天多的時間裏發生的事寫成了本小說,你可以想像有多麼細緻。其實也不到那麼細緻。或者你可以想像一下在這一天多的時間裏,對於一個不太聽話,稍有些叛逆的男孩來說都會發生什麼。

呵呵,以主人公的語氣就是離開了那所混賬學校後,他做了些混賬的事。對於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不想多說,總之是不太好的事情。如果非要我說些什麼的話,那我想在這裏多說一下主人公的妹妹。她太可愛了,可愛到主人公半夜沒地方可去的時候都情不自禁的偷跑回家看一下這個可愛的妹妹。可愛到主人公想離家出走都不得不想和她道個別。更是因爲這樣,在道別的時候沒想到她既然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準備和主人公一起出走。簡直太可愛了。當然主人公太愛這個妹妹了,所以他最後決定不離家出走了。

每個叛逆的孩子內心也都存在着純潔和善良的一面,就像主人公一樣,他最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看着一些小孩子在麥田裏玩。有時會提醒他們會有危險。

想想叛逆期是不是人人都會經歷呢?只是每個人對於這個時期的承受力,自制力都有所不同吧。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想卻是隨機的,誰會知道當時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呢?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不管是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內心的修養,或者說自身的意志也會決定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在叛逆期前多和孩子分享一些所謂對他們有幫助的故事是不是會好點呢?人生的慢慢長路,我算是在叛逆的十字路口走過來了。回想我的那個時期,我好像還蠻聽話的,哈哈!但是有些事經歷了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就要看能否以一個正解的心態走出來!算了,不說了,再說都比書搶眼了。這次可真成了讀後感了。再說一句,我真的不否人這是一本好書。